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跑者如何备战半马/全马?学习型跑者的几点经验分享

 慧跑 2022-04-23

什么时候决定跑步?

一次突发奇想的念头,大学这四年我一定要坚持完成一件很厉害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那就是跑步。

是的,我跑步的初始不是因为减肥、健康,而是来自于一个想当然的念头,没错这大学期间,我要做的让自己骄傲的事情那就是坚持跑步。

就这样,这个念头一直坚持了四年,养成了跑步习惯,大学后读了研究生工作了几年,2014年开始尝试马拉松,给自己立下了一年两次的半马、全马的征战。

我是大众女性跑者范海娟,今年35岁,2006年9月开始跑步,2014年开始跑马拉松,跑龄16年。

我认为,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结合着科学训练,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不断地打破自己的极限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虽然偶尔会有PB的想法,但依然希望大家PB一定是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如果不是天赋型选手,付出和收获几乎是成正比的。

马拉松没有捷径可言,需要循序渐进才行。

坚持跑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

我做到了!

做了决定的当晚,我就立马跑了起来,那会的跑步装备很朴实。

一双军训的黄球鞋,初中校服裤子、高中校服上衣,怀里揣着收音机就已足够让我撒了欢的畅快跑步。

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晨跑还是夜跑,室内室外,我都要坚定如初地履行当初定下的跑步约定。

尤其记得,跑步的第一场雪,当自己是第一个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发出嘎吱嘎吱的奔跑声音,倍感充实幸福,彷佛那一片雪地归我所有。

那时的校园里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次我的跑步脚印,想想还是挺有收获的。

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四年,虽然四年大学很快结束了,但我的跑步生涯仍在继续。

刚开始参赛,我对跑步知识一窍不通,只知道甩开腿跑就完事了,无论是跑姿、配速、心率还是跑鞋都毫无概念,上了赛道穿上日常的运动鞋就直接跑了,所以刚开始每参加一场比赛就会伤一次脚。

我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开始了解专业的跑鞋,了解如何选跑,多方考虑下终于敲定了自己的第一双跑鞋,到实体店反复试,购入了人生的第一双跑鞋,有了相关的跑鞋知识就再也没有伤害过脚;

印象最深的一次跑步伤痛,是在一次骑行时可能姿势不对,伤到了膝盖,膝盖疼得连走路都成问题,医生建议我不要再跑步了,但那时对待跑步还是心存侥幸心理,一心只想参赛,仍参加了一个13km赛和杭州马拉松半程赛及杭州百公里毅行。

杭百的山路上膝盖疼的无法弯曲,就一直忍着痛走跑结合完成了这场赛事,可出乎意外的是下山后突然就不痛了,具体原因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虽然这次的伤痛很短暂地就结束了,但让我也有了深刻的反思,毕竟过程是很痛苦的。

跑者遇到伤痛不要心存侥幸,任何的痛不是凭空的,尽管不再痛了,但还是要花一定时间去修养,否则一次次的伤痛加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弥补回来。

2次初马经历

我意识到科学跑步的重要性

半马初体验:对待马拉松要足够敬畏

2014年11月16日,我迎来了人生第一场半程马拉松,那一场的目标是安全完赛即可,不过最终的成绩比我预想的要好,2小时12分23秒完赛。

但因为当时对跑步伤痛的概念并不深,赛前没有准备一双合适的跑鞋,跑的过程中双脚很不舒服。

回去后检查,脚底倒没有磨破,不过脚趾头貌似淤血了,回去查了相关知识,脚趾瘀血是因为没有一双合适的跑鞋。

谈谈我第一次参加马拉松的体会,首先要对马拉松足够敬畏,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训练方法。

21.0975km对于第一次参加赛事的人来说是挺长的距离,那么第一次参赛的目标就是安全完赛最好,接下来就是训练。

分享3点我的训练心得:

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训练计划,如果想更高效训练,建议选择相关的训练营,跟着计划安排练、有督促、有群体陪伴,效果会事半功倍。

2、训练同时也要注重饮食安排,一天三餐要保持规律,早餐、午餐吃得稍多和丰富,晚餐相对少。

比赛前会安排碳水、蛋白质、水的摄入,原则就是马拉松是一场比较消耗能量的赛事,应该提前为身体储备能量,比赛后不光要补充水分,还要摄入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恢复。

