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经方家赵俊欣先生的《金匮要略点睛》一书。 【医案二】 患者为杭州市男青年中医大夫,慢性前列腺炎,病史数载,主诉服用桂枝等温性药物则病重,服用寒凉药物则感觉减轻。诊之,烦,阳挺,早泄,肛门瘙痒,心悸,易汗,左下腹部压痛充实,脉大小不一,小便淋沥,此少阳与厥阴合病也,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汤,服十五日,愈。患者问我:“先生处方中也含有桂枝,为什么我服用后,病不但没有加重,反而得到痊愈?”回答:“欲明此旨,需谙《伤寒杂病论》。论中有桂枝加桂汤证,如与桂枝汤必不愈,但与桂枝加桂汤即愈;论中有桂枝去芍药汤证,如与桂枝汤必不愈,但与桂枝去芍药汤即愈;论中有柴胡桂枝汤证,如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病情剧,但与柴胡桂枝汤则病即愈;论中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如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则病情剧,但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病即愈……《伤寒杂病论》之奥义与真谛,深览之,钻穷之,一旦豁然贯通,彼用之不能效者,而我用之即能效,彼行之不能愈者,而我行之即能愈,故请君读懂《伤寒杂病论》!” 【医案三】 一妪,脑血栓,眩晕,时仆地,经西医输液治疗效不佳。我诊之,脉寸溢、关尺绝,左下腹压痛、抵抗,此少阴与厥阴合病且夹水气夹瘀也,与真武汤合桂枝茯苓汤,服数日,六脉沉缓,不再眩晕,可放胆行走。续服,即健如昔。 【医案四】 患者为河北省威县北关村妇女,主诉严重痛经,曾服桂枝茯苓胶囊、桃红四物汤、桂附四物汤等方,无效。我诊之,脉沉,左下腹部压痛,每于经期前数日即现腹痛如绞,遇寒冷即甚,直到经期过后而缓解。平素手厥寒,近年来每到冬季即手患冻疮。断为太阴与厥阴之合病,属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处方:当归、桂枝、白芍各15g,木通、细辛、炙甘草各10g,吴茱萸30g,生姜50g,大枣12枚,水、酒煎温服,日1剂。服20日,病未再发,手温,脉缓。 萧易楠注:经方家赵俊欣先生《金匮要略点睛》一书中所载医案,是其多年临证经验积累之精华,甚为精彩,值得反复阅读,医案后面点评的内容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方证之于中医临证的意义,其师张大昌先生言:“读《伤寒论》《金匮要略》要得其义、求其用”。 怎样能够“得其义”?怎样“求其用”?赵俊欣先生在其序中指出:既要对原书熟读深思,还要对其方证与法证在临床上久证深验,同时不要忘记先贤程云来氏所说:“读仲景《金匮》,必融会仲景《伤寒》,澄心年月,便领悟其旨趣,否则得此失彼,未许窥其要妙也。” 萧易楠中医师四代业医 2007年硕士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 专注于古代经典经方与日本汉方的临床实践 重视脉诊与腹诊 创办武汉慈姓中医诊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