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人是如何令汉八旗为他们卖命打天下的?

 逍遥_书斋 2022-04-27

满清入关时,本民族人口在80万左右,兵力在10万左右;明末明朝统治区人口在6000万左右;兵力则在100万以上。

两者相比一个是大象,一个是小蛇。

但是满人却最终入主中原,统治汉人将近300年。

那么,满人是如何做到以小搏大,以蛇吞象的?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大量的蒙、汉八旗为之所用

1633年(天聪七年)皇太极令八旗属下满洲各户,有汉人十丁抽一,以旧汉人额真统率,另编成汉军一旗。汉军旗与满洲八旗编制相同, 以后又陆续编旗,至1642年最后编成汉军八旗。

汉八旗在消灭南明、大顺王朝和建立大清的战争中功勋卓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的被朱元璋灭掉的,他们跟明廷有不共戴天之仇,服从满人情有可原;可是汉八旗都是汉人,为什么会甘心情愿跟明朝的敌人满人走下去?

换言之,满人是如何令汉八旗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打天下的?

政治地位相对平等

626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承继皇位。

当时,后金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南有强敌明朝,西有口服心不服的蒙古,东有蠢蠢欲动的朝鲜,堪称三面临敌。

而辽东地区,生活着150万左右的汉人,加上数次入关掳掠的汉人,总数不低于250万。

如何稳定汉族人的民心,让他们死心塌地为满人效力,成为后金胜败存亡的关键。面对“邦家未固”的局面,皇太极清醒地意识到“治国之要,莫先安民”。

因此,他即位之初,就强调“满汉人民,均属一体,特别注重消弭并缓和辽东满汉民族间的矛盾。

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首要的是善待汉族,给他们以平等的政治地位。

1626年(天命十一年)皇太极即位的当年,就屡下谕旨,强调宽待辽东汉人,对犯错的汉人既往不咎:

“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

给汉人和满人同等的“国民地位”:强调满汉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

一、保障汉人的生命和财产权:

严禁侵犯汉人的利益,把故意扰害汉人的行为视为“隳坏基业”。“有擅取庄民(指汉人)牛、羊、鸡、豚者,罪之”;明确规定“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特别是一改努尔哈赤屠戮汉人的政策,而代之以“恩养”。

对新投降过来的汉人,也给予同样的待遇:皇太极屡次谕其臣下,对于“凡新旧归附之人,皆宜恩养“。

二、把善待汉民当作考核官员的标准

“管辖汉民各官,以抚养之善否”作为“分别优劣”考核标准。

三、歧视汉人、侵犯利益者严惩

皇太极再三申谕:“今后来降之人,若诸贝勒明知而杀者,罚民十户;贝勒不知而小民妄行劫杀者抵死,妻子为奴。”

1629年10月兴师伐明,皇太极再三申谕:“归降之明人,即我民人,凡贝勒大臣有掠归降地方财物者,杀无赦,擅杀降民者抵罪。”

此时的明朝名义上是汉人的政权,但是其中政治已经极度腐败,百姓绝大多数是抬轿者,生活在金字塔底层。

这些占人口大多数的汉人,权益得不到尊重。如果不是这样,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也不会得到那么多人响应。

四、晋升渠道向汉人敞开

1629年(天聪三年)8月皇太极下令开科,凡“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都有生员,俱令 考试 ”,结果录取了二百个本来为奴的汉人生员。

经济待遇优厚

每个王朝,宗室藩王都是统治阶层,需要人民养活,明朝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姓藩王繁衍生息,宗室人口达到百万。

养活百万头“朱”耗费了大量银两,让百姓和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加上地主豪强对土地的疯狂兼并,百姓民不聊生,国库空虚。

在此情况下,军饷拖欠现象日趋严重。

据统计,明朝仅万历三十八年至天启七年之间,总计拖欠九边饷银数达968万两。

天启五年三月底,户部累计欠宣、大、山西、延、宁、甘、固470万两,而各省直积欠则数至二百八十四万两。

到了崇祯元年,户部累计九边欠饷总金额高达九百万余两的拖欠。

士兵靠军饷养家糊口的,朝廷拖欠军饷一拖就是几个月,这让他们忍无可忍,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恶意讨薪”。

因此,明朝末期因为拖欠军饷引起的兵变屡有发生。

对于此类哗变,崇祯不是补发军饷而是无情打击。

明崇祯元年(1628年),关宁地区的士兵因为四个月没有发军饷,十四个营,有十三个营的兵士发动了哗变,扣押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毕自肃和宁远总兵朱梅,崇祯皇帝不但将毕免职,还对参与哗变的官兵格杀勿论。

明朝边关士兵境遇都如此差,更遑论其它地区的士兵了。

对于当时的普通士兵来说,明朝统治者剥夺了官兵活下去的权利,让大家活得跟乞丐似的;而满人能让自己有饭吃、有钱花,他们自然愿意为其卖命。

那么,满人那里为什么没有拖欠军饷问题出现?

