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

 医之大者 2022-04-27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免疫科最常见的疾病,经常在门诊见到患者拿了一大堆的片子,有的是辗转了多家医院,每个医院都要重新做检查,有的是因为病程比较长积累了大量的检查资料。

 那这些影像学的检查都有什么作用?是否属于过度检查?是不是越贵越好? 

核磁共振检查在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非常早期的结构畸形方面有高敏感性,但是常规平片仍然是评估疾病的主要方法。骨侵蚀与否对治疗和诊断具有深远的意义。

许多患者在其第一次检查时就有骨侵蚀,而最终发展为骨侵蚀的大部分患者是在其临床症状明显的前两年内出现进展的。然而,有25%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5 年或更长时间的监测中却没有发现骨侵蚀。

由于早期发现骨侵蚀具有临床重要性,所以绝大多数专家建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多关节进行系列影像学检查,尽量找到客观的证据。 

通过对大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析而获得该病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以及正确的放射学解释是不可缺少的。不过,同一位读片者不同时间的读片差异要远远小于不同读片者之间的差异,所以判读用于评估病情进展的系列影像,最好由一位有经验的读片者来完成。 

这也是为什么在类风湿关节炎最新的诊断标准中不再强调影像学的检查,因为看似客观的指标却是由医生主观来判断的 

为什么仍然需要检查X线,毕竟X线的检查结果是如此的滞后,那是政策需要,比如新疆医保办慢病,关节X线检查的阳性结果是必须的,可如果病变到这个程度,往往已经是比较严重了。 

从类风湿关节炎最新的诊断标准看,患者的临床症状占比更大,也就是说患者的主观感受被重视,虽然诊断的灵敏性增高,也就是能在病情的更早期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但是误诊误治的概率也相应的增加了。

 所以影像学检查不是越贵越好,并不是核磁共振就一定比X线好,而是看是否合适,因为过度检查太常见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