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赢傲礼,信陵君受益

 循天园 2022-04-24

以傲为礼,其前提是真诚。如果失去了真诚,即使表面谦让,也失去了礼的意义。所以孔子感叹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即礼并不在于敬献玉帛的表面形式。《世说新语》中有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王文度与范荣期同行,王位尊而年少,范年高而位卑,推让的结果,范在前,王不忿,有人讥讽范曰:“簸之扬之,糠粕在前。”范亦反唇相讥:“淘之漉之,砂砾在后。”终成千古笑柄。由此可见,徒具虚名的谦让是丝毫不足取的。不过春秋时期侯赢的高风亮节,倒颇耐人寻味。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弨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去世后,安弨王即位,赐封他为公子,爵号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厚,厚恭待士,才能无论高低,无论贤能与不肖,他都以礼相待,从不因自己门第高贵而轻视士人。因此,信陵君谦恭待士的美名远近流传,周围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先投在他的门下,以致门客多达3000人。当时的各诸国闻公子贤能,门客众多,多年来一直不敢轻易侵犯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赢,年已七十,家中很穷贫,地位卑微,仅是魏都大梁东门的一个守门人。公子听说他有贤能,家中贫寒,便亲自登门问候,并送去许多财物。侯赢坚辞不受,他对公子说:“我平生修身养性严于操守,品行清慎,不能因为贫寒,地位卑微,而接受公子的财物,这样会坏了我的名节。”公子见侯赢志向清高,便不再勉强他收留财物,告辞而去,心中却更加敬重侯赢。

公子归来后,总是惦念着侯赢,决心请他来作门客。他知道,想请他这样的人,用一般的礼节是很难做到的。一天,公子大摆宴席,盛情宴客,当宾客们坐定之后,公子对宾客们道:“请诸位稍候。”众宾客听说公子要亲自驾车去请哪位客人,猜想必是贵客,纷纷猜测,并虚席以待,以示敬重。

公子告辞众人,驾驭着车马,空着左边的座位(按当时的风俗,左边是尊贵的位置),去东门迎接侯赢。侯赢见公子亲自驾车来迎,早已料定公子来意,并不谦让,也不答谢,仅仅略微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昂然登车,坐在左边上首位,志气昂扬,举止坦然,犹如达官贵人出门一般。实际上,他是想借此来察看公子的态度究竟如何的。只见公子非但不发怒,反而更加谦恭,握着缰绳,驱车前行。

过了一会儿,走到闹市之中,侯赢又对公子说:“请委屈一下您的车马,将车赶到前面的一个屠场中,我要到那里去看望一个朋友。”公子闻言,并不反对,立即驾车驶往市场,沿途官员及百姓见到魏国的贵公子肯为一个守门的老头子驾车,神态如此谦恭,纷纷赞叹公子品德高尚,礼遇下人。

到了屠场中,侯赢便下车去看望他那个杀猪的朋友朱亥,并故意与朱亥谈个不休,拖延时间。侯赢还不时地偷偷瞟看公子,只见公子端坐在车上,态度更加温和,并无一点恼怒的颜色。屠场中的人们见到公子肯屈身来此下贱之地,并且还为侯赢赶车,都以尊敬、钦佩的目光看着公子。此时,魏国的将相、王族及宾客们正坐在堂上,等候公子回来开宴。公子府中的家眷及侍从都盼望公子归来。跟随公子出迎侯赢的侍从人等焦急万分,都暗暗咒骂侯赢不识抬举,然而,见公子如此地谦恭,也不敢说话。侯赢见公子的温和神态始终不变,才告别朱亥,登车来到公子府中。公子毕恭毕敬地延请侯赢入府,引至宴席前,一一与宾客们介绍,然后请侯赢坐在宴席上首。

宴客们见到公子亲自驾车请来的客人,竟是看守城门的一个老头子,都非常吃惊。公子令左右侍从开宴,美酒佳肴,吹笙鼓瑟。饮至半酣时分,公子特意起身离席,来到侯赢面前,亲自向他敬酒祝福。只见侯赢不慌不忙,神态自若地站起身来,一面向公子答礼,一面高声说道:“今天我为公子尽力也是够了。我地位卑微,本来不过是个守门人,而公子却能屈身待我,亲自驾车迎我于大庭广众之中;我本应该早来赴宴,却故意请公子陪我去访问朋友,故意让公子的车马经过市场,久久地停留,在屠场中的人都把我当成了小人,而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认为公子能够谦恭对待士人,我的本意就是要成就公子的美名啊!”宾客们听罢,既敬服侯赢,又钦佩公子品德高尚。宴席散后,公子遂拜侯赢为上宾。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打败赵国的军队,占领了上党地区,活埋了赵国降兵40万,白起正准备一举灭掉赵国,但由于丞相范雎怕他立功太多,就劝秦王撤兵,秦国失去了一次灭亡赵国的机会。过了两年,秦王后悔当初没能让白起一举灭赵,就要再派白起前去灭赵,但白起认为赵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会同仇敌忾地对付秦国,很难攻克。由于白起对上次强令撤兵心怀不满,多发牢骚,就被秦王赐剑自杀。秦王另派王陵带10万大军去围困邯郸,后又派郑安平带5万精兵增援,并让富有经验的大将去代替王陵,决心一鼓作气攻下邯郸。

