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晓园
关键词 何绍基、书法、书学思想 正文 书法是我国艺术领域中一种独特的艺术,不仅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还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目前,先辈书法家留下的大量书法作品,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习。同时,很多书法家所留下来的书学思想也值得后人进行研究,以此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何绍基是我国重要的书法家,其书法和书学思想值得后人研究和学习。 何绍基行书《山谷题跋》六屏 一、何绍基生平介绍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生于湖南道州,因此被世人称为“何道州”。何绍基一生共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个朝代更替。早年,何绍基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主要学习帖学。在这一时期,何绍基的书法风格以颜体为主。在中期,当时兴起了金石考据风气,大量书法家开始从帖学转向碑学,何绍基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一时期,何绍基经常会访碑,主要访唐碑,比如《中兴颂碑》等。在后期,何绍基开始注重碑帖之间的融合,通过这样的融合,何绍基书法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何绍基的书法与帖学(一)何绍基的书法 1. 行书 在何绍基的不同书法中,其行书所获得的成就最高,同时行书也最被后人所称赞。比如在《清稗类钞》中对何绍基行书有这样的评价:“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从这样的评价中能够看出,何绍基的行书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在早期,何绍基主要从颜真卿书法入手,通过大量临摹领悟颜真卿书法的精髓。这一点从其临摹的《争座位帖》中能够看出,但是相较于原作还稍显拘谨。在何绍基中年时,其书法作品中不仅具有颜真卿行书的笔意,同时也有自己的新意。从整体来看,何绍基的行书不仅有大小参差的变化,同时不同字之间极少出现牵丝连带,但是笔意连续不断,且相互呼应。何绍基的行书风格在楹联中有更加清晰的展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楹联成就了何绍基的行书,不仅充分展示出了何绍基的文学才能,还促使何绍基书法传播范围得到了扩大。何绍基使用行书进行了大量的楹联创作,楹联这种书写形式对何绍基的行书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何绍基 行书杜诗六屏(局部) 2. 隶书 何绍基的隶书作品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对各种汉碑的临摹,第二种何绍基使用隶书创作的楹联、条幅等作品。从汉碑临摹来看,何绍基对《张迁碑》至少临摹了一百遍,由此能够看出何绍基在隶书方面的用功之深。从何绍基的临摹作品《张迁碑》第三十二遍来看,何绍基隶书作品中笔画细硬,收笔尖细,同时收笔微微上挑,和《礼器碑》中的书法意味相像,但是在字形结构方面还是主要遵守原碑结构,差异较小;在第五十五遍中,何绍基的用笔蚕头燕尾形态开始不明显,字形整体较扁,字势更加平稳和端庄;在第六十遍中,起笔兼用了方笔和圆笔形态,同时收笔更显飘逸,相较于原碑,雄浑朴茂气息有所减少;在第九十九遍中,起笔圆厚粗重,在笔画中有较为明显的粗细变化,在收笔处出现了尖细尖笔或是在顿笔基础上挑出笔锋,并且在转折处进行了夸张。相较于以往的临摹,其中有更重的金石气。从其他条幅和楹联等书法作品来看,何绍基隶书用笔多为圆笔,并且在收尾处外挑比较明显。 3. 篆书 何绍基在对汉碑隶书进行临摹的过程中,也对三代鼎彝进行了临摹。尽管何绍基的篆书所获得的成就不如行书和隶书,但是何绍基的篆书也有着重要地位。何绍基的篆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以秦刻石为基础的篆书。这一类篆书整体中规中矩,比如在《何绍基篆书七言联》中,书法整体线条均匀,起笔圆头藏锋,收笔主要以垂露法收笔锋。但是因为对起笔处的藏锋过于重视,导致起笔粗重,在笔画衔接的地方形成墨块。第二类为何绍基以钟鼎接替为基础的篆书,这一类篆书是何绍基篆书的最高成就。比如在《何绍基篆书四条屏》中,何绍基将金文笔融于其中,线条粗细均匀,每一笔都保持了“中正”之感,同时给人遒劲圆润的感觉。从整体上来看,何绍基在篆书上获得的成就不如其在行书和隶书上获得的成就,但是何绍基通过将金文融于小篆中,开辟了篆书新的境界,这样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4. 楷书 何绍基在年少时,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科考,当时科考十分重视考生书法是否精美,这促使何绍基十分重视学习楷书。何绍基的大楷书作品以颜书为主,但是其中蕴含更多的欧体书法意蕴。何绍基的小楷作品相较于其大楷作品更加精彩,主要风格有三种。在早期,何绍基小楷书法以颜体楷书为主,此时很多书法作品都有浓郁的颜书气息,无论是点画还是结体都表现出颜体楷书的特点,比如字体整体重心靠上,显现出较强的挺拔感。在中期,何绍基小楷作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黄庭经》中的笔意。在这一时期,何绍基小楷作品用笔更加空灵,同时字形更为肥扁。这一时期何绍基的小楷书法已经趋向于成熟。比如在《封禅书》中,书法整体精紧遒丽,尽管其中仍然有颜体楷书的气息,但是更多散发出灵动的气韵。在晚期,何绍基开始偏向于篆隶,但是这样的偏向也促使其本身的楷书产生变化。整体上这一时期的小楷书法更多呈现出沉重和肃穆,用笔沉着,笔画线条圆润有力,并且有颤笔现象,这是因为其晚年体力渐弱,出现了手不受控制的现象。 5. 草书 从整体上来看,何绍基草书成就平平。在清代,由于金石学的影响,很多书法家的关注点不再是具有抒情性的草书,而是开始关注能够更好体现出书法家功力的篆隶古体。同时,在实际应用方面,行书相较于草书,以其更加方便的书写优势和更加便于识别的字形结构弥补了篆书和隶书的缺点。由于何绍基在草书方面的成就不显著,因此现存的草书作品较少,并且这些书法作品并不精彩。 (二)帖学 1. 何绍基帖学思想的来源 在何绍基生活的时期,帖学在书法界仍占主流地位,何绍基一生的审美标准和书学思想深受帖学的影响。何绍基帖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其一,受其父亲何凌汉的影响,何凌汉在科考中因书法精美深受皇帝喜爱,故对后代书法培养尤为重视,何绍基一生对欧书推崇备至,这与其父亲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二,与自身参加科举考试经历有关,当时皇帝对书法的重视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士子的书法思想;其三,受师友的影响,何绍基喜交友,和当时书坛上的杰出人物阮元、程恩泽等人相交,这些人以学帖学为主,对何绍基影响重大;其四,和自身喜好有关,何绍基自幼临习颜书,后又学习李邕等人的书法,可见其对帖学书法的欣赏和喜爱。 何绍基《临郑固碑四条屏》隶书 2. 何绍基帖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其一,何绍基提出“书律”,不仅仅是书法的代称,更是其在书法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书律是书法技艺和书法精神的融合,也是何绍基帖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即书法要展现出其灵魂和精神。 