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工与印度劳工的区别—南非英国殖民者为何只要印度苦力

 king9413 2022-04-21

黑奴贸易的后期,欧洲国家感到在开发殖民地时缺乏劳动力,就开始在中国引进契约劳工。

19世纪中期后,世界各地的黑奴贸易陆续被禁止,由此而来的是对华人劳工的需求暴涨。在这之前华人移民方式还是比较合法的劳动力出口,然后就有贪图暴利、非法的苦力“猪仔”贸易。这种和奴隶贸易差不多的行径,在全世界各地都闹出不少事,加上华人实在太能吃苦、太能干活,英美报纸又出于种族歧视恶意宣传,华人抢了全世界平民阶级的饭碗的形象由此定格,华人的名声由此更加恶劣。

华工苦力贸易在1874年已开始被各国禁止,美国也很早推出了排华方案。因此非法的苦力“猪仔”贸易被禁,但契约华工接着就出现了,实际操作手法与苦力贸易差不多。

1904— 1910年是契约华工赴南非的高峰期,一开始是英国殖民政府急需劳动力,才在中国大规模招募华工。但仅仅过了6年,南非殖民当局就禁止了华工入境,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文章图片1

1、早期南非华人

在非洲诸国家中,南非政府以推行种族歧视与隔离政策出名,作为有色人种的华工在南非的处境是非洲华人中最为艰难的。

中国人最早移民非洲,有记录可查的是在1654年,荷兰人将印尼的巴达维亚城3名中国人带到了毛里求斯。最早移民到南非的华人,是1660年一位叫万寿的巴达维亚城华侨,他可能是有据可查第一位定居南非开普殖民地的华侨。此后不断有巴达维亚的华人华裔被荷兰人当做流放犯带到开普,在18世纪中叶印尼红溪惨案之后,华人起义军在“中国人战争”中被荷兰人击败,有大批战俘被当做囚犯流放到了南非好望角。

于是,成批的中国人开始被运往南非,他们服刑期满后基本留居当地,从事商业贸易、手工业,靠着勤劳肯干、脑子灵活发家致富,当地荷兰移民者在经济领域完全竞争不过华人。1779年,荷兰移民开会要求荷兰当局限制中国人在开普殖民地买房、租房,不许中国人进行自由贸易,不许他们成为殖民地自由民。荷兰人在经济上竞争不过华人,就打算靠政府行政手段限制华人竞争。

1806年,英国取代荷兰统治南非,这时掠夺中国劳动力的形式变成了“苦力贸易”(Coolie),实际是奴隶贸易的继续。1815年,一批中国木匠、泥瓦匠坐英国军舰到了南非,帮助当地修建造船厂和教堂。1834年,软禁过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上一大批华工被带到南非,继续为开普殖民地干活。有些华人华侨是从非洲其他地方主动移民到南非的。

19世纪头50年,南非采矿工业的发展,使中国移民的数目逐年增加,但是都以分散、零星的方式进入南非。1888年,在德兰士瓦发现金矿两年后,非洲的华人移民中出现了一股由毛里求斯秘密迁往德兰士瓦的浪潮,其中大部分是劳工。他们有的是由毛里求斯直接前往德兰士瓦,有的是取道开普敦与东伦敦,为的是在南非出现的“淘金热”中实现发财梦。

英国政府一直对移居南非的亚洲人实行限制政策,制订歧视性法律,损害了所有生活在南非的印度人和中国人的自由。

而契约华工以合法身份,集体大批移入南非,则是在20世纪初期。

1904年,整个南非大约有华人2000多,主要在德兰士瓦、开普敦,大部分祖籍广东。此时刚好是1899— 1902年的布尔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刚刚吞并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成为英属南非的殖民地。

但英国人接手了一个经济紊乱、百业凋疲的德兰士瓦,那里的矿井战前有70多个,到1903年只有50多个开工。其中,有的负债经营、有的已经破产,勉强维持生产。26个金矿在以战前一半的生产率维持生产,并向政府缴纳税收。非洲黑人劳工的数量减少,工资却不断上涨,最大的兰德金矿面临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破产危机。

