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国殇墓园位于来凤山北麓之缓坡地段,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北线西侧,是为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陈亡将士的纪念陵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职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这里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八千英灵。墓园始建于1945年1月,占地80余亩墓园坡度平缓,建筑依地势兴建,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设大门、忠烈祠、纪念塔。大门内为通道,其两侧有草坪、园林。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群落的中轴线和对称的格局。1996年,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门为土木砖石结构,门墙呈“八字”形,施五砖一瓦,工艺精致,造型古朴大方。门上部为牌楼式样,额有匾,系李根源先生题书“国殇墓园”石刻。门两侧粉墙上绘卧龙伏虎图案,意烈士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勇猛威武精神。
小团坡为园丘山,高近31米,是墓园制高点,有石阶可登。山顶为圆形平台,正中耸立“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高8米,石砌(1970年毁,1985年重建),塔身平面若时针,意为历史的记载。列士墓冢以塔为圆心,呈幅射状(象征英雄烈士来自四面八方,万众一心,共赴共难),将小团坡划分为8个等分,按东西南北四方四方有台阶路可上山顶,并辟环山路一条环绕烈士墓区。在每等分的坡面上按原战斗部队建制呈条线状整齐地排烈着烈士墓碑(烈士遗体集体火化装罐,一罐一碑),墓碑上刻烈士姓名,籍贯以军衔。整个墓区松柏交错,各种山花点缀其间,既壮重肃穆,又令人别生敬意。
纪念碑的不同侧面
目睹一行行、密密麻麻的烈士墓冢,对为国捐躯,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长眠地下的远征军将士,美军官兵产生无限的哀思和崇敬之情。
滇西抗战纪念馆
附录:国殇墓园概况 国殇墓园按中轴对称布局,墓园西南角的小团坡是全园最高处。以小团坡为起点,沿东北向轴线,依次有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冢、忠烈祠、墓园大门等建筑。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26平方米。 墓园的大门为八字形古式门楼,门额镶有李根源所书“国殇墓园”四个大字,大门右侧挂有“滇西抗战纪念馆”的牌子。两侧粉墙上,分别绘有表彰烈士精神的龙腾、虎跃形象,旁边有国务院颁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门后为一条长甬道,甬道两侧有近年来修建的民族风格的陈列馆。馆分为两个展厅,展出腾冲战役中的实物与照片,并分“太平洋战争”、“腾冲战役”、“腾冲人民对抗战的贡献”、“中印公路的建筑”、“腾冲战役中部分将士事迹介绍”五个部分。 主体建筑忠烈祠坐落在甬道尽头的高台上,台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个大字,为蒋中正所题,李根源书写。忠烈祠为古代祠庙建筑风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回廊。上檐下悬蒋中正题写的“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堂中央高悬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及总理遗嘱,左右分挂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两侧墙壁镶嵌国军阵亡将士名录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位烈士的姓名。两侧的厢房现辟为展厅,陈列着反映当时战况的照片。祠内外立柱悬挂国民政府高级军政人员何应钦、卫立煌、孙科、陈诚、龙云及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将领霍揆章、周福成、阙汉骞、顾葆裕等人的题联、挽诗、悼词。祠前立数通石碑,主要有蒋中正签署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碑、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记述腾冲战役的《忠烈祠》碑和《腾冲会战概要》碑、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碑、张问德的《答田岛书》碑等。 忠烈祠后方是高31米的小团坡,坡顶有高10米的纪念塔,其外形为方形柱式,由腾冲特有火山岩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镌刻着霍揆彰的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战役纪要铭文。以塔为中心,辐射状地把坡体分为六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一个师,坡上密布墓碑。墓碑上书阵亡将士的姓名和军衔,碑下埋葬骨灰。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块,其中包括战死的援华美军人员。此外,在墓门左侧的角落里还筑有埋了四具日军尸骸的土坟,立有黑色“倭冢”二字,也是李根源手书。 ——原文发表于2014.9.17.微卫星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