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之十度--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八十篇方盛衰论 (80.3)

 妙音禅韵 2022-04-30 发布于江苏

Image

第三节 诊之十度

568页这里讲到,诊断的方法有十种标准,就是来丈量人的方式,有没有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因为你在五个度的时候,你再分阴阳的话,就是十度。

阴阳气尽,阴气阳气衰的时候,人从外面的症状可以看出来,从脉动上面来看的话,脉动无常。所以阴阳两个气通通消失,快要绝灭的时候,脉就不规则了,脉动无常,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所以说,像这种我们依照症,诊断的方式,意思是什么?没有一定固定的诊断方式,你要因时因地制宜,原则上掌握到,比如说一个人的神,精神,那一个人精神不好、体力不够没有力量,是不是阳就虚掉了。

阴是讲他的形,外形,如果说体形,肚子肿起来了,脚肿起来,阴有问题,这样子看。所以中医整个在讲阴阳。

所以后段,568页最后一段,也是不管是学什么、怎么学,阴阳一定要弄清楚。

 569 页,这个讲的是天气绝,至阴虚,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经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讲了半天,这个后面有。

这主要就是看阴阳,如果我们以脉上面来说,现在是回头我们讲脉,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常态。阳,所以阳会比较高一点,阴会比较低一点,反过来的话,阴就盛,阳就衰掉了,如果通通跑到外面上来的话,阳太甚了,阴虚掉了,如果通通跑到里面,阳虚掉了阴盛,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所以脉的浮沉也可以分阴阳,脉的寸跟尺也可以分阴阳,病人的症状也在分阴阳,男女就是阴阳嘛。讲了半天还是阴阳,我们持诊之道都是讲阴阳。

这一段后面569页,这个诸位看翻译就可以了,这个翻译的没有问题,书上有的我们就不再讲了。

 570页最后一行,它说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者生。

这里讲的,一个人如果是气弱气虚了,气虚阳气虚了,加上形弱了,形是阴,我们看到气血阳虚,阴阳都虚掉了,这是死症。

如果一个人形气有余,脉气不足,看的都是正常人,身体都没有都是正常人,你摸他的脉的时候脉气不足,这也是死症,我就碰过。

这个人都很好啊,可是你摸他的脉几乎摸不到,照理说他讲话声音很大,精神很旺盛,他的脉应该比较洪比较壮,当然还是缓,就是所谓一息四至,就是更有力才对。居然摸不到脉,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了一丝一丝的脉在里面。然后再去看一下,现在是夏天,这很危险,因为脉气不足。

那脉气有余的话,形气不足,所以看这两个来一比较的时候,我们知道,脉气很重要,脉的气怎么看呢?

比如说你这个是脉,我们人的血脉这中间是血,血脉这中间都是血,我们指头摸上去的时候,怎么摸脉气呢?气在外面,这个气在脉外。所以你摸这个脉由这边推过去,或者是指头往那边推过来,当你推过去以后,就是看他的气,那个脉会把你手指头顶回来,气旺。

有的推过去,脉就跟着过去了,就没有回来的力量,这个气就不够。在过去我们讲脉中间是血,血在脉中,气是在脉外,脉的外面是气,所以脉气很重要。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