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性残暴的黄巢,却为中国拔除了一个危害600年的“毒瘤”

 古稀老人赵 2022-04-20

说到唐朝的覆灭,就不得不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动摇了唐王朝的社会根基,黄巢起义则是等同于切断了唐朝的命脉,影响深远。

黄巢起义的过程充满暴戾气息,此人生性残暴,在起义过程中到处劫掠,屠戮人命,起义最终失败并不奇怪,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黄巢虽然残暴,却无意中为中国拔除了一个危害600年的“毒瘤”

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看看黄巢都做了什么。

文章图片1

天生抱负,落第题诗

黄巢生于公元820年,是曹州冤句人(今山东菏泽),家中世代经营贩卖私盐的生意。

在古时,食盐生意是由官府把控,贩卖私盐是违法的,但也意味着能获得庞大的利润。

因此黄巢的家庭十分富裕,他从小就能读书识字,不仅如此,他还对剑术、马术和箭法感兴趣,算得上是能文能武。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黄巢小时候跟随祖父学习时就作出的诗,诗中的意境甚是恢弘大气,充满奇异思想,小小年纪便能写出如此大气的诗句,足见黄巢天生就拥有与众不同的抱负。

文章图片2

黄巢雕像

虽然粗通文墨,充满抱负,奈何黄巢却没有施展的机会,长大成人后他多次进京赶考,均是名落孙山,未能高中。

究竟是因为黄巢的能力问题,还是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弊端导致他无法如愿,已经无从考证。

在黄巢看来,他恨透了那些把持朝政的世家大族,这些人垄断了官位,科举制度被他们所影响,能通过科举当官的人少之又少。

愤怒的黄巢在落第之后,凭着一腔怒火写下了那首流传后世的“反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文章图片3

这首诗大气磅礴,意境雄伟,把黄巢心中对于封建门阀制度的痛恨,以及反抗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落第之后题反诗痛骂朝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黄巢的个性极其刚烈,骨子里透着暴戾。

郁闷的黄巢回到家中继承家业,成为当地的盐帮首领,靠着富裕的家产和生意上的交际往来,黄巢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不知不觉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默默地等待着崛起的机会。

老天没有让黄巢等太久,很快他的机遇就来了。

文章图片4

乾符元年(874年),唐朝境内已经连续多年有水旱灾害,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尤其是以山东地区最为严重,庄稼颗粒无收,蔬菜瓜果少得可怜。

偏偏自唐懿宗以来,各地战事不断,赋税越来越重,各地官员深怕朝廷怪罪,不敢上报灾情,导致百姓们无处控诉,对朝廷的不满更加剧烈,不断有人被逼造反。

与黄巢一样同是盐商贩子的王仙芝与尚君长最先行动,两人聚众数千人公然造反。

文章图片5

黄巢耳闻各地风声,心里颇为激动,不过他还是忍住了,选择先观望一阵,在此期间,他利用自家财富,积极接纳各地难民,为日后起事积蓄力量。

揭竿而起,黄巢起义

乾符二年(875年),意识到时机已到的黄巢与子侄、外甥等人汇集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的起义运动,一时间声势浩大。

那些因为灾情、对朝廷严苛赋税感到怨恨的老百姓们纷纷赶过来投奔,就连早些起义的庞勋旧部都闻风而来加入,仅仅是几个月过去,草军的规模就达到数万之众。

文章图片6

王仙芝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王仙芝比黄巢早一步揭竿起义,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黄巢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重要领袖,影响深远,所以大多数人都用“黄巢起义”来给这段历史命名,王仙芝反而成为了黄巢的陪衬。

黄巢自从落第时就为起义做准备,他手下的私盐贩子们大多是一些亡命之徒,在准备期间他经常训练手下,因此部队颇有战斗力,加上当时各地百姓纷纷呼应,起义军如有神助,一连攻掠十多个州,一路打到淮南。