3、参赛时,避免被环境带乱节奏,比赛过程中时刻感知身体感受,直到完成整个比赛,之后就可以参考这次的身体感受了,在下次赛事中做到心中有数。

全马初体验——时刻关注身体的感受,要跑就要做一个完全跑马者

体验完半程马拉松后,我心心念念想要体验全程马拉松,2016年11月合肥马拉松是我的第一场全马,这次吸取了经验,穿了专业跑鞋、速干衣裤、运动内衣。

过程充满了期待与挑战:

● 30多公里处担心会不会“撞墙”,幸运的是没有遇到;

● 31km处,密切注意着剩下来的路途,没有停下,配速虽然较之前慢了一些,但一切感觉正常;

● 35km,没有任何不适;

● 39km处,我看了看时间,计算了下,发现我5小时内完赛是没有问题的。

● 40km后,开始冲刺,越过终点,最终4小时53分09秒完赛。

过去5小时的跑步过程恍惚如梦,虽然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赛后和新认识的跑者交流,发现她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赛,而且上来直接就是全马,有人是跑一程走一程,跑到终点看到瘸着跑完到终点的跑者是数不胜数,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比下,我对自己的首场全马做了很多准备,是一个完全的跑马者。

从知道马拉松是一项有风险的赛事,我就很谨慎,开始阅读有关马拉松的书籍,开始有计划训练,对自己要参加的这项赛事尽量做到充分准备和注意事项知情。

从开跑,每到补给点,我都会进行补给,随时补充消耗,因为如果前面的消耗没有及时补充的话,后面是无论都补不上了。

这次最深的当属“慢即是快”这句话,比赛中,我关掉了跑步APP的语音播报,根据自己身体的感觉跑,喘粗气了、不舒服了,我要放慢速度了;

调节正常了,可以稍稍加速,没有语音的叨扰,我可以更安静地进行奔跑。偶尔看看时间,就大概知道自己的配速了,基本和平时训练差不多。而恰恰在我不过分关注自己的配速时,竟然跑出了几项个人纪录,很是意外。

第一次备战全马,我有经验分享:

1、为自己留出足够的备赛时间,认识到“全程马拉松绝不是两个半程马拉松的简单加和”,对于跑步新手来说,准备一场全马需要备赛一年;

2、搜寻对应的全马训练课程,跟着课程去训练,了解更多的跑步知识,比如心率、配速、跑姿、伤痛都要学习,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进行训练。

3、参赛时,把第一次全马当做感知自己身体的一次试跑,如果不幸遇到“撞墙”,也没有关系,当有了这次的经验,之后每一场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总结

坚持跑步的这些年,我收益诸多,身体轻盈,体重秤上的数字维持不变、心态更加积极。

最重要的一点:以前世界很大,大到我无法衡量,但现在我会根据自己熟悉的距离数去划分那些很长的距离,由此我可以更好地去感知它们,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一切尽在我掌控之中......

跑步让我结识了不少有共同爱好的好友,有相约每年约一场马拉松,直到我们都老了的朋友,有围观我们跑马的朋友,还有共同走在凌晨的西湖朋友。

由一个念头开启了跑步的一生,一跑就是四年,养成了习惯,又遇见了马拉松,开启了马拉松历程,但马拉松对我来说只是检验成果的一种方式,不以追求PB为目标,健康跑就够了。

未来的日子,我依旧是要健康跑下去的,完成与朋友一直跑到老的约定,借跑步解锁更多想去的地方,希望可以带动身边一些想要锻炼的人尽快行动起来,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跑步看似简单,但如果你对成绩有所要求,光跑是不行的,你还需要学习很多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

有了科学的训练方法,会让你事半功倍。

为什么有的人训练了2-3年成绩进步缓慢,而有的人仅训练了几个月的时间成绩却进步飞速,提升明显,差距在于他有了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很多人往往自我麻痹,我就是没有天赋,只要别人能力比我强,就是比我有天赋。


拜托!不要再麻痹自己了!

天赋虽然是成功的一部分,但是成功是由1%的天赋+99%的努力得来的。

其中的99%的努力不是指你拼命地堆积跑量、刻苦训练,而是这份努力需要方法、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跟计划以及一套科学的训练指导手册。

慧跑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跑者不断突破能力瓶颈期,实现成绩突破,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凡是急于求成用跑量堆积出来的成绩都不是好的训练方法,要不就是卡在瓶颈期,要不最有可能面临的是伤痛风险,无法继续跑步。

为了让你更轻松、更容易实现PB,少走弯路,慧跑总教练家轩老师结合了自己多年对马拉松学员培训的训练经验,总结出的一套系统的《5KM/10KM训练计划》,该计划已经得到数千位学员亲测认证有效,并顺利P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