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3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59-61条文干姜附子汤)

 文文ap25 2022-05-05 发布于山东

“张胜兵中医”

讲课录音:

讲课录音文字版:

张胜兵品《伤寒

43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59-61条文干姜附子汤)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427号星期三,现在是早上的六点半,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干姜附子汤

昼日烦躁夜安详

脉微无表热不强。

附子生用干姜随,

一次顿服挽残阳。

今天我们讲方剂之前我们每一首方剂啊,都有一首诗词歌赋,但是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讲新的方剂了,终于呢,今天讲到了61条有一个干姜附子汤,但是在61条之前,有5960另外的两条条文我们需要讲,所以呢,我们今天讲596061三条条文。

我们先看一下596061三条条文的原文。

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好,那么这三条条文呢,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下之后,复发汗出现的一些情况,其中第59条是必自愈,第59条是不需要治的,可以自己好。第60条是内外俱虚,但是,张仲景并没有给方药。第61条是干姜附子汤证那么这三条条文为什么一起讲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前提条件是一样,都是在下之后复发汗而出现的情况。而下之后复发汗出现的情况呢,它有三种不同的条文来表述:第59条说,不用治,必自愈;第60内外俱虚,没有给方剂;第61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他用了干姜附子汤,但是它们的前提条件是一样的,都是下之后,复发汗。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下之后,复发汗,有的自愈了,有的内外俱虚了,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干姜附子汤证的危重证候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联系上下文。

好,我们看一下,59条之前,有一个5858条呢,他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而第59条呢,它的前提条件虽然有大下之后,复发汗。但是它结尾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必自愈,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这59条是连接着58条,讲的是自愈,虽然它是大下之后复发汗,但是呢,它仍然存在着阴阳自和的这种情况,因此他必自愈。

59条过后呢,就突然来了60条和61条,而且一条比一条严重60条下之后,复发汗他出现了什么?出现了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而第61条呢,就更严重,虽然说前提条件也是下之后,复发汗。但是,他已经出现了昼日烦躁,不得眠的这个危重证候的干姜附子汤证,说明什么?说明59条是承上启下的一条条文,上是承着58条条文,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下是6061条两条条文。

那么,第59条既然是承上启下的这么一个条文的话,那么有的人就问了,第59条是大下之后,复发汗,而第60条和第61条,没有这个大字,是下之后,复发汗。那么为什么第60和第61条都要比第59条严重呢?

59大下之后,复发汗,最后来一个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第60条没有大下,只有下之后,复发汗,结果他出现了内外俱虚。第61条更严重,下之后,复发汗,结果出现了危重证候——干姜附子汤证。所以呀,有的人如果只是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的话,就会懵啦,第59条应该最严重啊他大下之后嘛60、第61条没有大下,反倒越来越严重张仲景是不是搞错了呀?其实这他根本没有搞错,只是我们容易理解错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用了省略文法,他省略了一些前提条件之后,让你看起来好像这三条有一些矛盾,其实并不矛盾那么如何不矛盾呢?且听接下来的分解。

好,那么,为了了解为什么第59条是大下之后,复发汗,反而可以自愈,第60、第61条没有大下,只是下之后,复发汗,反而越来越严重呢?那么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是张仲景在这个这三条条文的前面都省略了一些内容,那么我现在把它补齐,跟大家补齐之后,大家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是这样呢

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但是后面却可以自愈,说明什么?说明虽然他大下之后又复发汗,小便不利,亡津液故也,津液可能损伤了,但是,这一条条文的前提是通过大下后,复发汗之后,病邪基本上已经去了。只是出现了津液流失和损伤而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呢,人体通过自我的身体调节,津液得到恢复,阴阳可以自和就自愈了,因此就根本不用去治疗它,它就可以自愈。

那么我们往前推一推,他为什么会大下之后,复发汗,仅仅只是亡了一下津液,它本身的疾病竟然治好了呢?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这一条条文的前提条件是本身它就是太阳阳明合病,也就是说本身它既有外寒,又有内实,外寒内实,太阳阳明合病。而且这条条文的前提条件是这个人是很强壮的,如果不强壮是经不起大下和复发汗的。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张仲景省略了前提条件,省略的前提条件是一个比较强壮的人,太阳阳明合病,外寒内实,那么用了大下,这个大下呢,大概是大承气汤之类的,用大承气汤解除了阳明腑实证,然后再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发了汗,结果呢,他的太阳和阳明病都解除了,唯独剩下了小便不利,这是因为津液流失过多。