因为满人没有养活那么多头“猪”,也没有养那么多官员,更没有那么多贪官,也不允许豪强无节制兼并土地(至少在入关之前和建国之初如此)。

如此一来,就能保障军饷按时发放。

清初对阵亡八旗兵的抚恤金标准,不分满洲蒙古汉军,凡正身旗人任拔牙喇护军者阵亡给白银200两,马甲步甲150两。

假如是汉人家奴临时充甲兵战死者给银100两。这是一次性现金补偿,并不包括丧葬费和对立功人员的家属津贴等。

对于汉八旗的首领,满清的待遇更是无法想象的好。

对投降过来的汉人文官武将,他们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八贝勒轮流宴请、款待,以安其心。

对于明降将祖大寿及其子侄,皇太极令“各赐房屋,以客礼恩养之”。

1633年(天聪七年)明军将领孔有德、耿仲明携红衣大炮投清,皇太极亲自以满族最隆重的抱见礼郊迎,并“赏赉甚厚,即日授都招讨印”。

1642年(清崇德七年)松山之战,明将洪承畴被俘,“上(指皇太极)亲至洪馆,解貂裘与之服”。

对于明朝降将除了给他们高官厚禄,还奖赏给他们土地,以供其生养。

允许与满人通婚

皇太极主政时期,对汉人不仅施以高官厚禄,而且鼓励满人主动与汉人联姻。皇太极即位之初,贝勒岳托就提出如下建议:“凡(汉人)一品官,以诸贝勒女妻之,二品官以国中大臣女妻之”

即使这些汉人文武官员原来已经有了妻室,仍以诸贝勒、大臣女与之。

至于那些归降的普通士兵,则核查各牛录所属的寡妇,给他们牵线搭桥,组成家庭,或由国库出钱替其从民间另行娶妻。

岳托率先与汉人佟养性联姻。

对于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联姻,皇太极立即率领诸贝勒大臣等前往祝贺,表示鼓励和重视。

岳托的示范与皇太极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满人与汉人降将的联姻,让这些汉人更加肝脑涂地为满人效力。

除此之外,明清之间的决战,那些汉八旗将领更看好满人的未来,也是让他们坚定不移为满人效力的原因之一。

明末清初就像一场赌局,也是一场必须参与的赌局。

汉人将领和官员当时面对清明顺三家之争必须要进行下注,无法置身事外。

谁的前途明朗,谁占优势,就把自己的赌注下到谁那边。

朱明王朝已经立国将近三百年,气数已尽。

它吏治腐败,党争不断,民变四起,失去人心,就像一个器官衰竭、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老人。

更叫人灰心的是,当时明朝的掌舵人朱由检心胸狭隘、性格多疑、刚愎自用、鼠目寸光,对待大臣极其刻薄。

崇祯在位十七年,撤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

明朝末期朱由检手下名将如云,但是他不会驾驭之术,不能知人善任,跟他混下去没有前途。

事实证明,如果继续为明朝效力,只有死路一条。

相比之下,皇太极礼贤下士,豪爽厚道,才能卓越。

在此情况下,明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明朝灭亡是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越早为满人效力,资格就越高,自己的利益就能最大化。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很多汉人官兵纷纷加入汉八旗,为满人赴汤蹈火。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但是在建立政权之后由于忽视了汉人利益,政权只维持不到一百年。

满人吸取了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对巩固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只不过满人对汉人始终是机会主义,所有的善待都是为了利用;一旦政权巩固,就跟所有统治者一样,兔死狗烹、严加防范。

在满清统治者眼里,汉人始终是工具,没有被当作自己人,连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当清朝政权稳固后,满汉之别迅速体现了出来,这种长期的民族不信任也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彼以此兴,必以此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