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评论||新作快递:张建全散文《为故乡而歌》

 元辰1948 2022-05-04 发布于湖北

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2-135 总第901期  

执编元辰

张建全,陕西人,1978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新闻干事;1984年转业,当过国企领导,后下海经商至今;业余写作,发表过新闻报道、小说、散文、诗歌多篇。

近年来与多位作曲家合作过歌曲一一

与王佑贵合作《四海同春》(张英席、王庆爽唱)、《想见村里每一个人》(刘和刚唱)、《湖的南》(王欢唱)、《女儿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廖昌永唱)、《上了油画的女人》(陈思思唱)、《我的河》(王佑贵唱);

与戚建波合作《记忆中总有一杆枪》(阎维文唱)《开着汽车去旅行》(周澎唱);

与孟文豪合作《荷花谣》(王小玮唱)、《那一首老歌》(孟文豪唱)、《发黄的照片》(孟文豪唱);

与李岱珂合作《会飞的鱼》(张可盈唱);

与赵文琪合作《西安城》(张可盈唱)。

湖南长沙橘子洲

张建全散文

为故乡而歌

      1978年初春,陕西关中平原还没有走出冬季的寒冷,我便高兴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与三百多名关中子弟一起,在三原县火车站登上了接兵的绿皮闷罐列车,前往我们向往的部队所在地——湖南。

      列车走走停停,耗费了三天两夜的时间。当我们疲惫地跳下火车时,每个人的手脚都有些麻木了,站也站不直,好一阵子才恢复正常。原因是车厢太小而人又太多,相互拥挤在一起,身体便没有了舒展活动的空间。有时因为列车一会快,一会慢,或者紧急停车刹车,人还会因惯性而挤作一团,每到这时,战友们便不由自主地大呼小叫……

      在列车沿途不知名的兵站用餐时,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而且还要完成刷牙、洗脸、吃饭等一系列动作,紧张得跟打仗似的。

      下了火车又转汽车,翻山越岭地行走,最后在一个午夜时分,终于到了一个山沟的营区下了车。这就是我们的新兵连驻地,连长吹哨集合,点名完了以后,听他用带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话。尽管有些语句听不懂,但我们还是知道了我们所在的部队番号是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00362部队,而我们当下所在的新兵连地址是一一湖南省邵阳地区洞口县804厂。

      第二天,班长安排新兵们写家信,说寄件地址要保密,不能如实写,而要以“湖南省长沙市74信箱”代替。

      我们同一批新兵,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分属陕西高陵、三原、户县。在战友们的期待中,当然希望部队营区离大城市近一些,而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自然就成为战友们共同向往的地方。

      大家议论说,这“长沙市74信箱”,可能是按与市中心远近排序的,如果当真如此,那么既然排在七十多名,那就说明我们新兵连驻地离长沙市中心不会太远。这个分析符合大家当时的愿望,于是大家高兴地议论着,说找机会一定去湘江大桥上看一看,一定要看看毛主席生活过的地方……

      后来我们从带兵班长的嘴里才知道,邵阳离长沙还有好几个小时的火车里程,而洞口804厂离邵阳火车站也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行。

      尽快我们驻地离长沙市实属遥远而不免令大家失望,但是偏远的洞口县满目的青山绿水还是令战友们兴致勃勃。因为一大群见惯了关中平原的“陕西娃”,对湖南的山水风光倍感新鲜,这样就促使我们很快喜欢上火热的军营,喜欢上草长莺飞的湖南。

      我是在完成了两个月的新兵集训之后,被分配到位于邵阳市郊的三营十二连瓦工班当战士;半年后又被划拨调入位于郴州地区资兴县东江水电站的四营十五连,改当连部文书;又过了半年,我因政治处宣传股干事梁敦宁的推荐,被团机关上调到位于邵阳地区隆回县068基地的团部政治处,当了新闻报道员。

      由于我们部队承担航天部068基地的工程任务,所以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在068基地在湖南各地的项目上。我也因为不定期地下连采访,经常往来湖南各地。