那么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说,这样强壮的人,太阳阳明合病,按照道理啊,强人伤寒发其汗,应该先解表后攻里的。但是呢,有可能是这个人他的里证比较急,就是阳明比较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痛证啊,或者急腹证之类的,于是乎呢,他就首先用了大下的方法,比如说大承气汤之类的啊,先解决了急证,然后再发汗,于是乎呢,就出现了由于大下和复发汗亡津液,就是这个“亡”并不是把津液搞没了的意思,而是流失了津液,这个亡是流失的意思啊,并不是没有了。

那么再强壮的人,经过了大下和发汗之后,津液多多少少都会流失一些,而出现了新的症状就是小便不利,但是这个小便不利呢,是由于下和汗之后津液流失导致的,因此啊,不需要治疗,那么我们只需要什么呢?适当的喝点水呀,或者吃点稀饭啊。那么这些津液就可以恢复,津液恢复之后,就出现我们58条所讲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所以他自己就好了。

所以第59条虽为大下之后复发汗,但是他的前提是一个强壮的人感受了太阳阳明合病,因此他并不会出现危重证候。他不仅不出现危重证候,他仅仅只是会流失一些津液,那么,通过自我的调节或者适当的饮食来调理,阴阳就可自和,就能自愈。这就是为什么第59条,有一个大下的原因,大下必有大实,而只有强壮的人,经过了大下和又发汗之后,复发汗之后啊,才不会产生其他变证,而仅仅只是伤了一点津液,因此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而由于它的这个自愈和第58条是吻合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承上,这条条文有承上的功能。由于第60条、第61条都有下之后,复发汗,因为我们说这第59条条有启下的功能。因此,纵观全局,我认为第59条是承上启下的一条条文。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一条条文呢?有可能它是一个《金匮要略》里所说的厚朴七物汤证厚朴七物汤呢这个方子表里双解,太阳阳明,表里双解。那么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的原文,它说:“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那么这个厚朴七物汤呢就是太阳阳明合病的这种情况,但是呢,它的这个腹满和发热同时出现了,就是表里都有,都出现了病,就表寒内实吧,那么就选用了一个表里双解,叫厚朴七物汤。厚朴七物汤其实是厚朴三物汤加桂枝汤去芍药,你也可以认为是小承气汤和桂枝汤合在一起,去掉芍药组成的,只是药物剂量有所变化。为什么用厚朴来命名呢?因为这个方剂里面的厚朴独大,厚朴有几十克,它的重点仍然在什么?在阳明而不在太阳,因为它腹满严重嘛,因此它的重点仍然是在里。我们说强人伤寒发其汗,如果说这个身体强壮的人,以表证为主的我们肯定是发汗,但是他的主要矛盾是以里证为主的,那么就要先治里了。

如果是表里同病,而表里它们病的程度都差不多,就可以表里双解。表里双解,比方说厚朴七物汤,它就是一个表里双解的,所以呢,这第59条,很有点厚朴七物汤的味道,但是医者采用了大下之后,就先用大承气汤啊,再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来发汗,从而导致了亡津液,由于这个病人比较强壮,因此他仅仅只是流失了一些津液,如果这个病人是厚朴七物汤证,表里双解就用厚朴七物汤的话,可能不会出现亡津液的情况,可能就直接就愈了。

现在他先用了大承气汤,后用了发汗的方法,桂枝汤或者麻黄汤,导致流失了津液。因此啊,就出现了一些麻烦,这些麻烦就什么呢?就是津液亡失过多,但是即便如此,张仲景说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意思就是说什么呢,这个人很强壮嘛,这个表证和里证都已经解决了,现在就是留了点副作用什么呢?就是津液流失过多,这个时候不需要治疗,调理调理,自己调养调养,阴阳自和,必自愈,就这么个意思。

我有必要猜测一下的是,很有可能是用了大承气汤之后,直接用了麻黄汤,或者过用了桂枝汤才会亡津液,为什么呢?因为麻黄汤发汗厉害啊,比这个桂枝汤强,它是发汗峻剂,因此它更容易亡津液,而桂枝汤呢,它里面有芍药,所以呢,他亡津液的可能性会偏小,因为芍药本身就可以什么,就可以补津液、养阴,而且神农本草经说芍药还能利小便,所以呢,这个复发汗的可能性要么就是用了麻黄汤的峻剂,导致发汗太过而津液不足,因此小便不利,要么就桂枝汤用的太过,如果没有用的太过,他不容易亡津液。

那么我们把这些前提条件一加,再通过《金匮要略》的条文再一互参,我们就会发现,哦,原来第59条它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强壮的人出现了太阳阳明合病,用了大下和复发汗呢,仅仅伤及了一点津液,可以自愈但是第60条和第61条,就没这么幸运了,为什么呢?且看第60条原文。

