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陇演义第一百八十一章-《北京条约》签定,李鸿章建议放弃新疆

 草容生 2022-04-21

01 琅峤事件

1871年11月30日,琉球王国两艘贡船从宫古岛出发,运送年贡去首里城,返回途中在海上遭遇台风,漂流到台湾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地区,其中“八重山”号船获救,45名船员被地方当局和当地居民护送到台湾府城。

另一艘“太平山”号船在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沉没,69名船员中3名淹死,其余66名船员泅水上岸后与当地高山族部落发生冲突,结果54名船员被杀害。

生存下来的12名船员得到了清朝官员保护,被营救至府城,与那里的“八重山”号船员一起经由福建福州被送回琉球。

文章图片1

1872年9月,“牡丹社事件”过了10个多月以后,日本鹿儿岛县参事官大山纲良向日本外务省提出派遣军舰到台湾的建议,日本国内开始讨论“征讨”台湾的问题。

1874年2月6日,日本明治政府通过“台湾番地处分要略”,以惩办伤害“日本属国难民”的台湾“生番”为由正式决定出兵“征讨”台湾。

1874年5月7日,日军在台湾南部的琅峤登陆。

闽浙总督李鹤年派出代表对日军发出严正抗议,结果无效。

02 《北京条约》

消息传到北京,军机处马上任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台湾问题。

沈葆桢到台湾的时候已经是七月间,正是盛暑时节,日本军队水土不服,每天都有病死的军人,所以日本人也是急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沈葆桢在台湾和日本人谈判,焦点在于:

日本人拿琉球人被台湾人杀害要挟满清给予赔偿,但满清的借口是:“生番系我化外之民,问罪与否,听凭贵国办理”。

日本的谈判代表从大隈重信到大久保利通都利用这一点来主张台湾是“无主野蛮之地”:贵国舍而不治,我却将问罪岛人。

文章图片2

9月份,大久保利通与特别顾问美国人李仙得到北京和总理衙门直接谈判。

总理衙门老大此时还是恭王,这些人毕竟都是和洋人打了多年交道的,所以知道这个台湾主权问题的底线在哪里。

大久保谈来谈去终于明白,如果不在台湾属于满清这个前提下来谈,那也就没什么可谈的了,而日军在台湾的疫情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因此不得不转而力争敲上一笔走人。

最后由英国公使托马斯韦德出面调停,在十月份中日双方签订《北京专约》,日本这次碰瓷获利不浅,满清赔款五十万两了局。

汹汹沸腾的民意焦点一下子从西北转移到了东南。

鸦片战争以来,满清外战几乎尽墨,但是对手却全部来自于海上。

由于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当时的大多数人对于西方海权国家有些盲目恐惧,这也是投降派非常有市场的一个原因。

而日本此时明治维新,笃定海军立国,快速发展海军,这次居然能远离本土漂洋过海,在满清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在琅峤登陆,让清朝上上下下都惊掉了下巴。

《北京专约》的签订,瞬间燃爆了清朝举国上下的愤青们的激情,加强海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鉴于西征大军现已云集河西走廊和哈密一带,蓄势待发。

而东南海疆又突然遭此大变故,清廷中央不要说军机处拍不了板,最高决策小组鬼子六和两个寡妇现在也是举棋不定了。

1874年11月,军机处下诏,令南北洋通商大臣以及沿海各省封疆大吏在一个月内上折子表态。

03 李二先生建议放弃新疆

当时的北洋通商大臣领衔北方疆臣同时也是天下督抚之首的是直隶总督李鸿章,而南洋通商大臣领衔南方疆臣的两江总督这时的情况略为复杂,前期是四川人李宗羲后面由刘坤一署理,没出几个月又换成从台湾刚回来的沈葆桢。

12月,李鸿章上书清廷,公开亮出海防论的观点,他的专折历史上命名为《筹议海防折》。

文章图片3

在这篇文献里李二先生原话是这样的:“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

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二百万,徒收数千里之广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巵,已为不值。

且其地北接俄罗斯,西界土耳其、天方、波斯各回国,南近英属印度,今昔异势,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守。阅外国新闻纸,喀什噶尔回酋新受土耳其之封,并与俄、英两国立约通商。

是已与各大邦勾结一气,不独伊犁久距已也。揆度情形,俄先蚕食,英必分其利,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而目前中国力量实不能兼顾西域,师老财匮,尤虑别生他变。

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殆老成谋国之见。

今虽命将出师,兵力饷力万不能逮,可否密谕西路各统领,但严守现有各边界,不必急图进取。

一面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等-酋,准其自为部落,如滇、粤、蜀之苗徭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足矣。

俄英既各怀兼并中国,亦不致屡烦兵力,自为经久之道。况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轻重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归纳一下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海防为第一要务,为了保证海防发展建设,必须牺牲塞防。

理由则是:新疆与中国内陆的关系不及海防关系密切,新疆如中国的肢端而海防则系中国之腹心。实例都不用举,眼前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兵船一到大沽口,举国皆降。

二、财政困难、关外难平。

理由是:“兵事伊始,饷需浩繁,关外用兵费用较之关内且增至数十倍。然其事果有把握,各省即设法筹措,尚冀有日息肩,无如西地遐荒,回情狡谲,必非克日成功之举。设迁延岁月,边外之征需未已,内陆之罗掘先穷,万一贻误戎机,悔将何及?”这段对西征的前景做了一个悲观的展望,如果陷在新疆出不来,则不光是糜师耗饷,而且还会牵连海防事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则朝廷将何以抉择?

三、新疆荒僻、恢复无用。

理由是:新疆自从乾隆时代并入版图,就不说当时开拓之难,就算后来承平时期,岁需军费三百万两,费内陆人民无数膏脂,徒收数千里无用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巵,收回反而不如不收回。

新疆荒僻,土地贫瘠人民狡诈,收回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持,还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收不收回都无所谓,以后有时间再说。

四、缓复新疆,不为不孝。

“凡丢失国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

道光皇帝因为签了《南京条约》割了香港,他的慕陵既没有华表、石像生,也没有神功碑,有的只是对祖宗先辈的羡慕而已,故名“慕陵”。

现在老李要解决就是三人小组这个思想问题,毕竟人家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家训的事外人没法干预的。所以李二在这给留好了台阶:今兹主张撤关外之兵,并非弃先帝之地于不顾,不过不必急图进取,养精蓄锐,以待他日机会而已。

新疆强邻环伺,断难久守。

这个是从最好的方面设想,就算撵走阿古柏,以后在英俄两强犬踞在侧,能守多长时间?

这个理由老李同样给得振振有词:“新疆位于中国西北,沙俄熊据于北、英国狮顾于南,土耳其、波斯诸国通其西,危机四伏,即使勉强收复,今昔异势,将来断难久守。喀什噶尔回酋(阿古柏)新受土耳其之封,并与俄、英两国立约通商。是已与各大邦勾结一气,不独伊犁久距已也。揆度情形,俄先蚕食,英必分其利,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而目前中国力量实不能兼顾西域,师老财匮,尤虑别生他变。”

这段整个的意思就是拿英俄两强来吓唬人了,一个是海上大佬,一个是陆上大佬,你单挑这两个大佬,哪有你好果子吃。

文章图片4

李鸿章的上书意见代表了整个海防派的意见,其中的核心出发点也是最能打动满清中央的是最后一点,也就是西征的事会引起英俄两强的干预,以满清当时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之争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