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胃的嘈杂的看法和治疗

 ydqjk883 2022-05-04 发布于广西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中医用这个词来形容患者一种很难受、也说不清的感觉。病人常常感到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烦躁不宁,常与胃痛、泛酸等表现一起出现,也会单独出现。嘈杂的形成,是由于平时饮食没有规律,伤了脾胃正常的升降之气,使脾胃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日积月累,变成痰浊,留滞胃中,要说明的,这里的痰浊,不是指从肺里咳出来的痰,而是一个中医术语,因为脾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使水液的代谢发生障碍,形成比较黏稠的物质,称为痰浊。痰浊滞留胃中,也容易郁而化热。

     所以治疗嘈杂的方法,在于调和胃气,消痰化浊,并加一些清热的药物。根据一些老中医的经验,调胃气祛痰浊的药,可选用白术、橘红、瓜蒌、半夏、香附、生姜汁等,清热药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还有一种因为血虚引起的嘈杂,称为血嘈。一般的嘈杂,不分昼夜,而血嘈则白天不嘈,每到半夜才嘈,往往把人嘈醒。血虚也属阴虚,因此血嘈常可出现胃阴虚证的许多表现(参见本章第一节)。治疗血嘈应当以补血养阴药为主,常用当归、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等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例治血嘈的方子,临床可以选用。

     1.当归补血汤:治血少而嘈(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各9克,人参1.5克,白术、茯苓各2.4克,甘草0.6克,麦冬、栀子仁、陈皮各2.4克,朱砂0.6克(研未冲服),乌梅1个,炒粳米100粒)。

     2.养血四物汤:治血嘈有热(当归9克、川芎4.5克、白芍6克、熟地(姜炒)12克、人参6克、白术4.5克、茯苓6克、半夏(姜炒)6克、黄连(姜炒)2克、栀子9克、甘草2.5克、生姜2片,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