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微卫星空间 2022-05-04 发布于河南

       浚县商代称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云溪桥位于县城西门外,横跨卫河。浚县史载,紫燕穿梭桥上,扁舟驶于清澈河水中,形成一幅“云溪燕语卫水舟”的美景。明代“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率由此道”。明清两代,卫河航运盛时舳舻河中云集,不下数千艘,故浚县城和滑县的道口一样,皆有“小天津”之誉。但1905年平汉铁路建成后,卫河航运日趋萧条。到上世纪70年代后卫河水量锐减,水位降低,卫河最终断航。大运河申遗为浚县古城改造及浚县卫河治理带来了新契机,云溪桥作为大运河上保存完整的实物,2012年对其进行了修缮,河水也重新流淌起来。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为木石结构,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建,改为石桥。云溪桥为五孔连拱式石桥,桥长60米,宽10米,桥面坡度约2%,桥面上错缝横铺禇色石板一层。桥体用青石砌成,桥下五个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桥墩两端砌作分水尖,拱券除两侧券面采用单块券石横联砌筑外,均采用纵联式的拱券砌法,券面雕花卉图案,主券正中为刻龙门吞水兽。主券高大,下可行舟,经跨8.6米,矢高4.3米。两边四拱券越向外越小。在桥两端的四角墩面上各置一卧姿的石雕水兽。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原创】浚县访古:云溪桥

附录:浚县云溪桥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杨华南,吕红涛/文物建筑,2013年00期)

   浚县云溪桥位于浚县古城西门外, 横跨卫河, 是修建在古运河之上的保存下来较少的一座桥梁, 现仍是当地交通要道。因历史悠久、保存状况较好, 已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概述

   卫河, 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源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 全长90余公里, 是海河的最大支流, 跨越河南、山东、河北、天津, 最终人海河从天津流人渤海。卫河历史悠久, 它是古代清河、屯氏河、白沟、永济渠演变而来的, 并且与黄河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淇门(浚县新镇淇门村) 以下卫河前身为白沟, 东汉建安九年(204 年) , 曹操为北征邺城袁尚, 遏淇水人白沟, 以通粮道, 发展航运, 基本形成了今天卫河的态势。隋大业四年(608 年) , 隋场帝依白沟古道开挖永济渠以通潜运。唐代经永济渠嘈运河北储粮, 以炯京师。宋代改称御河, 明代称卫河, 沿用至今。今天卫河仍是海河水系的重要支流, 在农田灌溉和泄洪排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河故道在河南境内全长227 公里, 浚县云溪桥即是河南卫河之上仅存的两座古代桥梁之一(另一座是新乡合河桥) 。云溪桥又名廉川桥, 位于浚县城西门外, 横跨卫河, 为古代县境内卫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据明崇祯《浚县志》、清嘉庆《浚县志》及光绪《续浚县志》记载, 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 年) , 时为木构桥梁, 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 塌毁,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 , 浚县知县魏洋重建为石桥。魏洋造福民众, 百姓感戴, 以其字廉川命名。此后, 清康熙十四年(1675 年) 、光绪四年( 1878 年) 、光绪十二年(1886 年)等数次修葺, 最近一次维修是1958 年, 重修了桥面, 并更换了栏杆。现云溪桥基本保留着嘉靖三十四年所建时旧貌, 志书记载: “故基之木, 今易以石, 因本也; 上起鲸背, 中阔虹腰,利舟也; 栏槛边际, 防坠也; 四柱栏端, 华表也。高二丈有五尺, 宽三丈有五尺, 长一十有八丈… … ”,现云溪桥仍然是县城内的交通要道.

