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觀其妙;恒又(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又玄,衆眇(妙)之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爲美,亞(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恒也。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作)而弗始,爲而弗侍(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盗。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虚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智)不敢,弗爲而已,則无不治矣。 【第四章】道沖(盅),而用之有(又)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挫)其兑(銳),解其芬(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虚而不淈(屈),勭(動)而俞(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第六章】浴(谷)神不死,是胃(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胃(謂)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勤)。 【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輿(與)?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争(静)。居衆人之所亞(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㨁(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兑(銳)之,不可長葆(保)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毋离(離)乎?槫(摶)氣至(致)柔,能嬰兒乎?脩(滌)除玄監(鑒),能毋有疵乎?愛民栝(治)國,能毋以知(智)乎?天門啓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謂)玄德。 【第十一章】卅(三十)楅(輻)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埏)埴而爲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户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第十二章】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而不爲目,故去彼而取此。 【第十三章】弄(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胃(謂)弄(寵)辱若驚?弄(寵)之爲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謂)弄(寵)辱若驚。何胃(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橐(託)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女(如)可以寄天下矣。 【第十四章】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命(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命(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致)計(詰),故(混)而爲一。一者,其上不謬(皦),其下不忽(昧),尋尋呵不可命(名)也,復歸於无物。是胃(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謂)沕(忽)望(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謂)道紀。 【第十五章】古之善爲道者,微眇(妙)玄達,深不可志(識)。夫唯不可志(識),故强爲之容。曰:與(豫)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嚴呵其若客。涣呵其若淩(凌)澤(釋)。沌(敦)呵其若樸。湷(混)呵其若濁。(曠)呵其若浴(谷)。濁而静之徐清,女(安)以重(動)之徐生。葆(保)此道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第十六章】至(致)虚極也,守静督(篤)也,萬物旁(並)作,吾以觀其復也。天(夫)物,各復歸於其根。曰静,静,是胃(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妄),芒(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又(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謂)我自然。 【第十八章】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智)慧出,安有大僞。六親不和,安又(有)孝兹(慈)。國家(昏)亂,安有貞臣。 【第十九章】絶(聖)棄知(智),而民利百倍。絶仁棄義,而民復孝兹(慈)。絶巧棄利,盗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絶學无憂。 【第二十章】唯與呵,其相去幾何?美與亞(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呵,其未央才(哉)!衆人巸(熙)巸(熙),若鄉(饗)於大牢,而春登臺。我博(泊)焉未垗(兆),若嬰兒未咳。纍呵,似无所歸。衆人皆又(有)余(餘),我愚人之心也,湷湷(沌沌)呵。鬻(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呵。鬻(俗)人察察,我獨閩閩呵。沕(忽)呵,其若海。朢(恍)呵,若无所止。衆人皆有以,我獨䦎(頑)以鄙。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朢(恍)唯沕(忽)。沕(忽)呵朢(恍)呵,中又(有)象呵。朢(恍)呵沕(忽)呵,中有物呵。幼(窈)呵冥呵,其中有請(情)呵。其請(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也,以此。 【第二十二章】炊(企)者不立,自視(是)者不章(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亞(惡)之,故有欲(裕)者弗居。 【第二十三章】曲則全,汪(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視(是)故章(彰),不自見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古之所胃(謂)曲全者,幾(豈)語(才)哉!誠全歸之。 【第二十四章】希言自然,(飄)風不冬(終)朝,暴雨不冬(終)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又)兄(況)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第二十五章】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蕭(寂)呵㵳(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爲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遠,遠曰反(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重爲輕根,静爲趮(躁)君,是以君子冬(終)日行,不遠其甾(輜)重。雖有環(營)官(觀),燕處則昭(超)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者无逹(轍)迹,善言者无瑕適(謫)。善數者不用檮(籌)策。善閉者无關籥(鑰)而不可啓也。善結者无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恒善㤹(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材),是胃(謂)曳(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智)乎大迷,是胃(謂)眇(妙)要。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雞(溪)。爲天下雞(溪),恒德不离(離)。恒德不离(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日),守其辱,爲天下浴(谷)。爲天下浴(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恒德不貸(忒)。恒德不貸(忒),復歸於无極。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 【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爲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隋(隨),或熱(嘘)或䂳(吹),或陪(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泰),去諸(奢)。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胃(謂)果而强。物壯而老,胃(謂)之不道,不道蚤(早)已。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亞(惡)之,故有裕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恬淡)爲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而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衆,以悲哀立(泣)之。戰朕(勝),而以喪禮處之。 【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樸唯(雖)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雨)甘洛(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卑(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谷)之與江海也。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知(智)也,自知明也。朕(勝)人者有力也,自朕(勝)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亡)者壽也。 【第三十四章】道渢(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則恒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命(名)於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 【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格(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將欲㩉(翕)之,必古(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固)强之;將欲去之,必古(固)與(舉)之;將欲奪之,必古(固)予之:是胃(謂)微明。柔弱朕(勝)强。魚不可説(脱)於淵,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闐(鎮)之以无名之樸。闐(鎮)之以无名之樸,夫將不辱(欲)。不辱(欲)以静,天地將自正。 德经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德(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后)仁,失仁而句(后)義,失義而句(后)禮。夫禮者,忠信之泊(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罷(彼)而取此。 【第三十九章】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寜,神得一以霝(靈),浴(谷)得一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至(誡)也,胃(謂)天毋已清將恐蓮(裂),地毋已寜將恐發,神毋已靈將恐歇,谷毋已盈將渴(竭),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欮(蹶)。故必貴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謂)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舆,非也?故至(致)數輿(譽)无輿(譽)。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四十章】上士聞道,堇(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昧),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渝。