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中理解“杜牧陷阱”

 思明居士 2022-04-24


肖斌

俄乌战争爆发近60天了,这是2014年2月20日起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混合战争,前期以低强度战争、代理人战争形式进行。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并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战争。

随着战争时间线的延长,最近出现了一个流行的词叫“杜牧陷阱”。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依据学界的造词习惯,就会把大国衰败的前赴后继现象称为“杜牧陷阱”。

分析大国兴衰比较著名的学者是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他于1987年首次出版了名为《大国兴衰》的专著。本书总结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追述和阐明了自西欧建立“新君主国”和全球性跨洋国家系统以来,五个世纪中各大国的相互关系与兴亡盛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大国兴衰》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并被认为是对大国史最为综合的论述。

不过,杜牧应该是最早讨论大国兴衰的学者。与保罗·肯尼迪讨论的视角不同。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写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意思就是,“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王朝的只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