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山东刘福新 2022-05-04 发布于山东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鄌郚镇采访札记(四)

 

 

                      刘福新

 

 郑家庄,一个熟悉的名字,因为我的师范同班同学郑全安的原籍就是这个村庄,师范毕业后的1975年秋天,我与郑全安在鄌郚大集猝遇,了解了他一些工作和家庭状况,再以后就没有会晤过。这是一位十分厚道老实的同学,所以这个村庄的名字便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了。今年6月4日午后我到鄌郚镇后,当即拨通了网友刘文安(网名“竹影摇风”)电话,并与刘文安商定了采访的主要村庄,其中一个就是郑家庄。6月5日上午,在网友刘文安和鄌郚镇党委司机师傅于观喜陪同下,我采访了郑家庄。

郑家庄,位于鄌郚镇机关驻地以西。明宣德年间,郑姓由安丘县土山迁来立村,取名郑家庄。

我为何拟题为《落寞的郑家庄》呢?因为郑家庄起码曾在现代史上赫赫有名,但如今好似被遗忘了。当然,我说的落寞仅仅是从文学的视角,请郑家庄的村民不必介意这个词语。至于赫赫有名,那是记录在档的,无可非议。郑家庄不仅西头有棵“老槐爷”,还有有国民政府县长张天佐住过的老屋,在昌乐县留下了不少颇有争议的传闻,对于这些传闻笔者了解不多,也难以辩正,仅以图片传于网上。我还实地观察和拍摄了当年万人上阵学大寨的样板田,这些大寨田的修筑可以反映一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面貌。

 

                             2012年6月25日22:59匆匆完稿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shdhh/2012/06/30/020400.shtml

 

 

 

                           (一)我下载的电子地图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二)郑家庄的“老槐爷”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郑家庄东西大街,从东往西拍摄。(迷向了,原来的写错了,今改过来)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郑家庄党支部和村委会就在村东头一个院内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这棵老槐被尊崇为“老槐爷”,但从树干来看是有点儿落寞了。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但树干周围又新生出了嫩枝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郑家庄饭店就在这棵老槐爷跟前。这是饭店老板娘倪少芳。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同上

 


                                           (三)街景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四)国民党县长张天佐住过的院落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终于找来了房主郑全老人,他打开了锁。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当年的国民党县长张天佐就住在东边的房屋里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老屋外景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这是郑全老人现在的住房。这两座宅院一前一后,相隔很近。郑全老人的堂兄郑琏1943年3月,毕业于黄埔军校十七期步科(详细资料见正文后附录)。

 

 


                              (五)万人上阵修大寨样板田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我说的“万人”是概数,据说当时来这里修大寨田的有七千多人。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大寨样板田在当时轰动昌乐全县,凡有外省外地区外县来昌乐参观,这儿是必到之处。其实,这里的大寨样板田就是在这座山的南坡(迷向了,是不是南坡?)垒砌石头,仅此而已。那时候的荒唐可见一斑。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远焦拍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近距离拍摄。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这些被用于运动时期的石头可能是就地取材吧?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当年修大寨田的宏伟气势已经见不到了,读者只能从这些被人工垒砌的石头里了解当年“农业学大寨”的景象。那可是红旗招展啊,那可是口号震天呀!那可是人山人海呀!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近拍



(原创图文)落寞的郑家庄       大寨田南边的树林。这么肥沃的土地搞大寨田干什么?岂不是胡折腾吗?


附郑家庄名人

郑琏,男,中共党员,1921年12月生鄌郚镇郑家庄人,现已离休。1943年3月,毕业于黄埔军校十七期步科,随即脱离国民党部队去延安参加革命,被派往白区开展地下工作,任地下工作组长,1949年,先后在西北公安部情报处、军委总参情报部新疆总站、新疆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等部门工作,1979年任新疆少数民族五种丛书编辑办公室编辑,1983年离休。1987年受聘为新疆联合职业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曾主持撰写和编辑少数民族五种丛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塔吉克族简史》、《新疆维吾尔族社会调查》等20余种已出版。

郑世文,男,1930年2月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鄌郚镇郑家庄人,1948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县委宣传部、地委宣传部干事,《大众日报》社编辑、记者,省委宣传部指导员、副处长,省委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农村处副处长、政治处处长,省委顾委办公室主任(副厅级)。

                                     ——摘自刘文安《鄌郚名人录》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shdhh/2012/06/30/020400.s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