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海口闯下一片天地,永漋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鄂中京山 2022-04-24

京山人徐昌军在海口闯下一片天地,他说家乡永漋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刘敏

蓝色的海包围着海南,绿色的风吹拂着海南。洒落林间道旁的大片阳光、向着蓝天昂首挺拔的椰子树、踩着节拍层层开放的浪花……格外明朗的天空下,海口踞于一角,饱吸养分,蓬勃生长。
  
徐昌军,沿着家乡京山的蜿蜒山路,走到这里,停下了他的脚步。
  
投入海的怀抱,各种冲击波会向你袭来,你像这里的海滩,被不断刷新。视野一圈圈放大,心胸一层层放宽,旧壳纷纷脱落,新我慢慢诞生。
  
1991年来到海口,徐昌军的人生经历就与脚下的土地镶嵌在了一起。大学学习工民建专业,随京山县建设工程管理局设在海南的办事处实习,直到自己创业,拥有一个投资公司、3家建筑公司,所有经历都与土地相连。


2014年1月13日,海南京山商会在海口市正式成立,徐昌军作为海南省京山商会首届会长接过商会牌匾,开启他的“会长生涯”。
  
眉宇宽阔、笑声爽朗的徐昌军,沉稳中透露出的热情,将山里人的淳朴自然和商海人的敏锐周全揉合在一起,拉近你和他的距离。
  
从19岁的青涩懵懂,到34岁的浑厚稳健, 23年时光交错,几多风雨,几度春秋,徐昌军烫上一壶功夫茶,微笑开讲。


往事都付笑谈中
  
一方黄花梨木的茶案,一套青花瓷茶具,治器、纳茶、候汤、冲茶……一系列动作在徐昌军宽厚的手掌下操作娴熟,不似茶艺表演中所见的那么文气,却多了些随性无拘。手握茶香,宾主坦然。
  
“这套行头,这泡茶手法,都是为谈生意服务的,这边谈事情都习惯喝茶”,徐昌军笑着说。
  
融入它的风土人情,是融入这片土地的开始。
  
1991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也是海南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前夕,海口市房地产迅速升温,“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成为一些生意人的经典口号。巨大的利润吸引,让不到60万人的小小海口,集中了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公司;然而,随着国家加强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海南房地产热在94年突然“大刹车”,随着大量资金的沉淀,一大批被套牢的人和企业叫苦不迭。
  
徐昌军见证了这“云霄飞车”式的一幕。“那是海南建筑行业的低谷,遍地半拉子工程。让我一直记忆清晰的是打开某一天的晚报,当天有人跳楼。”讲述这个时,他似乎还沉浸在当时的惊愕中,沉默半晌,欲言又止。
  
这是个最残酷的行业,所以须以最平常的心去对待。
  
几番思索后,徐昌军返回京山“充电”,并通过考试取得了建工系统的项目经理证。当时,全县建工系统54人报名,仅13人取得资格证。正当小小的得意在温润中蜿蜒生长,兜头一瓢冷水却浇了他个透心凉——单位安排将他借调到下属的二级单位上班。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立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合理待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拂袖而去找寻伯乐方为正道!
  
说起这段往事,徐昌军爽朗大笑:“主要是心理的那点不甘心在作祟,当时家里的工资是486元,我最早所学的预算、工程报价等专业知识加上取得的项目经理证,到海南能拿到2800元一个月,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呗!”
  
1995年回到海南后,徐昌军先后到海南玻璃厂、中建六局等企业工作过,但由于各种原因都很快辞职,直到97年,他被一家名叫天拓的建筑公司录取,有了一段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在这里,徐昌军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加上他做事认真的性格,渐渐深得老总赏识,将装修、施工等方面的重要工程都交给他来做。在天拓工作七年,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和人脉。
  
而此时,他的爱情也正酝酿成熟。


赚从赔开始
  
时间的指针指向2003年。已随徐昌军来到海口的未婚妻徐红萍生长在坪坝,是个精明泼辣的女子,跟着他耳濡目染,很快看出了建筑行业的道道,鼓励他:“你这一身的本事给别人打工多冤啊,身边那些做建筑的老板们专业能力未必如你,要不咱们也试试单干?”
  
揣着爱人的期盼,取出打工的11万元积蓄,徐昌军走上了自己的创业路。
  
从投资成本最小的劳务开始,他组建了一个40余人的小工程队,做分向承包,专接木工活。开张第一年,就接到了一个名叫华庭家园的项目,工程总造价230多万,建筑共28层,涉及到徐昌军的工程标的为98万。
  
接下项目的兴奋劲无以言表,小两口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骑着跑工地的摩托车应该换一换,某个户型合适的房子买来做婚房不错,等在海口安了家生活就圆满啦……
  
“兴奋劲还没缓过神,我们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项目方资金链跟不上,工程做到第16层停了工,我所有的钱全部压在了工程上,还倒欠下外债89万。”
  
正当他欲哭无泪时,海南省经济学院的一个教学楼项目向他抛出“橄榄枝”,徐昌军却犯了难:不做,太可惜;做,钱从哪儿来?在他犹豫之际,手下的工人们向他聚拢:“徐总,你的为人我们信得过,工资迟些结算不要紧,我们愿意跟着你干!”
  
