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周疱疹医案

 新用户72153822 2022-04-30 发布于内蒙古
文章图片1

口唇疱疹,即口唇“单纯疱疹”,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局部发红发胀,痒或灼痛、刺痛,继而在红斑上出现成簇的、细小的水疱疱液清亮,以后逐渐变浑浊,干燥结痂,如疱破后可糜烂、结黄痂。全程经过约1~2周,愈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及鼻孔附近,亦有发生于颜面、唇部者。

文章图片2

本病属中医“热疮”、“火燎疮”范围。《圣济总录》云:“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本病多属火热之证,多为外感风热邪毒,客于肺胃二经,或内有蕴热,热毒蕴结肺胃,上蒸头面蕴蒸皮肤所致;或因肝胆湿热郁久化热而成;或由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发热、受凉、日晒、月来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能诱发本病的产生。其治疗多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黄连解毒汤为此病的有效方剂之一。

文章图片3

【病案举例】

患者女,6岁。口唇肿痛7天,右侧口角及鼻翼部见成簇小水疱,有黄色渗出物,阻塞右侧鼻孔,水疱基底皮肤红肿疼痛。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诊为口唇疱疹,证属外感邪热、肺脾灼热。治以清热解毒,予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芩、栀子各6g,黄连、大黄、炙甘草各3g,赤芍、麦冬、桔梗、连翘各9g,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各15g。水煎服,日1剂。服3剂,口唇疱疹完全消失,惟局部皮肤微有红肿,又予2剂调理而愈。

按:本例口唇疱疹,是素体蕴热而又外感邪毒所致,根据这一特点,应用黄连解毒汤加泻火攻下之品,而取得显着疗效。方中黄芩、黄连、栀子、生石膏清泻肺脾,加金银花、连翘疏散外邪,赤芍、麦冬凉血养阴,桔梗、大青叶、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大黄泻火泻热。全方合用,既清热解毒又清泻素体内热,使热去毒清。收到良好的效果。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