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这人世间,对我们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是:食物、水以及爱,它们缺一不可,是滋养我们生存下来的“土壤”。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而在以上三样东西中,前两者负责喂饱我们的身体,后者则是哺育我们的灵魂,它对人的影响往往更深层次更长远。一旦缺乏,往往会伴随我们一生,难以被治愈。 缺爱的小孩,常有以下特征1、敏感多疑,难以接近 爱和安全感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好兄弟,如果一个孩子缺爱,安全感往往也会缺失。所以她们会敏感又多疑,表面上无所谓,背后又设下很多界限,要你去猜,一旦发现对方没有猜到自己心中所想,便会生闷气。 而且这类小孩,往往善于压抑自己的欲望,看着随和,实际上挺执拗,难以听进去别人的意见,明明有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却又过于坚持自我,又不愿意拉下脸面,总觉得自己开口就会被对方嫌弃。 它会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人际关系差! 敏感并非坏事,可如果超出界限,往往就会令对方感到负担,因为别人要时时刻刻照顾你的情绪,相处久了很容易累!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快餐社会,人人都戴上了盔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迅速,如果意识到对方不合自己的心意,往往就会选择直接撤退。 2、经常自我感动 就像一个被饿过头的人,突然见到食物会两眼发光一样。缺爱的小孩,只要接受别人的一点善意,就会被打动。 也许在别人看来,爱是一种很正常的东西,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对我的好,对我的关爱。可缺爱的孩子,却认为爱是“奢侈品”,只要接受一点点就会手足无措,甚至会在脑海中编上一部史诗大戏,感动自己。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导致他们长大后在情感中容易处于“劣势”,如果遇上良缘,倒能顺利度过,最怕招惹上“烂桃花”,很容易成为对方掌控的对象,因为对方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小成本,他们就会被感动,死心塌地跟着对方。 3、成讨好型人格 从小没被好好爱过的人,往往会希望通过对别人的关爱来提升自我价值,这类小孩多是“低自尊人格”,习惯性讨好别人,看别人的眼色生活。 如果发现对方似乎不太高兴,就会敏感地认为:是不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下次我要做得更好让他高兴才行! 在他们的世界中,主角永远是别人,其次才是自我。如果不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过得很累,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 了解完孩子缺爱的表现,我们再来谈谈为何孩子会缺爱。专家分析:多半是童年时期埋下的祸根。 不幸的童年,要花一生来治愈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由此足以愧疚,一个幸福的童年,对孩子们来说有多重要。就连心理学上也揭示:人成年后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童年经历的重复,孩子童年时的生长环境,塑造了她性格的底色。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缺爱,多半是因为童年时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1、孩子“依恋时期”,父母没给足陪伴 孩子3岁以内,是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时间节点,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父母足够的关心和陪伴,但很多家庭,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或者是其他现实因素,无法经常陪在孩子身边,更不谈跟他们有亲密的互动。 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逼迫自己提前长大,不敢跟父母提要求,不敢对着他们撒娇。 注意:越是留守儿童,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夸他们听话懂事,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独立自强,但对他们而言,并非是件好事,背后牺牲了很多。 然而,如果不是迫于生计,为了赚取碎银几两,谁又愿意颠沛流离,离开家人。 2、孩子没有完整的“家庭成长环境” 都说孩子是家庭的照妖镜,你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家人平时相处的模式。 确实,即使是一个健全的家庭,即使父母没有离婚,可如果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冷战,互相伤害,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 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亲密关系有所保持,不敢轻易付出,不敢随便爱人,更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父母应该如何做?1、积极表达自己的爱 很多中国父母有个通病就是——不会表达爱,他们封闭表达的欲望,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向她表达自己的感受,你的回馈却很平淡,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孩子们失去表达的乐趣。 而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往往经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并且懂得积极回应孩子,那么就会给小朋友们安全感,让他们确信自己是被爱着的,未来也会更加自信地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波折。 2、父母做好榜样 其实孩子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最初都是通过学习父母而来的,如果父母之间彼此相爱,互相鼓励扶持,对朋友友善,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会懂得如何关爱朋友、爱护伴侣,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