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期,北洋政府统治日益不得民心;一战德国战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中国民众对于「公理战胜强权」的呼声愈发强烈。 当时,主张废除政府和统治机构、宣扬绝对自由和平等互助的「互助论」满足了民众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互助论」创立者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译作也因此在当时的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克鲁泡特金 「互助论」译作 克鲁泡特金是俄国革命家,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在中国,他的名字1882年就已出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出版的《西国近事汇编续编》,对克鲁泡特金进行了大概的人物介绍。 1907年,刘师培(1884-1919)在《天义》上发表了《苦鲁巴特金学说述略》,介绍了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理论。1908年,李石曾(1881-1973)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第一章《动物的互助》,并在《新世纪》上发表。 不过,此时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并未在全国思想界引起重视。 到了五四前期,一战爆发引起了人们对达尔文进化竞争理论的反思,认为「物竞天择」思想是导致欧战的原因之一,中国在列强的强权主义下,不过是「弱肉强食」中的弱者。 1919年,李大钊在《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中写道:「人类应该相爱互助,可能依互助而生存,而进化;不可依战争而生存,不能依战争而进化。」 他还引证了克鲁泡特金的话:「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 互助论思想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批判和修正,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也引起翻译和传播克鲁泡特金著作的热潮。 1918年12月5日至次年10月24日,《国民公报》在世界革命潮流专栏连载「无政府主义克鲁泡特金自叙传」;《东方杂志》在1919年5月15日至10月15日连载李石曾所译《互助论》第二部分。 1921年周佛海(1897-1948)翻译《互助论》全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初版不久,又于1922、1923年连续两年再版。 周佛海翻译的《互助论》 「互助论」实践 五四时期,随着克鲁泡特金著作的翻译出版,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展的社团活动也开始大量涌现。 陈独秀长子陈延年倡议成立一个半工半读的社团,试行互助式的共产主义,社员边工作边读书,实现经济独立和财产公有。 社团活动实现了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实践,探索在中国发展无政府主义的可能性。 但工读互助小组的实践活动以失败而告终。互助论以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斗争条件脱离现实,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觉醒年代》片段:陈延年组织工读互助社 毛泽东也曾积极实践过「互助论」。1918年6月,毛偕同蔡和森、张昆弟等人,在岳麓山进行半工半读的「新村实验」。 他们一边共同劳动,一边学习和讨论社会改造的问题,但没过多久就因有人赴法国勤工俭学而中断。 1920年5月,毛在上海和新民学会会员张文亮等人,在民厚南里租了几间房子,再一次进行工读互助实践。他们共同学习和劳动,有衣同穿,有饭同吃。 但很快毛泽东便觉察到其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脱离现实生活、经济困难、人心涣散。不到一个月,他就得出结论:「工读团殊无把握,决将发起者停止。」 1920年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上海半凇园合影(左四) 虽然如此,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功不可没。 工读互助团的失败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最终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信仰。 五四过后,谈论克鲁泡特金的风潮过去,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今天的小百科就到这里啦!如果加有其他想要了解的翻译小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下周五的「翻译小百科」推文中给大家安排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