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7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此时,朱元璋基本上已经统一了南方。因此,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方的元朝。朱元璋决定,采取“依次推进、稳扎稳打”的方式,逐步瓦解元朝的实力,同时利用舆论。 经过与众将领商议,朱元璋正式启动北伐计划。该计划的第一步,是先向天下发布《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之后,明军决定先取山东,以撤除蒙元的屏障,再进兵河南,拿下潼关,切断蒙元的羽翼。 只要上述两点达成,那么元大都就会陷入“势孤援绝”的境地,届时带兵直击,便可不战而取之。“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这个策略极为正确,在当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和常遇春为北伐正副元帅, 二人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山东和河南。他们这一路上,基本上很少遇到像样的抵抗,所到之处,百姓们夹道欢迎,包括一些元军都纷纷主动前来投诚。紧接着,徐达没做停留,迅速一鼓作气,便攻克了元大都。 在此之后,对于如何击败王保保和李思齐,朱元璋再次展现出了超强的军事能力。当时,蒙古大军月约有30万左右,其中王保保有大约十几万人,驻守在山西一带;李思齐同样有十几万人,驻守在陕西一带。 已经逃往元上都的元顺帝,下令王保保出雁门关进攻大都,同时要求李思齐进潼关攻河南。这个安排,说明元顺帝也不完全是昏庸之辈,将王保保和李思齐分开,就能避免双方继续掐架,虽说他们做不到同心同德,但起码左右夹击,能给朱元璋带去不小的压力。 只要朱元璋某一面顶不住,那么另一侧的元军就会顷刻而下。那么,朱元璋又是如何应对和破解这种局面的呢?四个字,一拖一打,拖的是李思齐,打的是王保保。本着这个战略方针,朱元璋调徐达、常遇春集中兵力攻打王保保。同时,为了对李思齐进行防御,朱元璋又将远在福建作战的汤和调回河南。 此战,最关键的是如何快速击败王保保。徐达决定用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王保保,甚至一度打的他仅带了十几个人逃走。什么办法呢?很简单,釜底抽薪。你王保保不是带兵攻打大都去了?那好,我徐达就带人直奔你的大本营山西太原,给你来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在王保保刚抵达保安州(今河北省涿鹿县)的时候,就接到急报,说徐达已经带着大军,快要兵临太原城下了。这下,让王保保大惊失色,大都丢了不要紧,大本营丢了那就全完了。因此,王保保火速带着人回援。等到王保保仓促赶到太原附近时,遭遇到了明将傅有德率兵阻拦,无奈之下,王保保命人在城西安营扎寨,暂做休整。 但由于回来的仓促,元军“兵多而不整,营大而无备”,而这种情况,正是徐达想要的。夜袭元军大营,杀他个措手不及。恰好,当时王保保的部将豁鼻马也早已被徐达买通,他为徐达提供了更准确的情报,于是,就在当夜,明军如天神下凡,摸黑杀进了元军大营中。 据记载,当时明军杀进来时,王保保正在军营里看书,听到外面声音不对,连鞋子都没穿,迅速翻身上马逃走,身边也只有十余骑护卫。剩余的元军,尽皆成为俘虏,至此,山西彻底落入了朱元璋手里。此战的胜利,功劳最大者乃是徐达,他采用的釜底抽薪之计,让王保保不得不率军回援,但由于大军来回奔波,就导致了士兵疲惫,因此给了明军夜袭的机会。 坦白来讲,若是真的硬碰硬,明军即使胜利,估计也是惨胜,能以这么小的代价击败王保保并占据山西,徐达功不可没。解决了山西的王保保,接下来就是陕西的李思齐和张思道。对于先打谁这个问题,朱元璋最终和徐达决定,先打李思齐,再打张思道。 但此时的李思齐不愿与明军死战,而张思道屯兵之初地势险要,相对较难攻破。因此,朱元璋派人带话给李思齐,提醒他是汝南汉人,只要他归降,必定以诚相待。到了这个时候,李思齐已经相当动摇了,但一时半会还放不下架子,而朱元璋紧接着又添了一把火,将徐达、常遇春、汤和几路兵马都调至陕西,大有大军压境之意。看此情形,李思齐也知道大势已去,遂开城投降。 不过,李思齐虽说归降,但是陕西并未完全落入朱元璋之手,前文提到的张思道,此时还屯兵于庆阳等地。因此,拿下庆阳,是当务之急。于是,明军进击庆阳,结果还没到庆阳城,张思道一溜烟儿就跑往宁夏,留下了弟弟张良臣在此苦守。而张良臣看到明军压境,也知道自己没什么抵抗资本,于是,果断献城投降。 不过,张良臣不久后又复叛,并且相应者甚众,给明军带来了很大压力。得知张良臣复叛后,之前逃往甘肃的王保保,纠集了十几万兵力,趁机出手。王保保当时的计划是兵分三路,一路奔向太原,趁着明军主力大部分在陕西,意图重新夺回太原;另一路,则攻打正与张良臣的明军,起到牵制作用。最后一路,则绕到明军背后,试图切断明军退路,让其无路可退。 若是王保保这一计划,放在李思齐投降明军之前,那么明军估计就要吃大亏,可惜,此时李思齐已降。张良臣虽说声势很大,但实力上与明军还是有差距的。因此,很快被明军击败,这样一来,王保保牵制明军的计划便宣告失败。 同时,派往太原的人马,也被李文忠所阻,双方展开了数场血战,最终以元军败退而告终。至于想切断明军后路的那队人马,同样也被冯胜击败。也就是说,王保保本想趁着陕西局势混乱之际,来一把浑水摸鱼,结果鱼没摸着,却损兵折将不少,最终又不得不回到甘肃休整。至此,陕西全境基本被朱元璋平定。 现在,朱元璋所面对的,就只剩下王保保和元顺帝了。此时的王保保,盘踞在甘肃兰州一带,元顺帝则在上都应昌。在这种情况下,先打谁后打谁,再次成了新的问题。当时,包括徐达在内的多位将领,异口同声的请求先打应昌,他们认为只要打下应昌,王保保便势力全失,可不战而定。但朱元璋力排众议,选择了双管齐下。 西路军,由徐达率领,前往兰州伺机消灭王保保;东路军则由李文忠带领,直奔应昌,力求端了元顺帝的老窝。徐达到了兰州后,在沈儿峪遭遇王保保,双方“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眼看战局一度陷入胶着,徐达想到了一个妙计。 他命令将士们每夜敲锣打鼓,不断制造噪音,让元军不得休息,连续数日后,突然偃旗息鼓,而被明军“声波攻击”到人困马乏的元军大喜过望,纷纷陷入酣睡。而就在他们酣睡之际,徐达果断出击,大败元军,王保保再一次上演了超强的逃跑本领,仅带着妻子数人遁去。此战,徐达共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以及大量辎重。 另一路,李文忠在前往应昌的路上时,得到了元顺帝去世的消息,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急行军奔袭应昌。元军应对不及最终溃败,新继位的元昭宗也是仅带数十骑落荒而逃。 此次战役的全面胜利,除了得益于徐达、李文忠等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之外,同样也得益于朱元璋的高明策略,同时攻打王保保和元顺帝,正是出自朱元璋定下的“彼此自救,不暇应援”之计。 至此,明朝针对蒙元的前两次北伐已经结束。两次北伐,蒙元的几十万大军,被朱元璋采用上述几种计策,一步一步吞食掉。明军分别打下了元大都和元上都,蒙元也自此彻底退出了中原。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