眼看起义军成了规模,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命令各地节度使出兵镇压。

文章图片7

然而唐朝内部问题甚多,官员和将领们对于朝廷亦是有所忌惮,并没有完全听从朝廷的命令,这就给了黄巢和王仙芝机会,多次逃出生天。

乾符三年(876年),节度使宋威奉命讨贼,在沂州城下大破王仙芝的军队。

王仙芝急忙率领残部逃命,原本以为凶多吉少,结果那宋威突然向朝廷上报,说王仙芝已经死于战乱中,各地赶来的兵马可以遣散回家了,没必要过来。

朝廷信以为真,便没有让诸道兵马追击而来,王仙芝和黄巢得以逃过一劫,经过短暂休息后两人卷土重来,而且这一回两人更加疯狂,一连攻下八县,诸多州,一路上歼灭军官,所过之处尽情劫掠。

文章图片8

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抱着斗不过就加入的想法,纷纷加入起义军,起义军的势力日益庞大,他们没有建立根据地,而是在江淮河汉之间的广阔土地上流动作战,灵活无比,让朝廷难以剿灭,势力逐渐发展到三十万人的规模。

如果当初宋威没有来那么一招“臭棋”,或许王仙芝和黄巢根本没有机会发展到这种程度,他为什么没有趁机对王、黄二人赶尽杀绝呢?

原因很简单——狡兔死,走狗烹!

当初庞勋带兵起义,被成功镇压后,唐朝将领康承训便被朝廷降罪,可见朝廷对于地方节度使分割国家权力非常不满,这些节度使深怕自己一旦没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朝廷趁机除掉。

文章图片9

因此宋威才没有选择彻底灭杀贼寇,用他话来说,只有留下贼寇让天子忧心,自己才有活路!

于是,就在这种奇妙的背景下,黄巢和王仙芝的起义军多次逢凶化吉,最终彻底成了气候,让唐王朝苦恼不已。

生性残暴,好杀门阀

朝廷眼看一时间无法收拾黄巢等人,便动起了招安的念头。

在进攻蕲州时,蕲州刺史裴渥自知无力抵抗,向王仙芝讨饶,表示自己可以为王仙芝上表朝廷,给他加官进爵,王仙芝顿时心动。

文章图片10

与生性暴戾的黄巢不同,在王仙芝看来,起义只是谋求利益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够堂堂正正地做官,享受荣华富贵,肯定要比现在这样亡命奔波好。

现在虽然威风,但却看不到未来,如果能够从义军变成“正规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王仙芝当即罢兵,给裴渥一个机会,裴渥也不敢匡他,向朝廷上奏,朝廷早有招安之意,很快就有了回复。

文章图片11

没过多久,裴渥邀请王、黄二人赴宴,唐僖宗的招安计策也落实,给王仙芝封了个像模像样的官职,王仙芝顿时就产生了“革命动摇”,有放弃造反,接收封赏的倾向。

黄巢原本就对朝廷极为不满,眼看那唐僖宗只知道封赏王仙芝,却把自己给忽略了,顿时气得牙根直痒,当下就痛斥王仙芝:“当初我们一同立下誓言要横扫天下,如今你接受封赏,置我等于何地?”

