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萌新小白升级到上外高翻?

 译品译味 2022-04-27

昨天,译品译味邀请到了上外新生小羊童鞋来分享翻译学习经验和心得。交流会中,小羊童鞋介绍了自己的独家翻译学习方法,讲述了自己翻译路上踩过哪些“雷”。小编整理了交流会精华,可谓是干货满满啊,大家快来围观吧~

01

小羊的翻译学习之路

翻译技巧要不要学?

小羊的入门教材是韩刚老师的书,从中她更好地理解了中英语言特点,比如中文偏好朗朗上口的四六字结构,而“九九归一”法让她了解到英文不爱重复、中文允许重复的差异(“九九归一法”是指英文表达同一概念会用不同方式,在翻译成中文时要统一)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觉得翻译只是靠技巧,千万不要学得太死。比如韩刚老师介绍的“三步走”策略,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英文结构,但是并非所有的背景句都只能用with来引导,结果句并非只能用-ing从句。翻译没有universal rules,大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翻译。

小羊特别强调比起翻译技巧,翻译理念更加重要。理念就像是地图,能帮你找对方向,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地。但大家也要记住,翻译不是技巧和理念的叠加,我们在翻译时不是像解方程一样,把技巧和理念的规则全部套到译文里去。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在看到原文后心中自然流露出译文,大家在大量练习后,就会有这种“灵光一闪”的美妙体验。

如何有效精读?

要加强英文input,自然需要大量精读。小羊提出,我们必须刻意地培养精读意识,去关注地道的小词、原文的结构、画面感的营造、视角的切换等问题,而不要盲目地在笔记本上摘录一大堆生词。这一点,跟着利亚老师学精读方法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吧。

小羊认为,比起那些华丽的大词,我们更应该掌握那些“熟悉的陌生人”,也就是我们自以为会用的小学表达。举个例子,你知道true和real有什么区别吗?I hope和hopefully,哪个表达意愿的语气更强?but和though的转折语气,哪个更强?大家可以试着用这些词造句,然后大声朗读,对比其中的差异。

除了造句法外,小羊也介绍了自己独家的换词法。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原文:战争当然和军方有关!

译文:War has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military!

换词:War is surely related to the military!

这句话出自刘慈欣的《三体》,是一位高级军官在不耐烦时说的话,译文是刘宇昆大佬翻译的。小羊把其中的has everything to do with换成了surely related to,然后大声朗读这两句话,感受其中的差异。读完之后她发现,has everything to do with更有气势,更能脱口而出,而surely related to则有种“掉书袋”的感觉,不太符合这个语境。经过这样思考,小羊就深刻理解了have everything to do with和related to有什么不同,在下次翻译“有关”时,也能根据语境判断哪种更合适。

上面介绍的精读方法看似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可不简单。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原文没什么生词,句式也不复杂,随便一瞟就跳过去了。但之后轮到自己写时,又写不出那么地道流畅的语言。这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唯有大量练习才能培养这种精读意识,小羊也建议大家多做回译,通过对比自己的译文和原文,就能发现有哪些没掌握的地方,也能更好地将input转化为output。

翻译步骤是怎么样的?

小羊把自己的翻译过程称为“包子变饺子”。先“抠出”肉馅,也就是抓住原文重心;然后“重新擀皮”,也就是把非重心的其他信息都拎出来,然后丢开原文,根据翻译理念重组句子——包成“饺子”;最后查查有没有“偷工减料”,也就是对比译文和原文,检查有没有漏译。由于第二步丢开原文自行组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摆脱原文牵引。

这个过程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抠肉馅”时,请根据语感判断重心,不要盲目套用很多教材说的“英文首重,中文尾重”。在实际情况中,不管是中英文,句子重心既能在开头,也能在结尾,还能在句中。判断重心的唯一方法就是靠语感,大家可以根据上下文、逻辑等,来判断句子重心在哪里。在“重新擀皮”时,小羊也建议大家多写几个版本的译文,根据翻译理念对比每个译文的优劣,这既可以加深对翻译理念的理解,也能在对比中发现更好的译文。  

02

小羊踩过的“雷

小羊总结了自己翻译路上踩过的五大“雷”,大家看看自己有没有也中枪呢?

1. 盲目追求“雅”。还记得小羊留给大家的思考题吗?

把歌词Everything that kills me makes me feel alive翻译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不好呢?并不好,且不说译文和原文的意思根本不同,译文也不符合这个语境,充满叛逆精神的摇滚歌曲怎么能配上文绉绉的中国诗句呢?刘禹锡又不是摇滚达人。这样的翻译其实就是在盲目地追求“雅”。对“雅”的盲目追求,在英译中时主要表现为强行文言、滥用诗句、滥用成语;在中译英时主要表现为不顾语境滥用大词(如在口语体的采访稿里强行用上只会出现在学术论文里的GRE大词)。大家要记住,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炫技,告诉读者(或者改卷老师)自己的语言水平有多高。一言以蔽之,脱离语境的“雅”都是耍流氓!

2. 过度查证。这是很多萌新都会出现的通病,尤其是学历史出身的小羊。出现过度查证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对自己没信心,不查心里没底;第二,不知道什么该查,什么不该查。简单来说,必查的只有术语、原文中你看不懂的原理逻辑、任何你觉得原文有误的地方。大家在查证后可以简单复盘一遍,看看自己查到的内容里,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哪些自己可以凭借上下文或常识推导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专业的译者判断,这样就不会对自己没信心,也就不会过度查证了。

3. 过度依赖字典。上文说过,翻译没有万能钥匙,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意思,大家不要只照搬字典的解释,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判断。

4. 矫枉过正的不对应。我们都知道,翻译不是换字游戏,不能一一对应,但这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强行不对应。举个例子,“毕业后在厦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怎么翻译?其实简单说What was your first job after graduation in Xiamen就可以了。这样翻译是不是和原文非常对应?但这样对应的译文就是合适自然的,没必要为了不对应而强行修改。

5. 改写原文。小羊提到,工作后见到了各种毫无逻辑和章法的原文,于是每次翻译时都会“放着我来”,自己重新梳理逻辑,甚至“自立门户”,抛开原文进行译文“创作”,还沾沾自喜,结果审校发回来的稿子一片修改,改后的译文居然和原文贴得很近。其实,写得再不好的原文,都是有内里的逻辑可寻的,并非完全不能理解。译者应该静下心来深挖原文,而不是做“思维上的懒鬼”,懒得思考,直接自己重写。

最后,小羊还向大家推荐了学习资料,给出了其他小建议,篇幅有限,小编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听听交流会录播。希望小羊的经验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祝大家在翻译道路上越走越顺~

交流会录播视频请扫以下二维码

 

翻译如做菜,煎炒炸煮、油盐酱醋

样样有学问,处处需琢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