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秋的童话

 天天向上杨老师 2022-04-24

介绍

今天一起来读杨令仪小朋友自创的童话,这则小小的故事又引起了杨老师怎样的思考呢?啥也别说了,上菜——

 

秋的童话

作者:杨令仪

 

 早上醒来,我挠挠身子,打个哈欠,把整个身子摊开在床上,赶跑身上残留的倦意。

起床之后来到了我家后花园里的古树下,这棵古树足足有十个我那么高。我来这里的目的可不是古树,而是我在古树根下的动物朋友们。这里有一条我在高速公路上捡到的小泰迪,还有一只小乌龟,二只小兔子,九只小仓鼠等。(这……这是个小型动物园吗?还可以组织一场龟兔赛跑啊!)

我一来到这里,它们一个个扑到我身上,争先恐后地质问我:你最近都没有来看我们,是不是把我们都忘了

我赶紧解释道:“哪里哪里,你们可是错怪我了。我最近开学了,真是没有太多时间陪你们玩了。不过我会尽量抽出时间来给你们送好吃的!”

我把一直压在后背上的大包打开:“噔噔噔噔,噔噔噔噔,(这个是啥意思?)瞧我带来了你最爱吃的费力萝,你最喜欢的棉花糖,我也没有忘记你喜欢吃的甜甜的沙琪玛,还有你们过冬要用的花布小被子呢。”我一边从包里掏东西递给每个小伙伴儿,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另外叶子都开始飘落了,你们可以抽出点时间帮我收集一些美丽的叶子,我打算用叶子给大家做一件秘密武器。”

……(这秘密武器是个什么东西?难道还有续集吗?)

 

童话也是写给大人看的

这也许是杨令仪同学写的第一篇童话,我不仅做了读者,而且继她老师后成为第二个点评者,很荣幸呀!(杨老师是容易满足的人吧!第二就够了,哈哈。只要用心读了,管它第一第二呢!)

童话很短,我只做了小小的改动,在原文中,“我”所说的一大段话是放在一起的,我把它们拆分成了小段,在语言前后添加了一些提示性语言。这样会不会有点层次感?让读者读起来不至于太累呢?

最让我觉得温暖的那个部分就是小丫头从包里掏出一件件东西时,尤其是最后的“花布小被子”,太喜欢了!

童话、传说、小说等文学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是都是以现实为基础写成,作者都是“在场”的。即使有些文学作品中,作者刻意地退居幕后,不把自己的任何情感表露出来,只做一个异常冷静的“观察者”“叙述者”,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冷静”,只不是把自己藏在文字里了。(罪过,罪过,又开始讲道理了!职业病职业病!不讲了,讲我家小丫头)

我很了解我家这小孩儿,童话中的“我”就是她,那样一个温暖的、欢悦的、阳光的小丫头。她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她看起来好像大大咧咧,其实也有一颗细腻的心。那些小零食可能都是她的最爱,在大人眼中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她却是宝贵的。几年前,她曾送我一个小装饰品,一元钱可以买两个,但是她当从她的“宝盒”里慎重地拿出来,轻轻地戴在我手指上时,我知道对于小小的爱美的她来说,那是她至爱的东西。礼物的价值更应该从送礼物者的角度去衡量吧。孩子用“美”去衡量,大人用“钱”去衡量。

还有那个“花布小被子”,小的东西总是无端地让人生出怜爱之心。你看,后院里的动物:“小泰迪、小乌龟、小兔子、小仓鼠”,你可以想像一下这些小东西盖着小花被酣眠的样子,被头上露着一撮毛毛或一截壳壳,被脚儿却露出小爪子!还有,为什么孩子偏爱带“花”的东西?这可能是孩子本性里对于“美”的需求吧!

 
 
 

我想起蒋勋讲过的一个关于桐花的故事,一个母亲带着五岁的小男孩去玩,男孩儿和妈妈隔着一段距离,他想到妈妈身边去,可是他身旁落满了桐花就着急了哭了。妈妈大声斥责他“笨蛋!”意思是:你直接走过来不就行了吗?蒋勋见了,对那年轻的妈妈说:“你的孩子真了不起!如果他五岁都不会去踩落花,那么他永远也不会伤害其它的生命。

是的,大人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善意和美。

大人应该低头读读孩子写的童话。

然后,抬头,仰视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