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个世纪前的奢侈品,牡丹牌收音机

 多彩的晨光 2022-04-27

你知道老百姓口中的话匣子是什么吗?就是今天要说的收音机。六七十年代几乎没有电视机,所以,这收音机是大家娱乐消遣的主要工具。就好比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谁要是出门忘了带手机,那就不行了。

在那个还没有广告的年代里,收音机里播放的内容真的都是硬货,梅兰芳,马连良等大京戏表演艺术家的作品,相声就是侯宝林的,刘宝瑞的。全都是各个戏曲和派系名家名段。那会真的说节目也好,再加上当时人们的娱乐比较匮乏,比较常见的现象,一个人把收音机打开,街坊邻居的都聚过来,还有的自带茶水和板凳的,安安静静的坐着听,有时一听就是一下午。

当时在国产的收音机有两大品牌,一个是牡丹牌的,一个是熊猫牌的。半个世纪前,也就是一九五几年,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牡丹牌收音机,可以说在全国风靡一时啊,那程度不次于当代的苹果手机。牡丹这个牌子是1958年正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品牌,这款收音机是深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实用品,同时也是一件奢侈品。

那时候家里面结婚要是能买个收音机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一台收音机少说也得一百五六十元钱,贵点的能卖到三四百。在人均收入三十元的年代,家里面还有三四个孩子,能买台收音机,能买到收音机,说明你不是一般人啊。那时,谁的家里面能有一台收音机,一般来说,干部啊,文艺工作者啊,这个比较多,咱普通老百姓能有一台的真是少之又少。五六十年代,咱们国家还把这个牡丹牌收音作为国礼送给外宾,代表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

后来,时代再发展就有了录音机,最开始的录音机有一个动听而响亮的名字叫大砖头,是单卡录音机,只能放一个磁带,为此还流传着一句话,买的起马配不起马鞍子,这录音带也并不好买,还记得老电影电视剧里,年轻时尚的小伙子,扛着个录音机,出去跟人斗舞去,好像当时最流行的叫霹雳舞,那舞姿在老人家的眼里就像拧麻花似的。不过也是一景了,就好比现在的广场舞吧。再后来就有了双卡录音机,那就聊了不起了,一边播放还能一边录,我买盒不错的磁带,哥几个也想要,买空白的直接录就行,或者把那些不喜欢的磁带直接录新的,这样还能省下不少钱。这也就是最早的盗版了。

回到现在吧,收音机哪里还有人买,现在白送都没人要。自从有了CD机,DVD机,磁带和录音机也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有了MP3,MP4以后,就连CD机和DVD机也没了。也许再过几年,就连电脑和手机也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