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简经方:五苓散!(原创)

 无名老熊 2022-04-30 发布于澳大利亚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图片

至简经方五苓散图解:

理解五苓散,关健在于

理解条文中的:

发热、烦燥、又渴欲饮水

问题是,饮了又吐

这是什么病机?

看上图中

一目了然

五苓散为太阳腑证

简单的说就是寒气

令膀胱之腑聚水

水逆而上

入太阴去路

太阴为脾胃

也就是水逆于中焦

所以饮了又吐

水气阻滞,相火不得下降

而有发热烦燥想喝水

方用猪苓、泽泻以泻太阳腑积之水

白术茯苓以燥中焦之湿

重点在于桂枝

若此方无桂枝

则泻水之功减半

理解桂枝

就理解半部伤寒

桂枝之妙,在于四个字

“带阳出行”

哪有问题带到哪

人身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一家之言,定有不足之处,再看黄元御、郑钦安解)

黄元御解:

中风发热六七日,经尽不解,而且烦渴思饮,外而发热,是有表证,内而作渴,是有里证。内渴欲饮水,而水入则吐者,是有里水瘀停也,此名水逆。由旧水在中,而又得新水,以水济水,正其所恶,两水莫容,自当逆上也。五苓散,桂枝行经而发表,白术燥土而生津,二苓、泽泻行水而泻湿也。多服暖水,蒸泻皮毛,使宿水亦从汗散,表里皆愈矣。

郑钦安解:

郑论:此条既称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应有表里证形足征,方为确论。况病形所见,全是太阳腑证,观于用五苓散方,是独重在太阳腑分一面,并未道及表证一面,原文何得称有表里证也。里证即太阳腑证也,即言外邪入腑,何等直切。况此刻病现饮水入口即吐,是因太阳之气化不宣,中宫之转输失职,气机升多降少,以致上逆而吐,用五苓散多服㈠,俾太阳之气化行,水道通,气机下降,自然逆者不逆,而吐者不吐也。学者宜细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