      我的第一篇新闻报道来自对洪江市三营预加连的采访,而且是在宣传股副股长袁国新的帮助下,发表在《基建工程兵报》上的;而我的散文《春节》,也作为我的文学处女作,发表在洪江市《山泉》文艺月刊上……

      1980年春节过后,我随部队移防北京,就此结束了我在湖南最初的两年军旅生活。

      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湖南在我心里的份量却十分重要。要问原因,我常用“青春梦起始湖南”来解释。尽管陕西家乡养育我18年,但那18年,却时常让少年的我对前途与命运充满了迷茫之感,也因乡村生活的艰苦而产生过许多无奈与无助之感。反观湖南,我头顶上的红五星,领章上的小红旗,仿佛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心里什么时候都感到充实与满足,工作上仿佛有用不完的劲。

      我的军旅生涯在满六年的时候结束了,几经辗转之后,我安家在了北京。在几十年漫长的人生路上,曾经的湖南,时而远,时而近,但不管是远是近,我对她的思念却随着年岁增长而日渐浓烈。

      2012年,我陪同老首长燕立志回湖南故地重游时,自北京西客站一上火车,便激动不已,就此写了一首小诗——

      列车向南奔长沙,

      耳边响起湖南话。

      老来只觉湘乡好,

      忘己曾为陕西娃。

      我们到长沙后,转业到当地工作的湖南籍战友李年谷干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随后又陪同我们回了隆回团部和洞口804厂。这时的团部与804厂均已人去楼空。尽管房屋场院还在,但几十年风吹雨打,这时房舍已破败不堪,成了鬼屋般模样,昔日的操场上,荒草高至腰际,草丛中那受惊的麻雀与野鸡,啪啪啪地飞过……

      那天下了小雨,我的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了一起。归来的路上,我又写诗道一一

      三十年后故地游,

      邵阳隆回及洞口。

      山高水低景未改,

      不见首长和战友。

      转眼又过去了十年,期间我把对湖南的思念转化成为对它的赞美,而且,我是把她作为我的第二故乡而歌颂的。我先与著名作曲家王佑贵(《春天的故事》曲作者)合作,创作了歌曲《湖的南》(王欢唱)一一

      开门见青山呦,

      山也连着山。

      出门可乘船呦,

      湾也连着湾。

      开门见青山呦,

      山外还有山,

      出门可乘船呦

      水也连着天。

      河中的鱼儿在戏水,

      塘里谁在采莲啊,

      四季稻花香,

      好光景一年年。

      养育了人民千万万,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

      英雄啊打江山呦,

      好汉啊建家园啊,

      山下有武馆,

      山上啊有书院。

      漂亮的姑娘歌儿甜,

      我们唱了今天唱明天。

      最近,我又与著名作曲家赵文琪(《西安城》曲作者)合作,创作了歌曲《长沙城》(王丽达,张英席唱)一一

      清悠悠的湘江水,

      南来北去流淌了几千年。

      老城新厦哟老城新厦哟,

      比肩耸立在那江岸边。

      浏阳河的九道湾,

      早把那长沙株洲和湘潭,

      连结成新城一大片。

      桔子洲头的少年,

      写就那<沁园春>,

      成了不朽诗篇!

      清悠悠的湘江水,

      南来北去流淌了几千年。

      老城新厦哟老城新厦哟,

      比肩耸立在那江岸边。

      霸得蛮的湖南人,

      早把那长沙株洲和湘潭,

      打造成幸福大家园。

      三湘四水的乡亲,

      谱写时代新曲,

      团结携手向前。

      回忆那烽火往事,

      忘不了那长沙保卫战。

      中国梦的宏图,

      有我们湖南有我们湖南。

      共同富裕的今天,

      我们当然信心满满。

      中国梦的宏图,

      有我们湖南有我们湖南。

      清悠悠的湘江水,

      南来北去流淌了几千年……

      现在,这两首歌均已全网上线,这是我献给故乡湖南的礼物,我希望我的湖南乡亲会喜欢。

2022.5.3

于湖南长沙金帆咖啡馆

湖南隆回魏源故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