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本,还得看边际

 精读君 2022-08-04 发布于福建

《机会成本里找机会》中,精读君提到,机会成本是将来时成本,相比已经发生、过去式沉没成本,会因为没有发生,容易被我们忽视,导致错误决策。

类似的,不少人习惯考察总成本、平均成本,这只是静态思考成本,也容易导致错误决策。我们需要动态思考成本,考察边际成本,也就是“新增的新增”成本。
 
什么是边际成本?与总成本、平均成本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读友们可以参考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1085:边际成本》。全文附后,期待你能读有所得。
 
精读君



《1085:边际成本》

前置思考
请回顾规模经济中关于杜邦公司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1802年创立的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化学制品企业,也是涉足多领域巨型跨国集团,覆盖金融、化学、石油、航空、房地产和新闻媒体等多个领域。
目前,杜邦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8万人,在《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147位。
回顾两个世纪发展历程,杜邦公司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火药厂,是一个只拥有单一产品家族企业。
之后,杜邦公司转变为一个在国内市场上多领域经营股份制公司,包括塑料、电子材料、食品、医疗等,随后又将其多样化产品推向国外市场。
例如,杜邦公司与中国生意往来,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的清朝。等到中国改革开放后,杜邦公司也是最早开展对华投资跨国企业之一,1984年就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目前,杜邦公司在国内建立40多家独资及合资企业,拥有员工约6千人。
在海外业务发展壮大之后,杜邦公司又将世界市场作为发展目标,逐渐发展成为巨型跨国公司,开始全球化扩张战略。
通过多样化经营,杜邦公司将产品市场从国内扩展至国外,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对世界经济影响极大跨国企业。
例如,杜邦公司提出的杜邦分析法,是财务分析经典工具。
例如,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研究原子弹“曼哈顿计划”,并签署关于杜邦公司全面协助曼哈顿计划契约。
根据这一契约,杜邦公司负责全部计划所需工程设计、建造、安全转运,并享有关于研究与制造原子弹所有技术。
杜邦公司为了这项工程,将全体职工6万人从东至西搬迁约4345公里。美国政府支付一美元研究费用。
回顾杜邦公司发展史,再看看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不少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些企业规模会越做越大,有上限吗?为什么多数企业都只是中小企业?
Q1:什么是边际成本?
A:
1、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
每一单位新增产品所带来新增成本
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生产第101个产品时,总成本5040元。
那么,生产第101个产品比第100个产品新增成本为40元(5040-5000=40元),这个成本就是生产第101个产品边际成本。
为便于记忆,读友们可以将边际理解为“新增的新增”。
2、成本显著影响决策
如果要掌握经济学思维,成本是一个重要基础概念。如果成本理解不深刻,就不能说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因此,在终身成长词典中,精读君简介各种类型成本。
例如,沉没成本帮助我们看待过去,更好地把握坚持放弃
例如,机会成本帮助我们看待未来,更好地把握趋势和机遇
例如,交易成本帮助我们看待协作,更好地推动分工和双赢。
例如,变化成本帮助我们看待改变,更好地减少阻力和障碍。
每多了解一种成本类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决策。今天的词条,精读君简介边际成本,供读友们参考,增进对成本理解。
Q2:怎样理解边际成本?
A:
1、理解内涵
如上所述,边际成本是:每一单位新增产品所带来新增成本。
为了便于理解边际成本价值,我们需要与总成本平均成本做个对比。总成本是一个总量,平均成本则是样本均值,各有价值,但也有不足。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假设生产某种产品,从100个单位增加到105个单位成本变化情况如下:
100个,总成本5000元,单位成本50元。
101个,总成本5040元,新增40元。
102个,总成本5090元,新增50元。
103个,总成本5150元,新增60元。
104个,总成本5220元,新增70元。
105个,总成本5300元,新增80元。
从这个案例,读友们可以看到,边际成本一开始是减少,从50元降到40元,接下来开始增加,从40元升到80元。
生产105个单位产品,总成本和平均成本,都只有一个数值,但边际成本数值却有105个。