大方无禺(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大)象无刑(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十一章】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人之所亞(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益之而云(損),云(損)之而益。【此段經文全部殘毁】故强梁者不得其死,我將以爲學父。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乎(於)天下之至堅。无有入於无間。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此段經文全部殘毁】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如沖(盅),其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赢如絀(肭)。趮朕(勝)寒,靜勝熱,清静可以爲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无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第四十七章】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籋(彌)遠者,其知籋(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明),弗爲而成。 【第四十八章】爲學者日益,聞道者日云(損)。云(損)之有(又)云(損),以至於无爲,无爲而无以爲。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聖人恒无心,以百省(姓)之心爲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也,欱欱焉,爲天下渾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聖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又(有)三,而民生生,僮(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蓋聞善執(攝)生者,陵行不辟(避)虎,入軍不被兵革(甲)。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也,德之貴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復(覆)之。生而弗有,爲而弗恃,長而弗宰,是胃(謂)玄德。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没身不佁(殆)。塞其㙂,閉其門,冬(終)身不堇(勤)。啓其㙂,齊(濟)其事,終身不棘(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央(殃),是胃(謂)襲常。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挈)有知,行於大道,唯他迆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朝甚除,田甚芜,倉甚虚。服文采,帶利劍,猒食而齎(資)財有餘。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以祭祀不絶。脩之身,其德乃真。脩之家,其德有餘。脩之鄉,其德乃長。脩之國,其德乃夆(豐)。脩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癘(蠆)虫(虺)蛇弗赫(螫),據(攫)鳥孟(猛)獸弗捕(搏)。骨筋弱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冬(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强。物壯則老,胃(謂)之不道,不道蚤(早)已。 【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㙂,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銼(挫)其兑(銳)而解其紛,是胃(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也,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第五十七章】以正之(治)國,以畸(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才(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國家滋昬。人多知巧,而奇物滋起。法物兹(滋)章(彰),而盗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无爲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第五十八章】其正(政)(悶悶),其民屯屯(惇惇)。其正(政)察察,其民㹟㹟。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无正也,正復爲奇,善復爲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刺,直而不紲(肆),光而不眺(耀)。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早)服,蚤(早)服是胃(謂)重積德。重積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胃(謂)深根固氐(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第六十章】治大國若亨(烹)小鲜,以道立(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六十一章】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朕(勝)牡。爲其静也,故宜爲下也。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國者,不過欲并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爲下。 【第六十二章】道者萬物之注(主)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鄉(卿),雖有拱之璧以先四(駟)馬,不若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胃(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爲天下貴。 【第六十三章】爲无爲,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爲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若(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无難。 【第六十四章】【此節經文全部殘毁】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層)之臺,作於虆土。百千(仞)之高,始於足下。爲之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无爲也,故无敗也;无執也,故无失也。民之從事也,恒於其(幾)成而敗之,故曰:慎冬(終)若始,則无敗事矣。是以(聖)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第六十五章】古之爲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夫民之難治也,以其知(智)也。故以知(智)知(治)國,國之賊也;以不知(智)知(治)國,國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是胃(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也,乃至大順。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爲百浴(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爲百浴(谷)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樂誰(推)而弗猒(厭)也。不以其无争與,故天下莫能與争。 【第六十七章】小國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遠徙。又(有)周(舟)車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鷄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聖)人无積,既以爲人,己俞(愈)有;既以予人矣,己俞(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争。 【第六十九章】天下皆胃(謂)我大,大而不宵(肖)。夫唯不宵(肖),故能大。若宵(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恒有三(寶),市(持)而(寶)之。一曰兹(慈),二曰檢(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兹(慈),故能勇;檢(儉),敢(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器長。今舍(捨)其兹(慈),且勇;舍(捨)其檢(儉),且廣;舍(捨)其後,且先:則死矣。夫兹(慈),以單(戰)則朕(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兹(慈)垣之。 【第七十章】故善爲士者不武,善單(戰)者不怒,善朕(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胃(謂)不争之德,是胃(謂)用人,是胃(謂)肥(配)天,古之極也。 【第七十一章】用兵又(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胃(謂)行无行,攘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禍莫大於無敵,無敵近亡吾(寶)矣。故抗兵相若,而依(哀)者朕(勝)矣。 【第七十二章】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又(有)宗,事又(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褱玉。 【第七十三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七十四章】民之不畏畏(威),則大畏(威)將至矣。毋(狹)其所居,毋猒(厭)其所生。夫唯弗猒(厭),是以不猒(厭)。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罷(彼)而取此。 【第七十五章】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栝(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亞(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單(戰)而善朕(勝),不言而善應,弗召而自來,單(坦)而善謀。天罔(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六章】若民恒且畏不畏死,若何以殺䂂(懼)之也?使民恒且畏死,而爲畸(奇)者吾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又(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則希不傷其手。 【第七十七章】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税)之多,是以飢。百生(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爲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无以生爲者,是賢貴生。 【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信(肕)堅强。萬物草木之生也柔椊(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則不朕(勝),木强則競(烘)。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第七十九章】天之道,酉(猶)張弓也。高者印(抑)之,下者舉之;有余(餘)者云(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云(損)有余(餘)而益不足。人之道,云(損)不足而奉又(有)余(餘)。夫孰能又(有)余(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唯又(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又(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第八十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以其无以易之也。水(柔)之朕(勝)剛也,弱之朕(勝)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是故(聖)人之言云,曰:受國之訽(垢),是胃(謂)社稷之主;受國之不祥,是胃(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第八十一章】禾(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芥(契),而不以責於人。故又(有)德司芥(契),无德司勶(徹)。夫天道无親,恒與善人。 |
|
来自: 乾元亨nqw0bmqb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