其二,对帖学经典重新排序。历代对于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比较推崇,到清代这种地位有所动摇。何绍基推崇颜真卿的书法,认为其与“二王”并不相同,颜书的变化源于“篆隶古法”,从书法中可透露出人品和书品。此外,何绍基也比较推崇欧阳询和欧阳通父子的书法,认为欧阳询书法为“一代之右军”,何绍基对欧阳询书法作品的推崇,与其“篆分遗意”的书学思想和审美标准相契合。 其三,人品、书品的泛化。通过文字可以分析人的性格,同时人的品格也会影响书的“品格”。“人品即书品”的观点影响深远,何绍基的书学思想深受其影响,并将其进行了泛化。何绍基对颜真卿书法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对其人品的认可,“因人论书”是研究何氏书法精髓的关键因素。 三、何绍基的书学思想(一)始终坚持书法的独特性 何绍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尽管对很多先辈的书法作品进行了临摹,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先辈们的书法风格进行照搬,而是充分结合了自身对于书法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在何绍基所有的书法中,其行书取得的成就最高。何绍基在学习行书的过程中,曾经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何绍基指出,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王羲之书法中的特色,不能够被王羲之书法的形式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何绍基这样的观点能够看出,何绍基始终坚持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要充分把握书法中的精髓,充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变通,而不是局限在外在形式中。同时,何绍基还认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充分把握书法中的内涵,那么必然会对学习书法之人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书法学习之人自身书法风格的形成。 (二)推崇唐代书学思想 何绍基十分推崇唐朝时期的书学,希望清朝也能够效仿唐朝采用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书学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实现对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比如,何绍基格外推崇欧阳父子的楷书,认为各种书体中应该重视隶书和篆书的结合,应该在书法中体现出篆意。因此,在所有能够体现出何绍基本身书法风格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出其中的篆意。 (三)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书法 何绍基指出,在书法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前人的书法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形式,对前人书法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剔除或是改进。从何绍基这样的观点中能够看出,何绍基十分重视对形式的把握,并且何绍基始终坚持其“字变书亦变”的观点。从何绍基书法发展过程中能够看出,何绍基学习书法时对不同朝代的书法走向进行了分析研究,比如对汉代的隶书、唐代的楷书等进行了研究。因此,按照何绍基本身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书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书法学习也应该符合这样的发展规律。 (四)坚持个性化和创造性 从目前留存的何绍基书法作品中能够看出,何绍基书法作品中有较为突出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特点。何绍基认为,书法的发展不仅需要充分结合时代变化,还需要以创造性思想为发展基础。只有书法家始终坚持对书法的创新,才能够促使书法文化实现长期繁荣。从何绍基自身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其始终坚持创造性和个性化书学思想,这样的书学思想也促使何绍基的书法作品不仅融入了前人书法作品中的精华,还融入了自身的创造性,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的独特性。 何绍基《南陔堂》 (五)重骨轻姿 何绍基对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书法中存在的很多现象都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何绍基曾经指出书法学习应该重骨轻姿,因此重骨轻姿也是何绍基重要的书学思想之一。从书法发展过程能够看出,在何绍基书法出现之前,很多书法家都十分重视书法中的“骨”,同时对“骨”进行了深入研究。何绍基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结论,即“重骨轻姿”,这一思想在书学思想中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前人的思想,何绍基这一书学思想不仅和一些书法家所推崇的极力张扬个性的思想不同,还和一些书法家的墨守成规思想不同,因此何绍基被马宗霍评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六)坚持横平竖直 在何绍基书法中,横平竖直一直以来都是其重要的四字准绳,也是何绍基重要的书学思想之一。何绍基这一书学思想的形成主要源于其父亲的教诲。在何绍基学习书法的早期,其父亲就以“横平竖直”的书法标准教导他,从而其书学思想受到影响。何绍基指出,在书法发展过程中,横平竖直这样的书学标准会对书法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七)重视比较书学思想 “比较”在何绍基书学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何绍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前人书法作品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的基础上吸取前人作品的精华。比如,何绍基在进行书法学习过程中,发现唐朝时期的书法家更加重视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而宋朝时期的书法家更加重视学习苏轼的书法作品。因此,何绍基在对唐代和宋代书法家作品进行比较之后再从其中选择自己要学习的书法作品。另外,何绍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也对颜真卿和苏东坡的书法作品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吸收二者的优点,从而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文章摘自:《美与时代(中)》202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