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都没有出现内外俱虚,第60条没有大字啦,下之后,复发汗他竟然内外俱虚了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在这里也省略了一个前提条件是什么呢?是阳虚之人,素有阳虚之人。如果说平时就是阳虚的人,怕冷的人,那么你不需要大下,你只需要下之后再发个汗,它就可以出现什么内外俱虚。所以第60条的前提条件,这个人已经不是强壮的人了,是一个阳虚的人。

那么这个阳虚的人用了攻下的办法治疗之后,已经损伤了机体的阳气和阴液复发汗,那么再用发汗的方法来攻其表,必然会导致什么?阳气、阴液会更伤,内外都会虚。由于全身的这个阳虚,机表失于濡养,因此呢,失去了这个阳气的温煦啊。失去温煦啊,不是濡养濡养是阴液濡养啊。失去了温煦,阳气的温煦,那么就会出现什么?必振寒。振寒是什么?是振栗而恶寒,这是表寒的意思,那么由于阳气已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这个时候什么?脉道就不能充盈,因此脉微细。

那么这个通过我们总体分析之后啊,他虽然是先下后汗,阴阳两伤,但从振寒呐,这个脉微细呀,这些来分析的话,他是以阳虚为主,阴虚为辅,或者说阴阳气血俱虚,但是,以阳虚为代表、为典型的这么一个情况。那么这条条文呢?张仲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治疗方药,但是呢,我们可以通过《伤寒论》里面治疗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的方药来进行治疗

如果说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的轻证,我们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啊。因为桂枝汤里面有芍药,能养阴啊,加了附子,因为桂枝汤本来就能阴阳两补嘛,加了附子之后,那么就补阳的程度就加重啦,所以呢,是可以参考用桂枝加附子汤的,是轻证。如果重证呢,就是以阳虚为主,阴虚为辅,阴阳气血都虚的重一点的证,我们可以考虑用茯苓四逆汤。

因为这个茯苓四逆汤是四逆汤加茯苓和人参组成四逆汤呢,本来是治疗这个阳虚为主的稍微重一点的证,但是呢,既然这里还要兼顾阴液,所以我们就要加人参茯苓啦这里的人参是可以养阴的啊。我之前在讲课当中多次讲过,这《伤寒论》里的人参和我们现在的人参不同。我们现在的人参呢,它以补气为主养阴呢,那么我们现在用的西洋参但是张仲景呢,那个时候的人参是山西上党地区的人参,它介于人参和西洋参之间,张仲景的人参是可以益气养阴的啊,我再啰嗦一遍。

因此,我们这里用茯苓四逆汤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它是重证的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要矛盾的,因此我们用了四逆汤加茯苓人参,叫茯苓四逆汤。

那么我们看第61条,第61;他就什么是?更严重了。他说:“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二两,附子一枚,生用,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请注意啊,顿服顿服是指什么?是一副药一次性喝完,根本不用分几次,也就是说它干姜和附子的用量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它却是一次性喝完说明了什么?说明它在这个地方是属于急证啊,这个阳虚的太严重了。

那么第61条呢,就比第60条更严重,虽然它也是用了下之后,复发汗。并没有大下,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它的前提条件是,这一条的条文的前面应该是省略了肾阳很虚的人,因为肾阳为元阳嘛,这种情况一般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就是阳虚很严重的老年人,那么阳虚很严重的老年人,你用了下法,再用汗法,那么,本来下法之后就损伤了机体的阳气和阴液,你再用汗法以攻其表,必然会导致什么?阳气阴液更伤,内外俱虚。

这个呢,其实已经和第60条是一样的,但是呢,他却比60条产生的结果更严重,为什么?很有可能第60条是一个阳虚的中年人,而第61条是一个阳虚的老年人。老年人经不起折腾啊,有可能是阳虚很重的老年人啊,也有可能是阳虚很重的非老年人,我只是为了让大家更便于理解。啊,那么他阳虚很重呢,这个攻下发汗,出现了内外俱虚、阴阳两伤。但是呢,第61条呢,这个阳虚更严重,因此啊,他伤及到了元阳。

那么他就出现了临床表现是什么?昼日烦躁不得眠,那么昼日烦躁不得眠,是不是有热呢?非也,没有热为什么呢?因为它说的很清楚,不呕,不渴,无表证。不呕证明他没有少阳证。不渴证明他没有阳明证。无表证,证明他没有太阳证。说白了是什么,就是三阳病都没有,剩下的就只能是阴证了,所以啊,我们立刻就会联想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个病是阴证,不是阳证。于是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那为什么昼日烦躁,夜而安静呢?会出现这种情况啊?因为这是一个少阴病,肾阳虚的太严重,而且呢,由于攻下和发汗,本来肾阳虚很严重,你这样搞了之后,伤的更厉害了,于是乎这个人就出现了什么?就出现了这个元阳、虚阳它有脱离命门之势,就开始出现向上浮越的这一种真寒而假热,只是这个假热是身无大热而已,如果身有大热,那就不是干姜附子汤了啊。

