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制(希腊语:θέματα,拉丁语:themata,单数形式:thema)是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从7世纪开始实行的军事、行政合一单位。是帝国中后期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它的兴衰也直接影响了帝国国力的变化。 它取代了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立的行省制度。9-10世纪随着旧军区被拆分以及征服新的领土,军区数量达到巅峰。不过11-12世纪制度衰落后军区制经历了较大变革。 7-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军区 无论如何,军区制是拜占庭帝国三分之二时间赖以生存的军事基础,该制度一直沿用到帝国末期。 军区制的奠基早在查士丁尼一世光复帝国西部的意大利、北非和伊利里亚等地时。为了维系这些较为偏远和新的占领区,莫里斯皇帝(582-602年在位)设立了阿非利加(迦太基)和拉文纳总督。这两地的总督拥有军政合一的权力,这打破了戴克里先大帝时的行省运行基础。但对于意大利和北非这些统治并不稳固的地区来说,由当地总督直接统治显然效果更佳。 600年的拜占庭帝国疆域 众所周知,拜占庭帝国在6世纪末7世纪初经受了地震般的外族入侵。先是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北部,遭遇到日耳曼人一支的伦巴底人侵略。霍斯劳二世统治下的萨珊波斯帝国入侵,掠去了近东富庶的叙利亚和埃及等行省。在希拉克略大帝率领下,罗马人终于逆转了局势逼迫波斯人在628年初投降。 但就在630年代,阿拉伯人有如潮水一般涌入罗马刚刚收复的土地。仅仅用了不到20年,穆斯林就占领了叙利亚、埃及和上美索不达米亚。阿非利加和安纳托利亚地区也不断受到哈里发国的侵扰。 东面和南面遭到阿拉伯人的“圣战”入侵后,拜占庭帝国的北方遭遇了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渗透,统治了数百年的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被蛮族霸占。 650年的拜占庭帝国残存领土 帝国在生死存亡之际不得不选择自救,希拉克略大帝虽然挽救了波斯人的铁蹄,但面对阿拉伯人时人已经垂垂老矣。除了巴尔干半岛沿海的领土,小亚细亚成为了帝国残存的主体,帝国以此将小亚细亚划分为四个军区。尽管过去的地方行政机构很多仍然保留,但已经隶属于军区的将军或总督管辖。 关于军区(Thema)一词的来源并不确定,通常认为君士坦丁七世(912-959在位)提到的希腊语“Thesis”(人员安置)是最早的词源。在20世纪的历史研究中一直将军区制的建立归功于希拉克略大帝,因为《忏悔者狄奥芬斯纪事》里记载了“希拉克略来到军区之地”。 拜占庭士兵 但这个说法如今并不被广泛认可,更多史学家认为是君士坦斯二世统治的640年代到680年代才正式建立了军区制。对于军区制建立后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经济变革,史学家也各执一词。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士兵只是延续了此前的形式,还有人则认为军区制改变了帝国的军队结构,成为新型的武装力量。 军区的组织架构军区一词原本是有些模糊的词汇,既指军事上的单位,也可以指行政区划单位。一个军区平时安排士兵们耕种国家租来的土地。从军事上讲,这些士兵仍然是一个军事单位,由一个军官员指挥,这些土地仍然由国家控制。 日常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士兵们的粮饷降低了,通过接受加入军区的协议,农民士兵的后代也将在军队中服役,并在一个军区中工作。从而同时减少不受欢迎的募兵制,并可以廉价地维持军队。