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第十 十二 【注释】 (1)席不正:席,坐席. 【译文】 【感悟】 “席”这个字的本义是一种供人们坐卧的用具,即席子。古代,最迟在南北朝以前,是没有椅子和凳子的,人们在地面铺上一张大席,叫做“筵”,再在筵上铺略小的席子,叫做“席”。然后登席之前脱掉鞋子,双腿跪坐在席上。在正式场合中,人们大多是席地而坐,其坐姿是双膝跪地,小腿平置,臀部自然地贴于脚后跟处。坐的时候,上身挺直,容貌端庄,目不斜视,双手规矩地放于膝上。这种坐姿叫“平坐”,或“正坐”、“安坐”。除了正坐,还有“卑坐”、“恭坐”、“危坐”、“肃坐”、“箕踞”等等坐法。所以,“席”和“坐”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礼,也是一种仪,更有严格的制度。按规定,天子的坐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之席两重;席的质地和花纹也有讲究,以表明等级的差别。《礼记》中,就有“曾子易箦”的详细记载。筵和席摆设的方向和位置也有着严格的规定,离门的远近,是东是西,或上或下,都蕴涵着一定的秩序和道理。所以,如果席的选用和摆放不符合规定,在孔子看来,都是“不正”,老夫子是坚决不会入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