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杂卒二解皆误论

 医文杂谈 2022-05-0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关于《伤寒杂病论》的名称,在历史上逐步形成了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是伤寒和杂病,并且以为《伤寒杂病论》专论伤寒,而《金匮要略》专论杂病,所谓杂病,即非伤寒之病,后世故此将一书分而为二。一种认为杂病是卒病之误,伤寒被认为是急症,由此区别于其他疾病。


我们可以看出实际后一种说法是在前一种说法不能自圆其说的基础上,而加以演化出来的,为的是弥补关于伤寒并非杂病,而书又以《杂病论》为名的缺陷的。理由是繁体的杂与卒接近,因此传抄中有误写的可能。这个说法在宋以后很流行,但在宋以前,并没有人讨论过。


《伤寒杂病论》的名称出自今人所说的《伤寒论序》。原文为: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天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所以,一般的看法是,原本仲景的书名就叫做《伤寒杂病论》,但一共有十六卷,后人不知为何把“伤寒”与“杂病”分开了,但伤寒仍然保留了《伤寒杂病论》的名字,而将真正的杂病分给了《金匮要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种看法。

但这种说法可靠吗?
如果可靠的话,就不会有第二种看法的出现了。


歧义便在于对于“杂”的理解上。其实这里的“杂”,指的是“杂病论”,而非“杂病”。什么意思,就是“杂病论”,是一个不可以分开的词语。
所谓“杂病论”的“杂”,取的是“集”的意思。即将各种病论集合起来。
这在唐以前是很常用于书名的。

比如《隋书》《经籍志》里就有多种医书名以杂指称:如,《集略杂方》、《杂药方》、《杂散方》、《杂丸方》、《杂仙饵方》、《服食诸杂方》,这些是各种类型的方的集合本;《本草杂药诀》则是对于药诀的集合,历来并无杂药的说法,那么《伤寒杂病论》为何一定要理解为是“杂病”而不是“杂病论”呢?
此其一。

其二,《伤寒杂病论》序中明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等等书目,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又说,“ 虽未能尽愈诸病, 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这里集合医论的意思非常明确,何以不入诸家法眼?

其三,《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其历史地位不在别处,恰在于其为病论,而非只是方集,其关键在病论。《隋书》《经籍志》中有书目为“医方论”,其名下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另有《张仲景评病要方》。可见“病论”二字万不可断开。再看《伤寒杂病论》内条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其“病论”意味十足,“杂病论”三字岂可分开观之。

综上,《伤寒杂病论》之杂病论,即不做杂病讲,也不做卒病讲,乃是集合病论而言。言至于此,脑中还是那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