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昌平巩华城中武状元宅,因何有“金满屋,银满库”的传说?

 新用户30675500 2022-04-27
文章图片1
王家大门
文章图片2
王家屏风门

武状元原是“高考移民”

文章图片3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共持续了1200余年,状元郎中,王维、柳公权、翁同龢等一大批文状元成就颇大,投笔从戎的文天祥,更是美名传世。相对而言,为后人所知晓的武状元却要少得多。武状元中,成就最大者为唐代郭子仪。郭子仪是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王家大院的主人王懋赏是被载入《清史稿》的武状元。王懋赏(1745年—1802年),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西留公村人。王懋赏祖上世代经商,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俗话说:“富习武,穷习文。”习武人家大多家庭富裕,穷人家是供不起习武费用的。王懋赏自幼喜好武术,孔武有力,传说他能将碾麦石墩轻轻举起。20岁时,他就在山东登州府考取了武生(武秀才)。1774年,乾隆甲午科武举考试,王懋赏在顺天府(北京)中了武举人。在封建社会,中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王懋赏的籍贯是山东登州府,按规定他应该在山东进行科举考试,但山东人口多,中举名额有限,即使身怀绝技也未必能够考中举人。但清代科举又有借籍考试的规定,考生在借籍地有直系亲属,或者在借籍地有房产土地,异地的考生就可以在当地进行考试。王懋赏利用借籍考试的办法,在顺天府昌平州沙河镇置办了房产,并参加了乾隆甲午科举考试,顺利地考取了顺天府籍的武举人。

乾隆四十年(1775)十月,王懋赏又角逐武进士考试。各省的武举人会试在顺天府贡院跑马场进行。考试科目为马、步、射、技、勇五项,成绩以高低为准。参加考试的人都要能开弓(十二石以上),并要考试兵法。最后,王懋赏一举夺魁,中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一时间,王懋赏风光无限,被乾隆皇帝授予头等侍卫,正三品武职。在清代,就升迁速度和起点来说,武进士要比文进士更快一些。文状元一般是安置在翰林院中,官衔不过五品。武状元则立即授予三品左右的营官或相应的侍卫职务,稍加升迁,就可以晋升为正二品的总兵。

王懋赏在京城当了几年大内侍卫后,按照惯例,被外放到云南景蒙营担任游击。景蒙营的前身是明代景东卫城,清朝裁卫设景蒙营。此后,王懋赏又到广西浔州当了从二品副将,担任剿灭反对清廷改土归流政策的当地苗民起义的任务。在战斗中,王懋赏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1796年,他率部向苗军进攻,利用蚕食法相继攻占了石岗、兴云山一带,大获全胜,又乘胜攻克乾州,受到嘉庆帝嘉奖。第二年,他又奉命攻克广西隆林,将贵州、广西两省的农民起义基本上肃清。

1800年,王懋赏又奉命开赴湖北镇压白莲教起义。王懋赏率部抵达湖北后,部署兵力,在余家河、茅伦山等地击败起义军。翌年,又激战于秦家坪、鹅坪,抓住了白莲教起义军首领杨天贵等70余人。因这场战役,王懋赏被升职为永州镇正二品总兵。王懋赏奉令驻守兴山、房县、竹山县一带,堵击从四川、陕西转战来的白莲教起义军。嘉庆七年,起义军回到竹山县,他兵分三路追击起义军。他所率的一路贸然前进,在马鬃岭掉进了起义军的埋伏圈,王懋赏挥刀前行,身中起义军三枪,伤重身亡。嘉庆皇帝得到奏报后,追授他为正一品的建威将军,他的子孙世袭骑都尉的武职,享受从三品武官的俸禄。王懋赏作为清朝的武将,按照封建社会的观点,他是“尽忠报国,血染沙场”的忠臣,按照现代的观点,他是清朝镇压起义军的帮凶打手。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王懋赏考中了武状元,他的弟弟王懋德在乾隆四十九年也考中武进士,并在江苏泰兴营做了正三品都司,后来也落户到北京城里,至今还有后代传承。

文章图片4
王家放官帽的箱子

嘉庆帝下令重修院落

王懋赏战死沙场以后,嘉庆皇帝不仅下令国史馆记录他的功绩,还为他家在巩华城内重新修建了四进院落的宅院,这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又称状元第,坐落于沙河镇巩华城泰清宫大街13号。宅院坐北朝南,大门原为广亮大门,后来改为今天的蛮子门格局。大门前的青石抱鼓石图案雕刻精美,进院后迎面是一座独立的硬心砖雕影壁,至今保存完好。内院进门处是一座悬山式过垅脊屏门,左右两侧的袖壁亦为硬心,中间的“盒子”处,东侧雕“鹿鹤同春”,西侧雕“花开富贵”,院内正房五间保存尚好,硬山合瓦清水脊。东西厢房已被改建为现代建筑形制。这所四进王家宅院融入了北京清代古建筑特色,大门、门墩和大门内的影壁,代表着封建社会的官僚品级,特别是门楼过道檩木上悬挂的“元戎第”和“状元第”两块门匾,预示着这家主人是登科及第的武将。

王家大院的历代主人在清代享有王懋赏用生命换来的世袭骑都尉的武职,每年领110两俸禄银。加上王家经营的商铺、土地,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驻守巩华城的清朝官员,每逢上任,都要到王家大院拜访。

在沙河镇的历史传说中,王家大院有金满屋,银满库的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能够说明王家大院主人的财大气粗。巩华城是明代嘉靖时期所建,建城的目的是守护城内的沙河行宫。沙河行宫是明代帝后祭祀皇陵途中住宿的宫殿。巩华城南门名为扶京门,这座城门只在皇帝祭陵时才打开,专供帝王使用。沙河镇的百姓代代约定俗成,出入巩华城,都走巩华城的东、西两门。在清朝末期,王家大院已被王氏后代子孙分割为两处院落,前两进院落由王懋赏长子后代居住,后两进院落由次子后代居住。光绪年间,次子后代娶亲,为了显示其与众不同的身份,安排新娘子的花轿从巩华城南门进城。新娘子娶进门后,王家大摆宴席,招待宾客,由于厨师用火不慎,厨房着起了大火,大火延烧把正房烧毁,王家索性把后两进院建筑全部拆除,建了新房。

武状元王懋赏给家族带来了荣耀,也给其子孙后代带来了财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状元府第也发生了变化。进入民国以后,王家不再享有“世袭罔替”的爵位特权,影响力下降,加之子孙枝繁叶茂,财产也分割殆尽。1936年,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借用状元府邸做了教导旅营部。卢沟桥事变时,这所宅院成为了守卫沙河镇的二十九军指挥部。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家后人利用闲置房屋,曾在此开办沙河小学。

代表着王家极大荣耀的状元府第,如今已褪去历史的繁华和光环。但从它的外表上,仍然可以想象到它昔日辉煌的容貌。

(文中图片为高建军摄影)

(原标题:巩华城中状元宅)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高建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