分享

散文天地 · 河西匠人稠‖ 总第1224期

 作家新视野杂志 2022-04-19



河西匠人稠

文/任迪飞(河南)


一个甲子晃悠了下来,我和我的河西老家——村庄、田垄、老屋、家人,还有那一拨拨老老少少的匠人们,慢慢地或一下子,老了。

就像感谢父母一样,真得感谢我生在养在这片黄土岗上。它有山,秦岭余脉伏牛南麓,山势平落为陵谷,为岗丘,为沟坡,为田畴。它有水,鹳河一道蜿蜒南去,挽起丁河、孔沟河还有河东的古庄河,滚河奔江,横行千里;前岗一道堰渠长我十岁,它引来鹳河清流,没明没夜自在随性地由东北折向西南,串起渠边十几个组,滋润良田数百顷、人丁几千口。渠水所向,有绿荫匝地,风吹麦浪,稻香蛙鸣,鱼戏荷塘,炊烟袅袅。端的是湖山纵横处,沟岔相交通。烟村七八个,水旱地千垄。过河东来,便又是别个天地:一河隔两厢,村口与街头。市井数十里,万民若辐辏。

那些年,我的父老乡亲们,缓坡浅滩里刨着吃食,青黄庄稼顾住个温饱,白水滩头偶一打打牙祭,红日头底下攒点儿气力血汗钱。农闲时节或逢上接天连地的雨雪天气,黄泥岗上,泥巴最亲也最惹人烦,困住腿脚难出门,更别提下地去干活了。老少爷们儿窝在家里头,手头啥时候也没闲住过,更多时候,还是得搭帮结伙过河东进,走街串巷,走南闯北,攒来点散碎银两。经年累月,风里雨里,白日黑夜,苦着、累着、煎熬着,一代代就这样地过活、繁衍、兴旺、老去。

因了离城不远,一河过来,不过三五里罢,因了讨生活,田里出产不够填一家七八张嘴,河西匠人这就多了起来,渐渐地,跟风扎成堆、成了帮,一家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了起来。

人如草木,依土就水乃生;乡下人过生活,咋也离不得这泥这水这草这木。想那窝在家里的,手头上忙活着的,拧麻绳、打草绳、编蓑衣、结草鞋,搓草绳、织草袋,织蒲鞯 、缀草帽,织篓帘茓子、扎篮筐扫帚、编竹席苇席斜笆,水磨房轧花、磨面、榨油,柴火窑烧砖瓦炭,三九天里做红薯粉条……这哪一样,不是土中生出的草木之物?土中生物成了金,售与别人家,这就有了活钱啦。

老话说“地不养闲人”,庄稼人嘛,跟这地一个理儿,肯出些气力,不贪图安闲,腿脚勤快一点,咋都好活,日子也能滋润起来。比如会一门手艺,这就算又多了条活路。河西匠人堆里,没少过大木作、小木作。这里头,哪样手艺都得指靠着泥水草木挣稀稠、寻活路。

这大木作干的都是些粗活计,起梁架屋、修锅垒灶,夯土、和泥、铺瓦、摞坯、砌砖,爬高伏低,瓦刀泥包不离左右。泥水泡着尘灰呛着,这便又被唤作了泥巴匠、泥瓦匠、泥水匠。这个行当,大多只管凑合能用,短了接长,粗了变细,窄了弄宽。有些能耐的,人家从不用铁制爪钉甚至铁丝铁钉葛条草绳,仅凭榫卯椽梁柱就能起梁架屋、搪泥盖瓦安门窗;垒锅砌灶,没有也用不着耐火土,拢堆黄泥巴、稻谷壳、稻草、麦糠、土坯,这就有了火圈、烟道,保你管用好用耐用。最绝的还是那三两个会彩绘的,人家光凭着几点染料、油墨、生漆、白灰,就能在刚盖好的泥瓦房上下前后——屋脊檐口门楼窗棂,画龙描凤般地,绘一通青山绿水灵龟神兽三星八仙,圈几笔花花草草喜鹊登枝五福临门。嗬嗬,真还别说,这三笔两笔涂抹下来,新房子一下子就蓬荜生辉、满屋添神采了。就好比那年三十儿贴罢对子,跟没贴以前大不一样,一眼瞅上去,那年味、年意还有那股子喜兴气,一下子就啥都有了。



被唤作小木作,精于细作,篾匠漆匠木匠是也。人家玩的家伙什儿里,离不了锛锯锉刨斧凿钻平水直尺铅坠墨斗,倚仗的是眼瞅手到心估,玩的是那截长留够的能耐,最是要得严丝合缝、松紧正好,最好是一辈子摔不坏、砸不烂、离不得。木屑横飞、刨花四溅,叮叮当当、刺刺拉拉、吱吱咛咛,杂木清香搅合着淡墨轻臭、胶气漆味,一院子的生气喜气。出作落息,掌灯即歇从不熬夜;晴日开工在院里,落雨赶紧挪堂屋,风刮不得,雨淋不住,美气着哩!端上这号饭碗,这辈子就用不着愁吃喝啦,一天三顿桌上桌下,一边烟酒茶水还得给恭敬着,一个个将养得脾气大大的、油光水滑的,羡煞个人嘛!

