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往事

 木木在延吉 2022-04-22

                读迟子建《别雅山谷的父子》

那时好像是初三,八十年代的初期,突然接触了文学期刊《十月》、《当代》、《人民文学》和《收获》,没有别的课外书,这些不连续的期刊读了不少,至今还印象深刻。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期刊离阅读生活越来越远了。

偶尔发现单位图书室订了《收获》,遂找来一读,2012的第一期,在闲暇时读了其中的一部中篇,迟子建的《别雅山谷的父子》。

书中的上部以二女儿的身份回忆文革时父亲给全家人讲述其当放映员时给鄂伦春人放电影的故事。父亲用马驼着放映设备到鄂伦春人居住的地方给村民放映《渡江侦察记》,热情的村民在放映电影时摆着酒宴,边吃边看,可以说是全村人的视觉盛宴了。想起我们当年看电影时的情节,那时我们村里要是放电影,我们小朋友们会早早的来到学校操场,用树棍划出道道来,我们叫占地方,等待着晚上全家人来一起看电影,那时的电影队是乡里的,我们期待的是手扶拖拉机来的声音,每次放电影都是全村人的盛事,有几次播映的战争片结束后,总会有小朋友去屏幕前找电影里打仗时留下的子弹壳。故事里还有一个情节让人深刻,当电影中出现的敌人,村里的神枪手举枪朝着屏幕射击。在父亲的讲述中,作者穿插着描写了那个年代的故事,那时人们的纯朴生活。书的下部,儿女们成人成家,父亲已不在世,重点写了弟弟的生活,爱着户外运动的弟弟周末总是与朋友们一起远离城市到户外摄影,有一次偶遇拍电影的导演,并带他们来到大山深处寻找鄂伦春人拍摄他们的生活,无巧不成书,弟弟去的山谷正是父亲当年去放电影的地方,遇着的鄂伦春人正是当年父亲放电影时老朋友即神枪手的后人,有个情节与上部相似,拍片的鄂伦春人面对拍电影中演坏人的演员真的举枪射击了,只是没有打中那个演员,经年过去,鄂伦春人还是那么纯朴,疾恶如仇。

故事以东北地域的风土人情为背景,新旧时代的交织回忆,读起来感觉很亲切。作为一个东北人,读起来让你融入其中;不是东北人,读起来也许会东北有个印象,对了解东北生活有所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