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吊屈原,内心充满悲悯与同情,戴叔伦《过三闾庙》

 泊木沐 2022-04-24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出身高贵,先祖是楚武王。屈原曾经在楚怀王手下担任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的外交事务。屈原有个宏大的梦想,试图扭转楚国衰亡的命运,希望楚怀王可以广开言路,招揽英才。结果,屈原的做法受到了楚国贵族的排斥,导致他被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当楚国都城被秦国兵马攻破之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他沉江的地方修建了三闾庙,用香火供奉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唐代有叫戴叔伦的诗人,他路过三闾庙的时候,写了一首咏古诗,诗名就叫做《过三闾庙》。戴叔伦生活在唐朝中期,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员,晚年想要回乡归隐,结果病逝于回乡路上。戴叔伦的祖父和父亲都选择了隐而不仕的人生道路,当他路过三闾庙的时候,就想到了古代文人常常纠结的问题,到底要出世还是要入世。

《过三闾庙》是一首五言绝句,仅用20个字就说出了戴叔伦的感慨。沅江、湘江日夜奔流,江水不尽。屈原内心中的怨恨就像江水一样绵长深沉。戴叔伦看到暮色苍茫、秋风骤起,听到狂风吹荡枫林,枫叶飒飒作响,不禁陷入了沉思。戴叔伦到底在想什么,他没有说。但是每一个认真读诗的人都体会到了,他的内心充满了悲悯与同情。

汉代文学家贾谊被贬长沙的时候写过一篇《吊屈原赋》,这篇文章是凭吊屈原的佳作。后人悼念屈原的时候,大多无法摆脱贾谊作品的影响。戴叔伦的这首诗巧妙运用留白,通过环境描写,诉说诗人的感情。这样高妙的写作手法,让这首诗在咏古诗中脱颖而出。

咏古诗最怕用大量史料堆砌,这样的诗顶多是缩写版史书。同时,咏古诗最怕用一些老生常谈的话,这样显得没有新意。戴叔伦作为一个文人,他对屈原的了解肯定十分详细,同时他出生隐居世家,选择了入世生活。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凭吊屈原的时候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他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屈原的精神世界。全诗只有一句“屈子怨何深”提到了屈原,其余三句都是环境描写。通过戴叔伦的描写,大家仿佛看到了天地都为屈原的遭遇鸣不平,因而陷入了浓浓的悲伤之中。

情景交融,意在笔先,读完《过三闾庙》之后,胸中会涌起一股慷慨悲凉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