赵国的都城邯郸处于万分危急之中。赵孝成王连派使者请求魏国发兵救援,魏安王无奈,只得派大将晋鄙带10万军队前去救援。这时,秦王正亲临前线督战,听到魏国出兵救援的消息,立刻派人威胁魏王说:“谁要敢派兵救援赵国,秦国灭掉赵国后,就会回头灭掉它。”魏王十分害怕,就让晋鄙驻兵边界,观望形势,暂停进军。

赵国一看晋鄙停止了进军,就让平原君写信给晋鄙,晋鄙复信回答说:“魏王让我驻扎在这里,我定不能随便进军的。若要进军,必须有魏王的命令。”平原君想不出说服魏王的办法,只好写信给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说:“我与您结为亲戚,觉得十分荣幸,因为我佩服您的侠义精神。现在赵国的邯郸势如垒卵,贵国的大军却停止不前。难道赵国灭亡,贵国就能独存吗?您的姐姐旦夕啼哭,劝慰之言我早就说尽了,还是无用。您即使不为赵国着想,也要为您的姐姐着想吧!”

信陵君因上次没有收留从赵国逃出投奔的魏齐,致使魏齐自杀,一直觉得愧对平原君,这次接到求救兼责备的信,更是觉得无地自容。他心急如焚,但还是想不出说服魏王进兵的办法,虽然屡次恳求,总归无用。一怒之下,他决定带着自己的一千多门客,前去跟秦军拚命。

信陵君带了一千多门客在路过东城门时,他下车跟侯赢拜别,并说明了他准备同秦军拚命的打算,可侯赢的态度十分冷淡,什么话也没说。

信陵君边走边回头,希望能看到侯赢的态度有所改变,侯赢仍然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信陵君十分感叹:“真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啊!我过去拿他当知己看待,没想到他竟是这么个没有心肝的人。”门客们都劝信陵君不要搭理那个毫无用处的糟老头子。

信陵君走了几里路,越想心里越难受,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让门客们原地等待,他自己回来再找侯赢。侯赢一见他去而复返,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我连一句送您的话都没有,您不怨恨我吗?”信陵君说:“是啊,我想我一定有怠慢得罪先生的地方,所以特地回来请教。”

侯赢这才认真地说道:“您养了三十多年的门客,吃饭的有时多达三千多人,到了这关键时刻,难道没有一个人替您出出主意吗?您带了这一千多人去跟秦军拚命,岂不是以卵击石、让羔羊去跟恶狼搏斗吗?”信陵君说:“我也知这是无济于事,枉自送命罢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事到如今,我也只能尽心而已。”侯赢说:“这是有办法可想的。”侯赢把信陵君请进屋里,替他谋划计策。

侯赢说:“魏王最宠爱的妃子是如姬。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她找了三年仇人也未找到,后来,她在您面前哭泣,希望您能帮她杀死仇人。您立即派门客寻仇,不久就将仇人的头献给如姬。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呢?”信陵君说:“有。但又能怎样呢?”侯赢说:“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您,就是为您粉身碎骨,她也是情愿的。现在如果能让如姬盗出魏王的虎符,你拿这虎符去调动晋鄙的大军,岂不是可以行事了吗?”信陵君听到这里,茅塞顿开,立刻去找如姬。

虎符是古时候调动军队的信物,用铜或铁铸成虎形,从中劈开,分为两半,一半由将帅掌管,一半由国君掌握,若有重大调遣军队的军事行动,必须持国君的另一半虎符到将帅那里合符,合符无误,方可确信不是假传命令。信陵君到了如姬那里,说明了这一情况,如姬果然毫不推辞地接受了一使命。

当天夜里,如姬服侍酒醉的魏王睡下,悄悄地盗出虎符,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便拿着虎符来见侯赢,侯赢说:“只有虎符恐怕还不行,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没有魏王的亲笔信,晋鄙恐怕还是要起疑的,况且你又没有仪仗和军队。这样吧,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无敌的勇士,袖中能藏40斤重的大铁锥。如果晋鄙同意出兵,那就罢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或者还要请示魏王,您就让朱亥用袖中铁锥杀死他,然后拿虎符号令全军,这是一条万全之策。”

信陵君又去见朱亥,朱亥说:“我未去拜过公子一次,不是我不懂礼貌,实在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些世俗的'礼尚往来’,现在国有急难,正是我报答公子的时候。”说完,拿起铁锥就跟信陵君去了。

信陵君来到邺下,见到晋鄙,交上虎符,然后说道:“魏王说将军在外日久,鞍马劳顿,特让我来接替您。”晋鄙验明虎符,虽是无误,但费解可疑之处甚多。晋鄙推辞说:“军中诸事杂乱,等我过几天整理清楚了再移交给您。”信陵君说:“赵国危机,救兵如救火,怎能等待?”晋鄙说:“不瞒公子,如此重大的事情,只能等请示大王后才能决定,恕我不能立即把军队移交给您!”旁边的朱亥见情势已不可挽回,大声喝道:“不听君命,就是反叛!”晋鄙惊问:“这是何人?”朱亥喝道:“我是大铁锥!”即出袖中铁锥锥死晋鄙。