二、云溪桥建筑形式与构造特点

   云溪桥( 图一) 为五孔实腹联拱式石桥。桥身长48 .7 米, 两侧原各有引桥长50 余米,现东侧尚存, 桥面宽9.95 米。(图二) 桥面上错缝横铺宽0.5 米、长1-1.5 米不等的青石加储色石, 两边为青石, 中间为储色石, 桥体用青石砌成。桥面原略拱起, 1958 年 维修时重铺了桥面, 两侧垫高, 路面基本水平, 两边原有的石栏杆也
在维修时被拆除。(图三) 桥头四角原有华表, 现已佚失。桥东引桥路面也为青石加储色石铺筑, 两边为青石, 中间为储色石; 桥西引桥路面已毁, 现为后铺柏油路。驳岸上游长约250米, 下游长约120米, 卫河河道西侧多有保存, 东侧基本毁坏。桥下五个近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 孔与孔之间外突三角形分水石, 以减缓水流冲击。(图四) 拱券除两侧券面石采用单块横联砌筑外, 券内侧均采用纵联式的拱券砌法, 券面石宽0.5 米, 厚0.35米, 使用9 块至13 块不等, 多为9 块或10块, 表面雕刻装饰弧线两道, 线框内雕刻卷草纹图案, 主券正中为刻有吞水兽的龙门石, 雕刻已被后人凿去。内侧纵联式拱券每块长条形料石纵向排列, 上下错缝(图五) , 中孔内券石条计34 层, 下部10余层每层石条厚0.3 米, 长1.5-2 米, 上部十几层石条厚度在0.5-0.6 米之间, 长2 米以上, 顶部一道龙门石厚0.2米。其他各孔与中孔做法一致。该桥各拱券自桥墩发券, 桥拱内均可行舟, 正中主券高大,净跨度8.01 米, 矢高4.40 米。( 图六) 两边四拱券越向外越小, 其跨度分别为6.19 米和5.8 米, 矢高分别为4.ro 米和3.83 米。拱券之上未施护拱石及勾石。桥孔间分水金刚墙宽2.75 米, 长9.75 米, 高约1.80 米, 两端均砌置分水尖, 分水尖高2.3 米, 向外伸出桥身3.24-3.27 米, 平面为锐角三角形。分水尖后面的凤凰台长短也不一致, 中孔长0.7 米, 次孔长0.25 米。金刚墙下部向外放脚( 图七) , 桥底为平底, 海慢青石。桥的四角雁翅上各置一卧姿石雕水兽, 低头引颈作吸水状, 形象凶猛逼真。
   桥面由桥面石、桥袱石、栏杆构成。桥面石两侧用长条青石, 中间用储色石铺砌; 桥袱石为长条青石; 栏杆在1958年修缮时被拆除, 换之以钢筋混凝土栏板望柱, 部分原栏板辛卜作为地袱石垫在下面。

