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窦旭民图书馆 2022-04-21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在历史推进的长河中,在社会发展的进程里,人类一代一代的消失。一代又一代的繁衍,总是在遵循着一个铁的规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有句古语说得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样的道理,颠扑不破的真理。

先人们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改造了社会,积累了财富,促进了科技的飞速发展,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这漫长承负接力赛中的队员。一辈人跑好自己的一棒,稳妥的交给下一辈接棒;上承祖先积累的基因、智慧,下负后人生存的环境、需求,一代一代努力奋斗,一辈一辈积累优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无愧于纷纷而来的多少代后世之人。

对于国家、民族而言,生存优势就是财富。不断地为其积累生存优势,使后人少走弯路歧路,少在原地转圈……,那就得辛勤地栽树、浇水和培植。如此日积月累,如此始终如一,通过代代相传,才能确保在物竞天择的世界里繁衍存续。

是的,这种长久承受造化的恩典,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必定使量变产生质变,达到更高一个层次。

这里的积累,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包括精神、道德和社会风尚、科学技术等等的积累,乃是一项综合性的人类先进基因、丰富知识、美好品德、现代科技的沉淀、积累和提高。

人们应该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此庞大的人类工程,需要所有民众的参与和行动,并且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众所周知,滴水可以凿穿顽石;愚公可以移走大山。社会中所有人员都从个人开始,子子孙孙不断地为国家、为民族乃至人类积累美好的优势条件,千百年后整个世界就能成为净土乐园,甚至还可以把人类生活领域拓展到其它星球之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实我们每一代人都在实践着,都在享受着。但是,要有这种胸怀和热心,就得牢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勇于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甘愿为天下的人民大众谋取幸福。没有这一远大的政治抱负,绝不会有宽广的胸襟,也就不会积极地从事辛勤的“栽树”活动。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无数的先烈们忧国忧民,并以鲜血浇灌了“树木”,培育了参天大树,而我们却在树下安逸的乘凉,享受着“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喜悦。看到这些,难道我们能够心安理得吗?

当然不能,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不仅仅是一片乘凉的大树,而是需要我们继续扩大植树的范围,延续他们的伟大事业,传承后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永葆大树的翠绿茂盛,这才是我们应该尽心完成的辉煌事业。

所谓“后人乘凉”,绝对不是坐享其成,更不是娇惯后人惰性,而是启迪后人继往开来,秉承先人们的遗愿,传承先人们的精神,不断地栽树;否则,大树总会衰老叶枯,如无新的树木遮盖,后人哪能继续悠闲的乘凉?

谨记: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参与一场从远古延伸到未来的伟大事业,都是传承“前人栽树”;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参与建设一个美好的太平世界,都是享受“后人乘凉”。

2022316日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