军区还允许士兵定居在被征服的土地,因为在征服期间,公共土地总是有大量的增加。 军区制建立后,农民士兵成为拜占庭军队核心 然而,一个军区的指挥官不仅指挥他的士兵。他还拥有当地的行政和军事管辖权。因此,戴克里先在总督和军事指挥官之间建立的分治被废除,帝国的各地回到了一个更类似于共和国或公国的制度。在那里,各省总督也曾在自己的地盘管理军队。 首批军区的建立(640-770年代)717年的拜占庭帝国军区 7世纪30-40年代,在与穆斯林的恶战中屡战屡败后,残存的拜占庭野战军撤回到了帝国仅剩下的核心领土——小亚细亚。在那里,帝国以旧有的省份为基础设立了四个军区,代替旧有的行政区划单位。他们分别是: 亚美尼亚军区:667年首次被记载。它继承了原亚美尼亚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驻扎在小亚细亚东北的本都、小亚美尼亚和卡帕多西亚北部等地区。首府阿马西亚。 8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军区 安纳托利亚军区:669年首次被记载。继承了帝国东部的主力部队,覆盖了小亚细亚内陆的中南部地区。首府阿莫里乌姆。它与亚美尼亚军区组成了拜占庭帝国抵御阿拉伯人的第一道防线。 奥普西金军区:680年首次被记载。由拜占庭帝国皇家近卫军所组成,是拱卫帝都君士坦丁堡的武装力量。建立初期管辖着小亚细亚西北部临近君堡的地区,包括比提尼亚、帕夫拉戈尼亚和加拉太等地区。首府尼西亚(今土耳其伊兹尼克)。其总督是四大军区里唯一拥有伯爵身份的人。 色雷斯西亚军区:740年首次被记载。由原色雷斯地区的部队所组成,但主要控制区并非色雷斯而是小亚细亚西部靠近爱琴海地区。首府可能是克洛西(今土耳其霍纳兹)。 此外,680年代由帝国残存的海军组成的力量,在小亚细亚西南和爱琴海南部岛屿形成了实质上的军区,但名义上并非成立。720年这支部队因为战绩不佳被裁撤,取而代之的是首府位于阿塔勒亚(今土耳其安塔利亚)的基比拉奥特军区。 约740年的拜占庭军区分布 680年代还可能在色雷斯建立了新的色雷斯军区,不过奥普西金军区仍旧多次管理色雷斯的军情。此外在希拉克略王朝驱赶斯拉夫人过后,帝国在687-695年在今天希腊中部建立了希腊军区。 此外,西西里岛在7世纪末也形成了新的军区。不过在意大利本土,仍旧由拉文纳总督统治。阿非利加在698年迦太基沦陷前亦归总督所辖。克里特岛和位于克里米亚的赫尔松也有当地的执政官管辖,治权类似军区。 军区制也有很明显的弊端,相对独立的军区暗藏着各种独立和反叛的可能。741-742年,奥普西金军区总督阿塔巴斯多斯背叛了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在他败亡后这支帝国最重要的军区遭到拆分。 约780年的拜占庭帝国军区,奥普西金军区被一分为三 除了缩小后的奥普西金军区,还新设立了两个军区:奥普提马顿军区(比提尼亚为主的近畿地区,首府尼科米底亚、今伊兹密特)和布塞拉里亚军区(主要位于帕夫戈尼亚和加拉太地区,首府安基拉、今安卡拉)。 军区制的成熟(780-950年代)从传统的行省制转换到军区制并非一蹴而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军区长官(总督或将军)都只有统兵权,行政、民事和财政权力都仍在旧有的行省官员手里。一直到8世纪末期,拜占庭帝国的财政权才转移到军区。 9世纪中期,行政和民事权力才赋予军区中,这样终于完成了传统行省完全过度到军区的历史性转变。《希腊考古学》(Klētorologion )和《帝国管理志》(De Administrando Imperio)分别详细记载了拜占庭军区制的经典运行模式。 亚美尼亚式军区时代(960-1070年代)拜占庭帝国在10-11世纪马其顿王朝中后期开启了对周边敌人的反攻,在著名的戎马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约翰一世和巴西尔二世的率领下,不断收复帝国的失地。新增加的领土也被设立成了军区,加之此前军区不断拆分,相对7-8世纪的军区,这一时期帝国的军区面积要小了很多。 这一时期,帝国出现了一类新的军区,被称作“小”军区(μ k θ ματα)或“亚美尼亚式”军区(pμεν k θ ματα)。