要巩固英国对两个布尔共和国的统治,就要恢复德兰士瓦的繁荣,就要恢复和扩大兰德金矿的生产,而要做到此点,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补充劳动力。

文章图片2

2、契约华工大量到来

当时,各矿井招不到非洲劳工,兰德矿区劳动条件恶劣,死亡率高达四成,非洲土著认为去当矿工等于送死,因而不愿到矿区去。生活在部族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著居民也不愿到矿区去当牛马。同时,白人劳工工资高,平均比黑人工资高4倍,而且白人劳工组织的工会经常给矿主找麻烦。如果是契约华工,工资则不到1先令,比黑人还低。

兰德矿主曾企图招用印度劳工,但是印度劳工干活不如华工卖力。而且,早在1895年南非纳塔尔地区已用印度契约工当农业工人,但他们在契约期满后从事农、工、商的活动,与白人竞争激烈,使兰德矿主不愿再雇佣印度劳工。

廉价劳动力是南非一切计划的基础,中国廉价劳动力成为兰德矿主唯一的选择。

文章图片3

招募华工的传单

英国议会在1904年2— 3月对输入华工问题进行了三次辩论。尽管英国社会舆论反对,招雇契约华工法案还是于1904年5月19日通过,并对华工订立苛刻的条例。英国报纸称这个法案是“把做工契的变成实行奴隶劳动”。契约可以不经工人同意转卖出售,工作日最长时限没有明确规定,工资最低限额没有指明,工人也没有在地方官面前反驳雇主的权利。

清朝这时经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国势日弱,想极力讨好外国。在清朝退让下, 1904年5月13日在伦敦签订了《中英会订保工章程》。这是由中英双方在政府控制下的招募华工章程。章程只作一般原则上的规定,许多有关华工劳动工时、工资、伙食医疗等具体情况则另订在契约合同中,英属殖民当局随意所为,使一些条款徒具空文而已;1904年德兰士瓦招募华工开矿合同规定华工不准从事熟练劳动、技术性工作,把华工当作最下等的奴隶来使用。该章程规定:华工做工三年,每天做工10小时,日工资1先令。

华工只是作为恢复生产的“临时权宜之计”,所有合同期满者“即回不得延迟”,不肯回者送官罚款、监禁,“勒令返回”。

文章图片4

十九世纪欧洲铜版画中的大清帝国

英国人在中国境内招募华工的工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当时中国北方历经庚子之乱、日俄战争,流离失所的人口极多:全国各地多年自然灾害、经济危机频发,失地、无业的劳动力遍地都是,因此英国人招工计划的实施还算顺利。他们先在闽、粤等省设立招工据点,后又在天津英租界设立德兰士瓦招工机构总部,在秦皇岛和烟台设分部。招工层层承包给招募者,招募者再利用“赊欠船票”制度、诱骗和劫掠三种手段把大批华工运往南非。由于招到工人可获得回扣,掮客们不择手段地进行诱骗,天花乱坠把南非形容成金子砌成的天堂。

有时诱骗不成,甚至就采用劫掠的暴力手段,以致北京五城(内城)接连发生丢失人口事件。招募来的契约华工一律被投入“猪仔馆”签约画押,装上苦力船,“自愿出洋”。运输途中,不少华工因不堪忍受船上的恶劣条件而死亡。

1904年6月第一批契约华工开始到达南非,其后聚集到德兰士瓦,为矿业主开采金矿。,人数从2.4万人,到1906年增至6.3万— 6.4万人。

中国劳工的到来,使兰德的矿业获得迅速的发展,一年之后就完全恢复生产能力: 1905年与尚无华工到来的1904年上半年相比,兰德的矿井数目增多了1500个;生产价值增加了23247825美元。

兰德33家金矿公司到1905年,已经家家赢利了,生产已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仅仅在两年内,南非金矿的矿产值便窜升到世界首位。

当时南非的一位记者评论说:“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挽救了约翰内斯堡、兰德和南非。拯救国家是我们引入华工首先所考虑的,至于这个`实验'的负面效果是次要的。”

英国政府也承认:“华工在南非采矿业最困难的时期做出了贡献”。

就劳动力的供应来讲,中国工人到达后,非洲工人和白种技术工人的数目也大大增加。契约华工如德兰士瓦矿业主所想的那样,真的为他们带来了滚滚的财富。

文章图片5

3、华工的地狱

和资本家的发财致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远离家乡的6万多契约华工境遇十分悲惨!