那就干呗!徐昌军重拾激情,再次投入到新的项目上。“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可惜是个烂窗子,哈哈!”
  
历史再次重演——因为项目方资金结算不及时,徐昌军再也拿不出本钱垫资,这一项目他做到一半只能无奈放弃。
  
“实在是做不动了!是工人们的信任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好歹还做了一半”。
  
尽管只做了一半,但付出了完整的努力,虽败犹荣。
  
工程做不下去,美好的梦想幻灭,但日子还得往下过。徐昌军只有再回头,应聘到建筑公司上班。尽管事业挫败,但徐红萍对他不离不弃,两人回到老家成亲,再返回海口,继续打拼。
  
当时中福建设公司海南分公司招聘项目经理,负责一个叫伊甸家园的项目,徐昌军递去了自己的应聘履历。很快,公司一名为李志峰的高层直接给他打来了电话,邀请他加入。
  
李志峰是何许人?原来李曾与徐昌军在天拓公司共过事,对他的能力和为人很是欣赏,一看到他的名字便马上决定聘请他。徐昌军趁机提出自己的条件:我来做项目经理,你把项目劳务承包给我。
  
接下来的事情顺理成章。
  
这个协议的达成,让徐昌军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华庭家园的欠账未收回,但他用这次赚得的钱结清了之前欠下的所有劳务费用,最后还盈余六万元。
  
之后的徐昌军开始顺风顺水,先后加入民族建设集团,成立该集团海南分公司、成立武汉岸房建筑有限公司京山分公司,与之合作完成了河南濮阳标志性建筑“人行天下小区”、海口市老城开发区“世纪康城”等一批颇有口碑的项目建设。
  
2012年6月,徐昌军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昌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了从“游击队”向“正规军”的华丽转身。
  
2013年,徐昌军的几家公司共完成产值3.92亿元,同时进行的项目有14个,创造税收3800多万元。
  
在外人眼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徐昌军,对自己成功的归纳只有一句:“我这是憨人有憨福”。


心安是归处
  
“永隆河人礼行大,进门一碗稀米茶”,夏日里那一碗凉凉的稀米茶大概是永隆人最美好的享受。永隆长大的徐昌军多年来依然难舍这一情节,并将故乡的米茶和桥米介绍给喝功夫茶的朋友们,结果海南省地税局局长成为了京山桥米的“忠实粉丝”,并在海南做起了京山桥米总代理。
  
在徐昌军的公司,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共300余人全部来自京山,工作之余,大家用自己南片北片的方言唠起家常,无比亲切,热闹非凡。
  
2012年,在湖北省赴海南招商引资召开的楚商大会上,徐昌军结识了一位同在海南的恩施老乡,共同的家乡情结让俩人聊得很投机。结合海南和湖北的地理气候条件,他们有了“冬到海南过年,夏到利川避暑”的设想,随即,海南久锦昇投资有限公司在两人的努力下应运而生。
  
目前,公司已在恩施利川拿下385亩土地并进入规划设计阶段,计划做产权式度假酒店,结合建设海南风情一条街,将两地特色互相融合。


今年,徐昌军接下海南省波莲至洛基省道改建工程,这是一条连接临高县和儋州快速便捷的重要通道,公程里程37公里,是海南省“十二五”期间公路建设的主要项目。签约后,他首先想到家乡的合作方,积极引进京山路桥,将路基交由京山路桥施工管理。
  
“在外打拼多年,看起来我们已经融入了这里,但家乡仍是不舍的牵挂,总想着为她做些什么才安心。”徐昌军一边将茶杯一一续满,一边敞开心思。
  
说话间隙,徐红萍带着两名客人走进办公室,原来是石首的两名朋友为投资之事而来。他们想要寻找玄武岩储量丰富的矿点,进行玄武岩纤维生产。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材料,由玄武岩石料在高温熔融后,通过漏板快速拉制而成,被广泛应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摩擦材料、造船材料、隔热材料、汽车行业等领域。
  
了解到他们的投资意向后,徐昌军极力牵线搭桥,希望借助京山的资源优势,将项目和客商招到家乡发展。
  
徐昌军介绍,海南京山商会现有正式注册会员186名,而目前在海南的京山人大概有2万人左右,商会的成立,为大家搭建起了联络乡情的最好平台,时常利用节假日举办一些集体活动,让在外的游子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有家,便能让人心安”。无论多么遥远,无论多么长久,徐昌军内心始终皈依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据2014年9月今日京山,作者刘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