三、云溪桥文物价值分析

   1. 云溪桥作为浚县现存历史上最早修建的石桥, 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 其横跨卫河两岸, 为古嘈运水路和陆路重要的交会点, 是商品流通和运输环节的集散和转运处, 为研究当地古代社会发展、环境变迁、水利设施、交通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 云溪桥是豫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大型石构拱桥, 采用了传统的孔券及桥下三角分水尖的修建手法, 使用四百余年仍稳固如初, 在建筑上有独到之处, 不失为明代石拱桥的佳作, 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成熟的建桥技术, 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能的集中体现, 为当今建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为研究河南乃至全国的古代桥梁发展史及古代石质桥梁的建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3. 云溪桥桥孔券面石、桥面栏板望柱、桥头水兽等石质构件, 雕刻精美,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云溪桥所横跨的卫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运河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云溪桥作为大运河上保存完整的实物, 是大运河历史活的见证, 为研究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提供。勘察中除对云溪桥本体现存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 还委托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对云溪桥进行了现场检测和承载力分析与研究, 做出了安全性评价研究。
(一) 云溪桥现状
   1. 桥基。初步了解和探测, 桥孔向外放脚, 桥底为平底, 海漫青石, 青石板向上游和下游各延伸约6 米。桥基经检测处于稳定状态, 海漫石砌体保存较好。
   2. 桥墩及分水尖。经现场勘察检测, 桥墩及分水石保存较好。
   3. 拱券。拱券虽历经几百年的使用, 现保存状况仍然较好, 未发现有变形、下沉的情况。拱券之上未施护拱石及勾石, 缺乏横向联系和拉结, 致使券面石上部一些砌石出现外闪的情况, 外闪3-8 厘米不等。拱券砌石外露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 风化程度较弱。在西拱券南北两侧桥身上部长有杂草和灌木, 其根系的生长影响着桥体砌石的稳定和安全。
   4. 桥面。1958 年修缮时, 桥面铺石均揭开重铺, 两侧被垫高, 基本铺成了水平的桥面,改变了原桥面中间高两侧低, 略有拱起的形制。桥体引桥东侧尚存石铺路面, 为青石加储色石铺筑, 两边为青石, 中间为储色石, 桥西引桥路面已毁, 现为后铺柏油路。桥面渗漏较为严重, 桥孔内侧券石下半部多有白灰随水渗出下流, 上半部渗出的多为水, 大部分已无白灰浆。
   5. 栏杆。1958 年修缮时, 栏杆被全部拆除, 桥面修复时没有对原栏杆构件归安和补配,新砌筑了钢筋混凝土栏杆, 原有残留的栏板被作为地袱石铺在新栏杆下面。桥头四角原有华表, 现已佚失。
   6. 雁翅。云溪桥桥西雁翅保存基本完好, 局部砌石外鼓或脱落。桥东雁翅上部当地居民以其为墙基在上面建造了房屋, 南侧雁翅砌石尚存, 北侧雁翅已被扒毁过半。
   7. 驳岸。云溪桥桥东沿河驳岸已毁, 居民拆毁驳岸砌石后重砌为墙基并在其上建造了房屋, 桥西驳岸尚存, 砌石多有外鼓变形的情况, 局部坍塌。
(二) 安全性评估
   通过详细的现场检测、桥周边地质勘察及云溪桥各部件受力状况和承载力的计算,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进行验证, 结合《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综合分析云溪桥各构件缺陷和各部分技术状况, 结论如下:
   1. 云溪桥目前保存状况较好, 仅局部出现病害。
   2. 通过对云溪桥拱桥上部结构、拱上建筑、拱桥下部结构和桥体石构件四个方面的现场检测, 桥梁主拱圈线型较好, 无明显的位移和变化, 拱脚和墩台无明显位移和沉降, 拱桥裂缝较少。云溪桥桥梁技术状况得分为87 , 评定等级为2 类, 云溪桥部分区域有轻微缺陷, 但对桥梁使用功能无影响, 处置对策为局部小修和加强保养。
   3. 通过对云溪桥极限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确定了云溪桥极限承载力为12 吨。
   《浚县云溪桥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略。

五、云溪桥保护原则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精神, 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 的修缮原则,结合浚县云溪桥的实际特点和现存状况, 其保护遵循如下原则来进行:
   1.浚县云溪桥的保护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化部《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及国家文物局推荐的《中国文物保护准则》有关精神, 参照国际文物建筑保护文件和范例, 结合当地明代石拱桥的建筑特点, 对之进行全面整修。
   2.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 保护云溪桥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 尽可能少地扰动具有历史意义的遗存。慎重对待复原问题, 凡复原者, 必须具有足够的依据, 补配活动应在认真研究对象工艺及其材质的基础上进行, 以现存的有价值的实物为主要依据, 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 经过处理的部分要和整体相协调, 并具有可识别性, 所有修复的部分都应有详细的记录档案和永久的年代标志。
   3.维修设计中须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构造、原构件。对构件的更换必须掌握在最小的限度, 凡是能加固使用的原构件, 均应予以保存; 确实无法使用但具备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构件应予以拆除后妥善保护。特别是对于栏板、望柱, 要尽可能地搜集和使用原来的构件。
   4.保持传统的工艺和技术。保护工作中要研究和使用传统的工艺和技术, 仅在必须的情况下可补充利用新的技术和材料, 并且必须在隐蔽部位方可使用, 所有的新材料和新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验证是有效的, 对文物古迹是无害的。如桥面铺设防水层以及驳岸的修缮加固等, 内部可以使用新的防水及补强材料。
5. 加强对环境质量、水文及桥体安全等方面日常的监测, 提出控制性指标, 如水质污染、酸碱度变化对桥体砌石的腐蚀, 重型车辆通行对桥体拱券的重压损伤等。