英国人马士在他的书中曾把运载契约华工的“苦力船”称作“海上浮动地狱”。在船上,华工们被当作牲畜一样对待,由于拥挤超载而导致疾病频发,械斗与混杀事件不断;加上淡水与食物匮乏,许多苦力因此在海上死亡。到达目的港后,华工们要被剥光衣服进行体检,并在胸口盖上印章,编出号码,象奴隶一样被当众拍卖到矿区。

华工们劳动时间每天长达12小时,经常连续几个月内终日在水里劳动。由于安全设备不足,矿井内时常发生爆炸事件,工伤、死亡之华工不断,由于工作劳累、生活艰苦、待遇不良得病死者也不在少数。在1905年7月到1906年6月一年中,因患肺结核、胃溃疡、肝病和脚气等病症而死亡的华工共计353人。在两年时间内,华工因工伤死亡也达986人。

华工的工资微薄,他们的工资水平在20世纪初的南非已无法招到任何一种劳力,包括当时价格最低廉的黑人劳力。而矿主们的随意克扣、矿工日用消费的昂贵,使得华工每月入不敷出。契约虽规定华工“或可带妻儿”,但华工工资微薄,根本无法支付养妻育儿的费用。

英国殖民者在中国招募华工时,契约合同上规定的工资,往往与华工实际所得相去甚远,实际劳动量也远超出合同所定。矿主还可随意处置和虐待华工,包括罚款、鞭打、禁食、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扣发工资和口粮等。其中对华工的体罚十分恶毒,令人惨不忍睹。包括“鞭笞、脚镣、黑房、乏食等”刑罚,“凡犯小罪,用犀牛皮鞭笞五十”,“笞其臀,鞭竿断者再三”,每天挖石不到36英寸进度也要挨鞭打。

文章图片6

1905年英国《晨报》中揭露了华工受鞭打的惨状:“… …一声令下,受刑者被剥下长裤,被按着平趴在地上, … …掌刑的人手里挥动一根有三尺长木柄的皮条鞭打。”。

另一种常用的鞭打工具是一根短竹棍:“受刑者脱掉上衣,跪在地上头挨着地面”,监工用竹棍猛抽其脊梁骨”。英国外务部大臣赖脱尔顿在下议院答辩时说:“平时不用藤条鞭朴,若或犯事,亦唯以木棍敲打,最多不得超过24棍”。所有这些刑罚,都是奴隶制时代野蛮传统的继承。

1905年6月,中国驻南非总领事刘玉麟往各矿区视察,对“任情用事”工头“择其尤其狡狯者数人,勒令矿主辞退”。英国亦下令禁止鞭打华工,此后各矿监工才有所收敛,不敢再肆意“惩治”华工,但鞭笞事件虽有减少却并未停止。

南非当局在兰德矿区实行围场制度和通行证制度进行统治。围场即禁地,在华工居住的矿区建起高大的围墙,有武装警察把门,没有通行证,华工不得离开围场。没有许可证,任何人都不能进去。厂上有禁闭所,有警察,“比之囚牢,有过之无不及”。各矿区设监狱,矿主可随意叫警察抓人,到1905年8月初,监狱便关押了1000多名华工。

兰德矿区每个白人工作人员都身携手枪,警察的步枪上刺刀,还有骑兵队处于戒备状态。居民也发给枪支,夜工有人站岗放哨。华工处于戒备森严的恐怖统治之中。

文章图片7

4、暴烈的反抗

华工为了反抗矿主的虐待和这种奴隶般的生活,或者暴动,或者罢工,有时不得不从矿区逃亡。他们暴烈的反抗行动震惊了殖民者,本地无论黑人、印度人还是布尔人,从来没有过如此激烈的反抗举动。

