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曹操讨伐乌桓,攻杀了蹋顿单于,乌桓族因此逐渐衰落了。 鲜卑酋长步度根、轲比能、素利、弥加、厥机等人,通过统帅幽州兵马镇守北方的度辽将军阎柔,向朝廷纳贡,并请求进行贸易。 曹操向汉献帝上表,都封他们为王,以示尊崇。 轲比能本属于小种鲜卑部落,因勇敢健壮,廉洁公正,为本族人所信服,由于很有威望,因而控制了很多部落,势力也最为强大。 这时,代郡以西的鲜卑都已叛离,代郡以东的中东部鲜卑也分裂为三个势力集团。 一是步度根,其部众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门等地,是三个势力中比较亲魏的。 二是轲比能,其部众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统辖的地区靠近边塞,自从袁绍占据河北后,有很多中原人逃到他的地区。 轲比能教会这些中原人使用兵器,自己也学到了不少中原文化,摹效中原王朝的制度统率部下,外出打猎时,高举军旗,以击鼓作为进退的口令。 三是东部鲜卑素利、弥加、阙机,部众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距离较远,对边境没有什么危害。 曹丕继位后,任命平虏校尉牵招为持节护鲜卑校尉,南阳太守田豫为护乌桓校尉,屯兵昌平(今北京昌平区东南),镇抚鲜卑和乌桓。 当时,边地居民多流散在山间河谷,还有逃入鲜卑部落的,有几千人。 牵招发布告示,劝说人们回到家园。 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部下归附,牵招让他们回到本郡。 又对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部民加以安抚,让他们在边塞安顿下来。 延康元年(220年),鲜卑大人轲比能派人向东汉朝廷献马,魏王曹丕封轲比能为附义王。 魏黄初二年(221年),轲比能将住在鲜卑的五百余家魏国人驱遣出来,让他们回代郡居住。 魏黄初三年(222年),轲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骑兵,驱赶牛马七万多口与中原通商,并派遣一千多户魏国人居住在上谷。 鲜卑各部最初互相盟誓,不允许与中原进行马匹交易。 田豫认为,各胡人部落团结一心,必会对魏朝廷不利,于是设计离间,让他们彼此猜忌,互相进攻,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素利首先违背誓约,出售一千匹马给魏国官府。 轲比能为此进攻素利。 素利向田豫求救。 田豫担心鲜卑各部落相互兼并,为害更甚,应当讨伐首恶,鼓励行善之人,以便向少数民族昭示魏朝廷讲求信义,于是率领精锐部队,深入鲜卑地区。 鲜卑人数众多,前后包围,断绝了田豫的退路。 田豫继续进军,在距离敌营大约十里开外的地方安营扎寨,收集了很多牛粪马粪,把它们点燃,然后率兵从另一条路撤走。 鲜卑军见烟火不熄,以为田豫还在,便退走了。 等田豫走了十几里后,鲜卑军这才发现,急忙派兵追赶,直至马城(又名马邑城,今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西),把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田豫秘密布置,让司马高举战旗,击鼓进军,率步兵从南门出击。 鲜卑主力都被吸引过去。 田豫则率精兵从北门冲出,鼓声四起,两头夹击,出其不意,将敌人的包围冲散。 鲜卑军惊慌失措,丢下武器和马匹,慌忙撤退。 田豫率兵追杀了二十多里,直杀得鲜卑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又有乌丸王骨进狂傲不恭。 田豫出塞巡视,只带了百余名骑手进入骨进营地。 骨进拜迎时,田豫命令手下斩杀了骨进,当众宣布他的罪行。 骨进部下全都吓得不敢妄动。 田豫推举骨进的弟弟作了乌丸王。 从此,田豫威名远播,胡人都非常敬畏他。 山间强盗高艾,聚合了几千人马,常常抢掠烧杀,成为幽、冀两州的公害。 田豫诱使鲜卑首领素利斩杀了高艾,将其首级传送到京城。 田豫因此被晋封为长乐享侯。 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势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保守太原、雁门郡。 步度根派人对泄归泥说:“你父亲被轲比能杀害,你不想法替父报仇,反而归顺仇人。他今天虽待你不薄,日后必想方设法杀死你。还不如回归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亲,怎能和仇人相同呢?” 于是,泄归泥率领部下,逃奔步度根。 轲比能想派兵追赶,没有追上。 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来到雁门郡内,请求归附魏国,自此一心为魏守边,不为边害。 牵招下令进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 轲比能又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 牵招亲自率领泄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了轲比能。 魏黄初五年(224年),轲比能再次入侵素利。 田豫率轻骑牵制轲比能的后部,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被田豫出奇兵击退。 魏黄初六年(225年),轲比能又被并州刺史梁习所破。 这年,曹丕打算攻打孙吴,将牵招招回京师。 牵招回来后,曹丕已取消出征计划,于是任命牵招为右中郎将,出任雁门太守。 雁门郡地处边境,虽有官兵把守,但常有掠抢之事发生。 牵招就把当地群众招集起来,教他们如何战备,又上表要求乌丸五百余家出赋租,备好鞍马,派他们深入侦查。 敌人每有进犯,就派兵迎击,只要他们敢来,就打败他们。 因此,无论官兵百姓,都胆气大壮,四野日渐安宁。 牵招又与河西鲜卑等十余万家相联系,整治陉北故城上馆城,在此屯戍兵马,威震内外,远近胡人,都心悦诚服。 那些叛逃的人,家属都不敢窝藏,将他们交送出来。 于是远近安宁,再也没有盗贼出没。 牵招又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再回归故里,传授他人。 几年间,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当时的郡治设在广武(今山西代县),井水又咸又苦,当地人推车挑担,要到很远的河边挑水,往返七里。 牵招勘察地形,根据山势,开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