还别说,这些活儿从来不愁没人来干。为个啥?娃子们从小一学就会、一上手就行,有的是人手。你瞅那做泥哨、砌泥坝、摔泥窝、削泥手枪、制泥方盒,还有那木屐、木刀枪剑棍,弹弓钢珠枪链环枪皮绳枪连发烟火枪,有哪个大人教过?做不来也没个啥,多瞅瞅,学着做,一来二去,就会了,就有了,就精了。那准头,那架势,那麻溜劲儿,没说的,中!玩着玩着长大了,下了学,成人了,厮跟上大人们,手艺不用再去学,不管来干哪一样,家伙什儿一上了手,从今儿个起,这就挣起钱来啦。闲了也想起过,那年下了学,要是子承了父业,掂把瓦刀出门去,河西匠人堆里,也就只多了个我罢了。说不定能混上个小工头当当,没个啥资质,只会砌个墙,也不妨我朝着小城某座地标性建筑,胡咧咧着:“哪天,咱找着县上书记说:'这房子,叫咱给你盖了吧!’你瞅瞅,这不怪好哩嘛!”说实话,那里头顶多有几堵墙会是我砌的罢了,余下的,能糊弄个鬼呀!

河西匠人成堆成帮,却不好找来铜铁锡匠剃头匠杀猪匠醮猪匠(牛羊一齐来),没咋见过制砖坯的、修拉车的、挑货郎担的、烧砖瓦炭的、敲牛宰羊的、磨剪子戗菜刀的、锔锅碗缸盆的,更少见那说书的、耍猴的、照相的、吹糖人儿的、玩把戏的、唱大戏的、弹棉花的。为个啥?这不得天生有张巧嘴皮子,要不得学过徒出了师嘛,还有嘛,二流子才会去学去干哩,说啥咱不敢去学,学也学不来学不会的。可有一条,河西也没少出过人物。当官的不多,可也没断过线,当过一把手的也有得。端上铁饭碗的也不算少,比如这教书匠,出了一拨又一拨。早些年干眼气,教书匠们只出在邻村邻组旁人家,一来二去地,本村本组本家里,连教师世家都有了。常常还是,学生教了老师的孩子,老师的孩子又教了学生的孩子,跟种了几季子重茬地似的。

那些年,啥匠人都离不得,啥差事都得有人干,有些能耐的也有过。比方说吧,来过江淮一带一小炉匠,心眼活泛,手脚灵巧,三下两下,把本组一个小妮子勾走了魂。忽一日,竟厮跟着这小子跑了,再后来,也就绿叶成阴子满枝了。杨姓民师脑瓜子灵泛,自学书法,渐渐纯熟于甲骨文和篆刻篆书,从岗边搬进了小城,置了业,有了房,安了居,风传了一时。有了这堰渠,就有了这看水官。这人会水、有水性,肯下力、吃得苦,堰渠跑水了,能下水堵得住,栽秧缺水了,能抹开个黑脸。这可不是谁都能来当、谁都干得来的吧?最给河西人长了脸的,是出了两个很有些名气的笔杆子。一个在剧团写过戏本,得过全国啥奖哩,人家现如今还在忙活着写戏呢;一个为宛西自治领袖别廷芳立了传,出过书,留了名,可惜前两年已经不在了。

沈从文说过:“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还有人也说了:“每个村庄的孩子都是泥娃,都穿过黄泥的鞋子。他们走到天边,脚上都带着自己一辈子也抠不掉的泥巴。”(王俊义:《平生如泥》,《北方文学》2021年第11期)一拨拨的河西匠人,谁又不是个泥娃子?从一出生到成了家,终了老了去,这一辈子都难抠得掉泥鞋子喽,谁能说,有何不可?

【作者简介】任迪飞,河南南阳西峡五里桥镇人,本科毕业,奔六一族,有个人公众号“超低空飞行者”。作文新面孔,伏案老家伙。翻过两页书,识得几段文。聊发少年狂,重垒方块字。书罢兴未尽,贻笑大方家。


组织架构

首席顾问:谭五昌

顾      问:祁人  大  卫  唐成茂

            夏敏  毕福堂  灵岩放歌

            霍莹  张火炎  曾春根



主   办:作家 · 新视野杂志社

协   办:山西创奇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长:吴光德

副社长:吴  莉  孟宪梅

新媒体网络运营部:孟新龙

新加坡发行组稿站站长:舒然(新加坡)

市场部部长:

傑森(美国) 盧俊(香港)

广告发行部部长:翟換靈(香港)

宣传部部长:

(国际)鐘佩敏(美国)

(国内)马玉涛



编辑出版: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辑:吴光德

        编:张利杰 

执行主编:陈勇  

编       辑:孟宪梅 吴莉 孟新龙 杨俊

海外编辑部:

主编:韩舸友(美国洛杉矶)

连续性出版期刊号:ISSN 2709-8087

准印许可证号:京新印外准(2021)第0199号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

投稿邮箱:zjxsysg@163.com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中国唯美诗歌网

百度360

华人头条

都市头条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1224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