从华工到达矿区后开始,发财幻想破灭了,华人立刻就开始了各种反抗。当年三合会等秘密会社深入到了世界各地的华人群体中,南非华工中也有不少人加入了三合会。

(1)、暴动

1904年7月开始,各个矿区就陆续发生有组织的暴动。虽然兰德公司封锁消息,但还是有参与镇压暴动的白人把消息透露到了英国报纸上。

一名英国青年到南非殖民地当警察,在给英国的父母写信说:“矿山的中国人经常闹事,上礼拜就有5000多人参与了暴动,我们出动了100名步兵和200名南非殖民地警察去镇压,这是我们的老行当了。我们进攻的时候,中国人向我们投掷瓶子和石块,我们有人受了重伤。中国佬还自己制作了炸弹,他们向我们投炸弹时,我们只好向人群开枪了。……他们平时就很难对付,人数众多时还特别好斗。”

(2)、罢工

华工在各个矿区的罢工行动也很普遍,殖民者任何无理蛮横的命令,都会遭到抵制。1904年7月,新彗星金矿的华工才工作一个月,就已经被逼加夜班整整一个月。他们就罢工拒绝夜班,还把矿区所有房屋玻璃窗都击碎了。

10月份,一家法国人经营的金矿,由于工头的苛刻剥削和无理毒打,1400名华工奋起反抗,将矿区经理、工头全部赶跑,并占领了矿区。

10月24日,江普尔金矿的矿主非法关押两名华工,全体矿工集体罢工。矿主软硬皆施,还打算以小利分化华工。但华工们团结如一人,完全不为所动。最后只好出动殖民地警察抓人。

1908年1月,兰德矿区四万华工为了支持亚洲人反种族歧视法律的斗争(印度人和中国人一齐发起的反歧视运动,印度人这边的领导人就是著名的圣雄甘地),在各矿区发起罢工。

(3)、血腥报复

还有对那些胡作非为白人工头进行报复的行动,特别是平时不把华工当人看的那些领班工头,经常会在夜里被打闷棍、挨石头砸。

有一次,三合会组织人手去除掉斯普鲁伊特金矿一名平时作恶多端的白人工头。华工们事前歃血为盟、选出领头的4人视死如归,当先动手。深夜,华工冲入工头房内,这名白人工头被当场杀死,身上被足足捅了五十刀,抛尸矿场门口。

事后,这4人义无反顾出面顶罪,被判死刑。其余一齐动手的华工弟兄,集体凑钱为他们办理妥当后事,并且抚恤家人。这种有着严格纪律的“暴力组织”,“团结如一人”,行事狠辣,南非的白人殖民者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对付。

(4)、怠工逃亡

从1904年7月开始的仅仅一年,各矿区已经有21205起消极怠工事件,华工们不管白人工头的威逼利诱,干完份内活就开始吃东西、抽烟,绝对不多干一分钟。他们的口号就是“我只拿到一先令,我已经干的够多了。”

也有华工无法忍受污辱和毒打,在宿舍、厕所等处自杀,有的人就直接逃出了矿区,一年内有一千多名华工逃亡。1907年8月,一名逃亡华工在一处布尔人农场附近游荡,为了自卫将一名布尔人杀死,此案惊动了德兰士瓦整个布尔人社区,引起了当地布尔人的极大惊慌。

文章图片8

比较激烈的华工反抗活动,主要集中在1904年下半年到1905年上半年,华工们刚刚开始工作的头一年这段时间。在1905年6月,中国驻南非总领事刘玉麟往各矿区视察,并且将各种非法苛政公之于众。此后,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约束那些矿主,白人工头们在遭到直接的人身报复后,行事也收敛了很多。

有白人种族主义者在媒体上公开抱怨:“兰德矿主们梦中的性情温顺、易于驱使的中国佬,一到矿井里,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后还会这样。”在兰德矿主的眼中,“中国人既不怕挨打,也不怕死,他们若不想干活,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5、中印劳工比较

1906年以后,华工不断的反抗斗争使矿主的利润受到大大损害,原来企图以最小代价挖最多金子的梦幻破灭了:“由于使用华工,已使德兰士瓦不仅变成一座地狱,而且是一座陪钱的地狱”。