六、云溪桥保护措施

   基于对云溪桥的详细勘察及对现状的研究分析, 对其保护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整体环境。清理卫河河道淤积, 拆迁影响云溪桥整体环境的后建构筑物, 主要是桥东侧南北占压雁翅及驳岸的民居, 修复雁翅及驳岸, 治理污染源, 改善卫河水质。
   2.桥面。云溪桥维修时先依照各拱券的弧度制作木拱盔, 木拱盔弧面与拱券的底面平稳结合, 下面以间距为0.6 米的钢管支顶牢固, 最终木拱盔要承载拱券以上部分的荷载。拱券支顶牢固后, 在桥券两侧须用钢管向内支顶拱券, 以免外张的券石在解除负荷后向外倾斜。拱盔制作完成后, 揭开桥面铺石重铺, 降低两侧被垫高的部分, 最终恢复原桥面中间高两侧低略有拱起的形制。(图八) 施工过程中桥面石应编号, 按原样依次回铺。桥西引桥揭除后铺柏油路面, 按桥面石料样式和色彩重铺, 引桥长度参考桥东引桥长度。桥面石按原尺寸及原铺砌方法进行铺筑, 石下建议增设防水层, 以解决桥面渗漏及灰浆流失的状况。

   3.拱券。( 图九) 桥顶揭开后, 将外闪券面石拆下重新归安, 回砌时使用传统的白灰砂浆, 券面石与内侧券石使用铁牵拉加固。桥体拱券砌石间原白灰浆因桥面渗漏而流失严重,桥面揭开后要加压补注。清理桥身植物, 局部由植物根系生长造成砌石外鼓的, 清理植物后石块归安回砌。

   4.栏杆。拆除后砌筑的钢筋混凝土栏杆, 补配地袱石。尚存有少量原栏板、望柱, 现作为地袱石铺在钢筋混凝土栏杆下, 保护工作中应将这些栏板、望柱收集起来, 对断裂的进行粘补, 对缺失的进行补配, 并集中使用于桥的中部, 其余缺少的部分依原样式进行制作补配。
   5.雁翅。云溪桥桥西雁翅局部外鼓或脱落的石块回砌, 砌浆可使用水泥砂浆, 白灰勾缝。桥东雁翅拆除占压民居后进行恢复砌筑, 砌石规格、砌筑方法按照桥西雁翅实施。
   6.驳岸。云溪桥桥西驳岸局部外鼓变形的拆除重砌, 坍塌的以相同石料重新砌筑。桥东驳岸拆除占压民居后恢复重砌, 砌石规格、砌筑工艺参照桥西驳岸实施。砌筑时砌浆使用水泥砂浆, 白灰勾缝, 错位设置渗水孔, 中间设置拉结石, 深人石墙背面土体, 上下层拉结石错位布置。驳岸基础尚存的在其上直接垒砌; 若基础已毁, 则按照原做法重做基础, 基础下土夯实后可增设0.2 米厚混凝土垫层。
   7.拆除过程中出现断裂及破损的石构件, 应清理干净后用环氧树脂粘接继续使用, 配料比为环氧树脂:二甲苯:乙二胺=l00:40:8 。
   8.桥两侧设置障碍物, 对桥上通行车辆进行控制和监管, 从文物安全出发, 严禁大型车辆及5 吨以上货车通行。
   9.加强对云溪桥特别是桥墩、拱券等承重部位的日常安全检测和监护。

(致谢: 在对云溪桥进行调查及保护研究工作中, 河南省古建所吕军辉、张毫、李丹、任克彬等同志及郑州大学马清文博士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协助,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原文发表于2013.12.12.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