从数值个数,读友们能够感受到,边际成本与总成本、平均成本有区别。总成本和平均成本虽然涵义不同,但共性在于,把105个数值,用一个数值来代表。
做一个类比,就像105个人,总成本相当于把所有人身高加总,平均成本相当于找到一个身高居中的人来代表这一类人身高。
这就会导致每个人之间身高差异信息被剔除,可能这105个人中,有人很高,有人很矮,但我们却无从得知。
类似的,只考虑生产105个产品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我们就不知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如何变化,而这些信息通过边际成本却可以给出。
这些信息有很大价值,例如,可以帮助我们做生产多少单位产品决策。
不妨假设生产产品数量在101到105之间时,产品都可以全部售出,而且销售价格都是恒定65元。
那么,生产103个单位产品,利润最高。因为生产第104个单位产品时,边际成本是70元,超出65元售价。此时,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反而会导致利润减少。
如果仅采用总成本、平均成本来判断,就得不出上述结论。
通常来说,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例如,产量少时,固定投资很大,生产设备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者因为产量少技能水平较低,分摊下来单位产品成本很高。
随着产量增加,固定投资分摊减少,生产设备充分利用,生产者因为经验曲线改善,技能水平提高,平均成本降低,边际成本降低。
但随着产量进一步增加,员工数量增加,管理复杂度加大,例如管理层级增加,交易成本显著增大,平均成本提高,边际成本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读友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边际成本变化,导致规模经济变为规模不经济
前置思考中提到,为什么大公司是少数,而且规模不能无限制变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边际成本。
规模变大到一定程度,边际成本显著增加,导致不经济、不划算、不能维持。这也就意味着,对特定领域特定公司而言,存在一个适度规模,需要进行尺度分析
2、分析现象
当我们理解边际成本后,就可以用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例如,上述提到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接下来,我们再以长尾理论所描述现象为例,用边际成本做分析
长尾理论描述的是,产品和服务的长尾效应,指的是:在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市场累加起来,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市场。
例如,亚马逊网上书店,一小部分畅销书占据总销量一半,另外绝大部分书销量不大,但积少成多,占据总销量另一半。
这些销量不大的书,在需求曲线上,形成一条长长“尾巴”,代表人们个性化、零散化、小量需求。
读友们知道,在线下,大多数只卖书实体书店,运营很困难,即便全卖畅销书,也不一定能够存活,就更不用谈卖小众书籍,根本不可能产生长尾效应。
原因之一就是边际成本。
线下书店每在书架上多陈列一本书,就需要增加一本书空间,这就意味着房租同比例增加,边际成本无法下降。
类似上述测算,由于实体书店辐射人群有限,如果这本书不是相对大众、畅销的书,新增销售收入无法覆盖边际成本,每多卖一本,就多亏损一点。
如此一来,理性经营决策是,线下书店尽可能少卖或者不卖小众书。
但亚马逊等网上书店,是电子书架,不是实体货架,每新增一本书,边际成本趋近于零,那么,无论是大众书还是小众书,都无所谓,可以无限制上架。
同时,到网上书店购书没有地域限制,只要能接入网络,访问网上书店,可以支付,物流能配送到就可以。
这也就意味着,再小众需求,如果覆盖地域足够大,辐射到用户足够多,积少成多,为小众读者写书,也能够实现盈利。
更重要的是,随着上架的书越来越多,还会产生网络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到网上书店采购。因为再怎么小众的书,在网上书店都更有可能买到。
于是,亚马逊、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也就发展成万能的亚马逊、万能的淘宝。
根据上述简要分析,读友们会发现,产生长尾效应要具备3个先决条件:没有陈列成本,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打破地域限制,小众需求能被收集,打破信息不对称;个性化能被规模化满足,能形成规模经济。
在这些先决条件中,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是一个关键必要条件。
从边际成本视角,读友们会发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和机器人普遍运用,体力劳动被替代,越来越多领域产品和服务,边际成本在下降,导致商品极大丰富、越来越便宜。
不仅是体力劳动,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脑力劳动也开始逐步被替代,从而导致被替代领域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边际成本降低。