王仙芝心中不满,起义作乱前途难测,他不像黄巢那般凶狠,更不想一辈子都当贼。

文章图片12

两人争论间,大伙群情激奋,黄巢甚至动起手来,最后在众人的强烈反对下,王仙芝才勉强拒绝朝廷的封赏。

只是此后两人心中便有了嫌隙,彼此心照不宣地分兵作战,黄巢带领一部分兵力向北攻去,劫掠齐鲁之地,与王仙芝分道扬镳。

没了王仙芝的干预,黄巢做起事情来更加肆无忌惮,凶狠本性暴露无遗。

他所过之处,必定劫掠当地,无论百姓还是富绅都不会放过,敢有反抗一律杀无赦,手段极其凶残,尤其好杀门阀世家、当地官员。

文章图片13

黄巢内心对于腐败的官场极度痛恨,而门阀世家常年把持朝廷诸多官位,让普通人仕途无门,他当年会多次落第便是因为此,所以他大肆杀戮这些所谓的上层人士,以此泄愤。

王、黄二人分兵作战,自然而然便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给了唐王朝剿灭的机会。

事实上,虽然王黄二人的起义规模不俗,但朝廷仍有剿灭的能力,奈何地方节度使心怀鬼胎才导致二人趁机崛起。

文章图片14

乾符四年(877年),黄巢带兵孤军作战,虽然势单力薄,但情况还过得去,甚至拿下郓州和沂州。

与此同时,王仙芝的处境则开始不妙。

朝廷重新启用老将宋威、曾元裕,这两人都曾与王黄二人交战过,有对付流寇的经验,面对二人,王仙芝压力很大,又产生了归顺朝廷的念头,派人与宋威谈判。

文章图片15

老谋深算的宋威假意答应王仙芝的要求,趁他大意之际在狗脊岭斩杀王仙芝的得力干将尚君长,后大举进攻,斩杀起义军五万余人,擒杀王仙芝。

起义虽败,但铲除毒瘤

王仙芝被杀,这对黄巢来说有好有坏。

坏处在于:没了王仙芝,他就少了一个能够牵制朝廷的帮手

好处在于:王仙芝死后,他的许多部下与黄巢在亳州会合,黄巢的实力得以加强

众人推举黄巢为黄王,称他为冲天大将军,还在起义军内部设置官职,黄巢俨然是一副要当土皇帝的派头,没过多久他就带兵冲进淮南地区大肆劫掠。

文章图片16

此后数年,黄巢军队彻底发挥流寇本色,在国内多地辗转游走,打一枪就换个地方放炮,劫掠当地资源后迅速转换阵地。

因为流寇总是能迅速撤离,让朝廷无法完成有效包围,难以将黄巢一伙彻底剿灭。

但如此跑来跑去,却也让黄巢的部队没有一个能够长期发展的根据地,为后来埋下祸根。

这也是黄巢军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大肆劫掠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长期根据地,自然无法保证稳定的粮食补给,那就不得不到处游走劫掠。

在作战过程中,黄巢利用朝廷内部的各种矛盾,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就连唐朝名将高骈都吃过他的亏。

文章图片17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领二十万军队在江浙一带作乱时,曾被高骈逼到绝路,他施展缓兵之计,先是重金贿赂高骈麾下的张璘,然后又向高骈送去投降信。

高骈终究还是大意了,觉得大局已定,没有必要再厮杀下去,便声称贼寇即将被镇压,各地官兵不用赶来,各自返回即可。

结果就是趁着这个功夫,黄巢的军队恢复战力,凶性大发,先是击杀高骈麾下的张璘,然后攻占睦州,一路抢掠过去。

高骈这才知道自己大意了,但为时已晚,击杀黄巢的大好时机已经失去,黄巢的部队向死而生,士气高涨,宛如猛虎般长驱直入,到九月份时就冲进了洛阳,直逼长安。

文章图片18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百官各自逃匿,唐僖宗在护卫的保护下慌忙逃向咸阳。

广明元年12月,黄巢攻入长安,在含元殿登基称帝,国号大齐。

从后世发展来看,黄巢此举极为不明智。

他崛起于流寇,他的部队擅长游击作战,固守城池不是他们的强项,长安也不适合这帮贼寇作为一个长期根据地。

而且唐僖宗尚未死去,只是逃亡,黄巢应该一鼓作气,将其彻底灭杀方是上策。

结果被胜利冲昏头的他竟然迫不及待地在长安登基,着急地享受起当皇帝的快意来,他的大意自然招来了恶果。

文章图片19

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召集各地节度使包围长安,黄巢迎来末路,数次作战接连失利。

到中和四年,他被逼到泰山狼虎谷,最终身死,有人说是被自己人所杀,也有人说他是自杀。

但无论如何,黄巢的死,意味着唐末农民起义走到末路。

纵观黄巢的一生,可谓是一生残暴,凶猛如虎,对百姓,对军兵,对官员均是狠辣果决,似乎除了残暴一无是处。

但实际上,这家伙却在无意中拔除了一个危害中国长达六百年的“毒瘤”——门阀制度。

文章图片20

所谓门阀制度,便是门阀世家把持朝政官位,当官不看才学,只看门第,因此普通人难以做官,而科举制度又被这些人干扰,导致能通过科举当官的人少之又少。

黄巢对此深恶痛绝,故此在进入长安后大肆屠戮官员和门阀世家之人,在他死后,门阀世家遭受重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门阀制度逐渐消失。

虽然黄巢一生残暴,但他无意中拔除门阀制度这一举动,对于历史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后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评价其人时,不可忽略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