在拜占庭的史料中与传统的“大”或“罗马”军区(ωμα k θ ματα)明显不同。 其中大部分小军区只管辖一个堡垒及其周边地区,由一个初级的将军(阿拉伯人称之为齐瓦尔,亚美尼亚人称之为佐拉瓦尔)担任指挥官,统领约1000人,主要是步兵。正如他们的名字所显示的那样,他们大多是亚美尼亚人,或者是当地土著人,也可能是拜占庭当局在那里定居的人。他们的一个特点是军官数量极其庞大(仅查佩齐基翁的军区(Charpezikon)就包括22名高级将军和47名初级将军)。 拜占庭在南意大利的军区(1000) “亚美尼亚式”军区虽然非常适合防御,但无法应对大规模入侵,也无法独自开展持续的进攻。因此从9世纪60年代起,帝国开始建立越来越多的专业军团,将旧式骑兵团改为新式兵营,他们几乎都驻扎在边境沿线。 为了指挥这些新式兵营以及协调数量众多的小军区,在地区督军(Dux)或司令(Katepano)的领导下,帝国建立了许多大的地区司令区(前者部队被称作“ducates”,后者称“catepanates”)。 在帝国东边,最早是由督军约翰·齐米斯基设立的三个的司令部:安条克、迦勒底(今土耳其特拉布宗附近)和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司令部。随着拜占庭在11世纪初期扩张到大亚美尼亚,这三个司令区被重新分割成伊比利亚(今格鲁吉亚)、瓦斯普拉坎(凡湖周边)、埃德萨(今土耳其尚勒乌尔法)和阿尼。不过到了在11世纪中期,“亚美尼亚式”军区似乎被置于一个将军管理。 1045年的拜占庭帝国军区分布 拜占庭帝国在巴西尔二世在位时期军事力量达到顶峰:到1025年,罗马人比任何敌人都强大。与此同时,职业军人组成的精英团(Tagma)的重要性超过了很快开始被忽视的旧式的陆军(和舰队)。 衰落与瓦解(11世纪末-14世纪)从11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人转变为现金支付逃避兵役。虽然边疆部队能够应付大部分的局部威胁,但因为军区为基础的防御体系的解体,严重削弱了拜占庭防御体系的战略深度。另外,雇佣军和附庸国军队开始越来越多代替了过去的军区士兵,帝国军力因此严重下降。 曼齐克特战役惨败导致了帝国军力崩溃 君士坦丁堡的平民官僚机构与拥有土地的军事精英之间的裂痕扩大,导致帝国在巴西尔二世死后叛乱和内战频发。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是一场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拜占庭军队此前的严重的危机积累爆发,此役过后帝国防御体系完全崩溃,三十年不到就让突厥人尽占小亚细亚,亚洲的大部分军区也因此消失。 瓦良格卫队 科穆宁王朝在12世纪初由阿莱克修斯一世重振了帝国的军队,但与此前不同的“科穆宁军”主要是来自于瓦良格卫队组成的新式军队。瓦良格卫队主力并非罗马人(拜占庭希腊人)或亚美尼亚人等传统拜占庭族群,而是以日耳曼人(诺斯人和央格鲁撒克逊人等)为主力。随之军区制被更加冷落,过往的很多特权被逐步废止。 科穆宁军需要有战略眼光皇帝的强大指挥,军队的维护成本也比比军区制时代高出不少。在1180年科穆宁王朝最后一位雄主曼努埃尔一世去世后,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直线下降,拜占庭帝国因此一蹶不振。 14世纪初的拜占庭帝国(粉色)军区分布图 衰落后的拜占庭帝国在末期的安格洛斯王朝时更加依赖雇佣军,军区此时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地方势力开始摆脱了中央政府管辖,到了巴列奥略王朝时期,残存的军区已经是垂死挣扎状态。 14世纪初,随着奥普提马顿等军区的消失,军区制基本退出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舞台,跟随拜占庭帝国最终一起灭亡。 |
|
来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