杀死了晋鄙,夺了军权,信陵君就拿着虎符号令全军说:“魏王让我持虎符前来代替晋鄙,发兵救赵,晋鄙不从,已被诛除。各位将士只要服从号令,勇敢杀敌,将来必有重赏。”将士们见主帅已死,信陵君又有虎符,就安心听他指挥。

信陵君立刻整顿军队,他发布命令说:“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可以回去;独子可以回去赡养父母,老弱病残也可回去。”这样,魏国军队的10万人大约回去了2万,剩下的8万精兵重新整编集训,马上向秦军发起了进攻。

秦军未料到魏军会突然袭击,手忙脚乱地抵挡了一阵,平原君又带着赵军从城中冲出来,内外夹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死伤过半。郑安平本是魏国人,就率领2万秦军投降了魏国。

侯赢在信陵君出兵之日“北向自刭”,以谢公子。

信陵君虽然名震诸侯,但毕竟是对魏国的君王犯下了大罪,所以,他只得留在了赵国。

他听说赵国有两个隐士毛公和薛公,颇有贤能,便想会见这两个人,屡次派人去请,都被谢绝。信陵君多次去财场和酒坊拜访二人,二人总是躲藏,不肯会见他。于是,信陵君便派人秘密打探出二人住处,偷偷步行前往,拜访二人。二人见信陵君品德高尚,不以结交平民为耻,遂与公子交游甚厚。平原君闻听此事,不以为然,便对自己的夫人说:“久闻令弟志向深远,修身洁性,天下无双,如今却每日与赌徒和卖酒人厮混,不过徒有虚名,是个荒唐人罢了。”平原君夫人便将这些话转告信陵君,信陵君听罢,向夫人道:“当初,我闻听平原君贤能,故得到平原君的求救信后,不惜背叛魏王来救赵,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如今知道,平原君待士,只不过是沽名钓誉,并不是真正寻求贤士。我在魏都大梁时,早就听说毛公和薛公是著名的贤人,到了赵国,惟恐见不到他们,像我这样位高德微之人能与他们交往,实在是我的荣幸,我还怕他们不理睬我。现在,平原君竟然认为我同他们交往,是有失身份,像他这样的人,我才认为不值得交往呢。”言罢,便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夫人将这些话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非常羞愧,马上去见信陵君,脱下帽子,向信陵君郑重地请罪,坚决挽留他。信陵君见平原君已经悔悟,才没有离开赵国。此事逐渐传开以后,平原君的门客有一半投奔到信陵君门下,各国的士人也纷纷来到赵国,归附于信陵君。信陵君的威望越来越高。

秦国听说信陵君留在了赵国,便经常出兵攻打魏国。魏兵每与秦兵交锋,无不败阵失地。魏王焦虑万分,想起信陵君在魏时,秦兵一直不敢进攻魏国,便派遣使者去请信陵君返回魏国。信陵君害怕魏王仍怨恨“窃符救赵”的事,不愿回去,并警告自己的门客道:“有敢劝谏我返魏的,一律处死。”于是,信陵君的门客没有一个人敢出面劝说他回去。

毛公和薛公听说此事,便一起去见信陵君,对信陵君说:“您得到赵国的尊重,能够名扬天下的原因何在呢?还不是由于魏国存在的缘故吗?如今秦屡攻魏国,魏国形势危急而您却全然不顾,如果秦攻破魏都大梁,毁掉先王宗庙,您身为魏国的王族,还有什么面目以见各国诸侯,以对天下呢?您最后将回到哪里去呢?”话未说完,信陵君就恍然大悟,惊得脸色都变了,立即吩咐驾车回去救魏。

魏王与信陵君见面后,兄弟二人相对哭泣。魏王亲自向信陵君谢罪,表示一定不再追究信陵君锥杀晋鄙、夺军救赵的事。立即拜信陵君为上将军,抗击秦兵。

魏安弨王30年,信陵君派遣使者联络各国,共抗秦兵。燕、韩、楚、齐四国得知信陵君做了上将军,各诸侯国都知其贤能,佩服信陵君,便派出军队救魏抗秦。在他和赵王辞行,表示回魏抗秦时,信陵君因挽救过赵国,赵王即发兵援助信陵君,于是,信陵君统率着燕、韩、楚、赵、齐五国军队与秦兵交战,切断了秦将之间的联系,终于在河外地区打败了秦兵,赶走了蒙骜。五国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函谷关,并在关前筑起五座大营,耀武扬威地向秦兵挑战,吓得秦兵关紧城门,不敢出战。当此之时,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各国的门客纷纷来归,并进呈兵法。信陵君将平日作战的经验写成一部兵书,世称《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一件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信陵君不仅救下了赵国,也因此保全了魏国,牵制统一天下是件好事。可信陵君那种宽容豁达、急人之难,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和侯赢以傲为礼,成就信陵君美名的事例,至今看来仍具积极意义。(唐.赵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