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血流量不好,快去叫老师!” “今天这个不好扎,让老师来吧!” “新来了一个规培的,让老师带吧!” …… 叫老师,是年轻护士的口头禅。 我们今天的主角,高年资护士。这样的护士每个科室都有,并且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总之,难点、疑点都交给他们解决,我们称他们为科室护理技术顾问。 在中国,这样的护士群体有近100万人。高年资护士在家庭中扮演核心角色、工作中承担主要责任,使其可能面临更大的职业压力和心理负担。
02 对此,我们对所熟悉的几位老师开展了访问调查。 我无知的认为这次访谈是灰色的,因为基于当前严峻的护患关系以及护士地位,我对这位从业将近三十年的老护士是悲观的。但是当我进行访谈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的那种热情和对于职业生涯的骄傲让我惊讶,无论是护士长还是普通护士,都是乐观的,积极的…虽然偶有的消极情绪,甚至有的老师潸然泪下断然不在回忆。护士工作中经常受到误解,甚至于近几年的伤医事件,有些措施难免矫枉过正,潸然泪下是对当前工作负重前行的表达和无奈,同时也展现高年资护士的韧性。 我们的老师到了一个双中年状态,人到中年,职业生涯到中年,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来去自如的追风少年。他们在家庭,在科室都承担不可替代的角色,日复一日,如今是切换自如的半边天。也许是羁绊,是牵挂,所以对自己进行约束。现实是块橡皮,擦去了曾经的浪漫,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是一场盛大的洗礼,如花的年纪,青春的梦想都献给这平凡的岗位,用来祭奠伟大的南丁格尔。 感谢你们的坚守! 正如梁实秋的经典散文《中年》中写道:“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护士到中年,路还很长…… 03 当我问到对于即将毕业护士的建议时,许多老师都给出了答案。尽管当前就业的难度和毕业生的窘境,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解读,但他们的坚忍、独立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受益匪浅。总有人要去做护士的,尤其是默默无闻的小护士,所以才得到社会的讴歌。 我们对多数新入职护士进行了调查访问,多数新护士渴望得到高年资护士的指导。新入职护士刚刚迈出学校的大门,经历近一年月的实习,渴望将自己的知识兑现,但是稚嫩的小护士对于快速运行的庞大医院来说无异于一张白纸。 高年资护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无法复制的实践技巧,无疑是这张白纸最好的执笔人。可是有相当一部分高年资护士退居二线,坚守一线的高年资护士主持科室日常工作早已不堪重负,对于新入职护士不能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导致许多护士工作多年仍在原地踏步,造成护理技术的传承受阻,进而科室人员的断层更加严重。 04 如果要继承前辈的衣钵,就意味着要求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知识技能,这样才能从接近他们停下来的地方开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踏入前辈们从未达到的领域。这是我们所有师承关系光明的地方,因为我们不必从头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是停留在原点的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深入一线,扎根一线,才能找到前辈们来时的路。愿我们亲爱的少年们,护士兄弟姐妹,不卑不亢,不抛弃,不放弃,扎实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异日必能出膺大任,做中流之砥柱,挽既倒之狂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