例如,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过去每年购买30万小时律师服务,帮助他们审核贷款合同,降低风险。
但近几年,摩根大通开始采用“COIN”公司人工智能律师服务。以前每份合同,也许律师要审1小时,但人工智能1秒内就审完,而且对风险把握得更准确。
针对上述发展硬趋势,有人提出“零边际成本社会”概念。读友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社会:物质供应极大丰富,可以按需分配?人的价值又体现在何处?
虽然现在只有一部分领域,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但随着社会加速演化,会有越来越多领域实现。
以上仅是一个边际成本分析示例,精读君抛砖引玉,读友们可以自行拓展分析。
3、辅助决策
理解边际成本,除分析现象外,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决策。
结合边际成本决策方法称为边际决策,具体要结合边际效用。其中,效用涵义很广,可以是心理上主观感受,也可以是货币收入。
从前述测算案例,读友们不难理解微观经济学一个观点:当产量增加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产量。
如果用公式来抽象,可以表述如下: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例如,一架200个座位飞机,假设起落飞行一次成本是10万元。那么,平均每个座位成本是500元。于是,有人提出观点:为了不亏损,航空公司票价不能低于500元。
但假设有一个情境,飞机即将起飞,仍有10个空位。这时,在登机口等退票乘客,愿意支付300元买一张票。那么,航空公司是卖还是不卖?
如果根据平均成本来看,300元票价低于平均成本500元,这样卖亏了,就会说不卖。
如果边际决策,我们会发现,边际收入300元,减去边际成本0元,边际利润300元(实际会低一些,要提供零食、饮料等),大于0,卖了更赚。
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判断边际成本。因为无论要不要增加顾客,飞机起落一次所需10万元成本都要付,已是沉没成本。
如果不以300元票价卖给顾客,就产生300元机会成本,导致300元边际利润损失。
例如,读友们知道钻石与水悖论,意思是说:钻石对于维持人类生存,没有什么特别价值,价格却十分高昂;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价格却相对便宜。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稀缺,钻石因为稀缺所以昂贵,水因为供给充足所以便宜。
这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全面,无法完整解释,人们什么时候会去买钻石。
这也涉及到边际决策。假设只有水和钻石两种商品,一开始我们有钱,都会考虑买水,因为水能维生,而钻石不能。
有1元钱买,有100元也买水,有1000元也买水,但随着购买量增加,水所带来边际效用递减,直到等于购水边际成本,再买水投入产出就倒挂,也就是“亏”了。
于是,当水足够维生后,我们就愿意花点钱买钻石,钻石所带来虚荣等边际效用,会超过购买钻石边际成本,获得正向边际利润。
也就是说,到底是买水还是买钻石,就看在这个时点上,买哪个边际利润更高。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都在做类似边际决策,只是有些人没有培养出遵循边际决策原则思维习惯
例如,是多加点班,还是多陪伴家人,这就看这个时点,哪个边际“利润”更高。
如果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调一点时间陪家人边际价值就会变大;如果天天陪家人,调一些时间放在工作上边际价值就会变大。
例如,是再收集一些信息再做决策,还是马上决策付诸行动。
如果多花时间收集一些决策信息,所获得边际效用大于收集边际成本,那么就值得多花时间;反之,就可以基于现有信息做决策。
例如,是再做投入改进汽车缺陷,还是暂时容忍缺陷存在。
如果再做投入改进汽车缺陷所带来边际利润为正,那么就可以投入;否则,汽车公司宁愿暂时容忍缺陷存在,并为这些缺陷给用户做赔偿。
诸如此类,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在做边际决策,只是对于不同人、不同机构,边际利润等于零的点不同,导致各自在不同的点上调整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考虑边际决策,也有可能做出错误决策。
例如,一家公司在判断是否要研发新产品时,如果发现边际利润小于零,就不投入,可能会失去竞争力
原因在于,这个新产品可能是一项颠覆式创新,一旦别的公司推出,自己就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也就是说,是盈是亏,考察时长不同,结论可能截然相反。需要我们结合多个视角,综合决策。
在词条的最后,精读君要提醒的是,培养边际决策思维习惯。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总是成对出现,往往同时都会变化,读友们在运用边际决策时要特别注意。

后置思考:
①你观察到哪些现象,与边际成本变化有关?
阿姆达尔法则与边际成本之间有什么关系?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30个词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