由于华工不断罢工和四处逃亡,使每座矿山使用华工的成本都大大增加。而此时南非当局用华工作为权宜之计,借以恢复战后矿业生产的目的也已达到了。因华工陆续完成契约规定的劳动,或不堪忍受矿主的压迫而纷纷回国,兰德矿区的华工人数逐年减少。加上英国和南非白人社会反对继续招用华工的呼声高涨,最终迫使南非殖民当局废除“招工法令”,到1910年,留在兰德矿区的华工只有1862人。

而且,根据殖民地法律,这些华人被一律遣返回国,不许留居南非。而同样作为亚洲劳工苦力,绝大多数印度苦力在完成契约后,基本能够留居当地,经商或务农、打工,由此形成了人数几十万的南非印度移民社区。而且,南非殖民地此后也没有拒绝零散的印度劳动力进入,但中国移民则一直不准进入。

印度劳工在勤劳和能干程度上完全不如华工,和华工一样遭到种族歧视,但南非殖民当局最后还是把华工都赶走了。

文章图片9

主要原因,就是华工们完全不是传说中温顺的待宰羔羊,他们的反抗常带有秘密和暴力恐怖的色彩,造成矿主和劳工之间冲突不断。矿主们甚至自身安全都成了问题,生产成本因为要大幅提高安保费用和应付罢工暴动,已经飙升到没必要使用华工的地步了。

而在19世纪末以前,南非的印度侨工一直未采取过有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英国雇主的行动。直到1894年,南非印度移民才在甘地的领导下开始了有计划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暴力反抗是被绝对禁止的,最激烈的抗议方式也莫过于罢工和绝食。因此,雇主与劳工之间虽也存在敌对关系,但印度人听话、易管理,双方终究无大的冲突,反而相安无事。

文章图片10

其次,英印政府与纳塔尔英国殖民当局,同是大英帝国管辖,英帝国为了维护国际形象、巩固它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不得不对自己殖民地的人民的要求有所考虑。客观地讲,英印政府对保护印度劳工在南非的各项权益,还是出了很大力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相比较来看,清政府对南非华工权益的保护则显得不够。这主要是由当时清政府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自身难保,毋言保外。华工们在这种局面下背景离乡,所能遭遇的灾难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华工们帮助南非恢复了经济,事后就立即被赶出了南非。

文章图片11

邮票上的南非华工

总得来看,中印两国劳工在南非的不同遭遇,是和中印两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两个不同国度的劳工们所体现的各自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具备的心理状态,有着天壤之别。

在华工们这边,长期接受的是“天朝上国”的儒家思想的熏陶,民族自尊心强,重视“团结”、“统一”的观念,具有“忠君爱国”和“侠肝义胆”的气节。比如,他们身后的辫子是“忠君”的象征,在他们看来神圣不可侵犯,却遭到南非白人的嘲笑与戏弄;南非的契约华工们容易拉帮结派:他们秘密结成具有严格纪律的“暴力组织”,“团结如一人”。当华工欲向矿主实行武力报复(甚至杀人)时,便向组织汇报,委托组织为其筹金、办理后事。

而印度侨工由于民族、语言上的区别,互相交往很少;印度侨工从本国带来了他们的种姓制度,虽同为出国劳工,却存在不同种姓级别的差异。这种与生俱来而又泾渭分明的种姓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印度侨工的分裂。这样,呈现为个体存在的劳工,自然就驯服得多。再加上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宗教矛盾,印度侨工内部也是分裂对立的,印度侨工自己搞定“秘密组织,基本就是用来搞宗教对立的,与华工组织的性质不同。

同样在反抗南非种族主义法律的时候,中印两国移民虽然联手行动,但印度人在甘地领导下是非暴力的罢工请愿,中国移民则暴动、罢工、请愿、示威什么都有。

6、结语

文章图片12

20世纪初的华工基本都离开了南非,实际上和现代南非的华人没太多关联。目前南非的华人华侨总数大约30多万,约占南非人口总数的0.4%,来自福建的最多,占了华侨华人总数的35%;广东和台湾次之,各占20%;剩下的25%则来自中国的其他省份。

现代的南非华侨华人主要从事商业,居住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南非三个首都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和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德班、伊丽莎白港等地,其中又以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最多,集中了南非半数以上的华侨华人。

由于种种原因,南非华侨华人依旧比印度人更难融入主流社会,但是各族人民相互适应、相互融合,这还是最现实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