身无大热的真寒假热,元阳浮越的这么一种情况,那么为什么白天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呢?因为白天属阳,根据这个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借助了自然界中的阳气,因为人体的阳气现在已经很弱了。那么在白天呢,还可以借助一下自然界的阳气,勉强能与什么?与阴寒相争。因为你的阳气都已经快脱离命门了,你里面只剩下阴了,而阴的表现是寒,所以这里的阳气借助了自然界中的阳气,人体的微弱的阳气借助自然界中的阳气,在白天啊,借助了自然界的阳气,勉强与阴寒相争。

由于你是勉强与它相争,因此啊,就会出现阳和阴在相争的过程当中的一种表现,那么这种表现在人体身上就会是什么?就会是烦躁不得眠,这是一种弱阳与阴寒勉强相争的这种局面产生的临床表现,叫昼日烦躁不得眠那么为什么夜而安静呢?因为夜里属阴,自然界的阴气偏盛,根据天人相应呢,你这个人体阳气本来就衰了。人体本身就是阴盛阳衰,这个时候晚上又属阴,那么你那个勉强那点残阳、那点弱阳如何与之相争呢?与这个阴寒相争呢?那肯定争不了。

既然实力悬殊这么大,你这个弱阳与这个阴寒争不了,争不了就怎么办呢?争不了就只能乖乖的听话喽。于是乎就夜而安静,没有躁动不安为什么会躁动不安?那还是有想法,与之相争,现在实力悬殊太大,争不赢了,算了哟。又夜而安静,不跟你争了,那么这个夜而安静,是不是真正的安静呢?非也,它只是阳气太弱,根本就没有资格和实力与阴相争,于是乎就出现了一种萎靡不振的夜而安静的假象。

夜而安静是假象,其实是萎靡不振啊,就是阴盛阳衰嘛,就相当于家人的男女啊,老公怕老婆,老婆很强势,老公在家里呢,没什么地位,老婆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叫什么?叫夜而安静这叫什么?这叫萎靡不振。当然,我这只是打个例子啊,并没有歧视我们女性,我们女性也能顶半边天呢。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就用夫妻关系打个比方啊,就是一个很怕老婆的男人,在家里呢,他会没有脾气,很安静,因为他没有实力。这个阳啊,这个弱阳,没有实力与这个阴,与这个强阴啊,弱阳无以与强阴相争,因此它就夜而安静,因为晚上属阴,它本来就强,自然界中它来了一部分阴来帮他的忙,那你怎么敌得过呢?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个男人虽然弱小,但是还可以与阴相争呢?那是由于在有其他人帮忙的情况下,比方说你夫人的这个父亲,也就是你的岳父大人你的岳父大人属阳嘛,是不是?岳父大人是男人吗?那么你岳父大人来的时候呢,你夫人多少给他点面子,这个时候,你还可以勉强与你夫人相争,出现烦躁不得眠。你岳父大人一走,对不起,你夜而安静了,没人帮你嘛,因为你是个弱阳,而你夫人是个什么?是一个强阴或者阴,阴很多啊,就这么个比方啊,这样很容易理解吧。

正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那么这个其实是少阴阳衰比较严重啊,在这种情况之下,而且还有啊,他说了脉沉微,身无大热者,那么这个时候就,身无大热,就说明他什么,说明他是有热,小热而已嘛。但这个热呢,既不是阳明的大热,也不是太阳少阳的热,而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虚阳无以依附,开始脱离命门,逐渐向上、向外浮越,出现了真寒假热的证候。

这种轻微的发热,使虚阳浮越于外的征象,生死命悬一线之间,说白了是危重之候,但是正因为还有身热,说明阳气呢还没有跑光,仍可以来救他。在这种危急关头啊,张仲景就赶紧的用辛热纯阳之干姜和生附子,小剂量单刀直入,力挽狂澜于即,力挽狂澜,将这个阳气赶紧的拉回来,因此这个地方用的是干姜附子汤,而且是顿服,就是一剂药一次性当场喝完为什么?因为他在急救。

那么干姜附子汤加了甘草之后啊,加了炙甘草之后就是四逆汤但是四逆汤不能急救,为什么?因为甘草加进去了之后啊,反倒甘缓,慢了,在这里呢,直接用附子干姜,单刀直入,去掉了甘草,因此啊,干姜附子在没有甘草的情况下叫干姜附子汤,它可以急救,加了甘草它叫四逆汤,反倒不能急救。

但是我们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个四逆汤,这个干姜附子汤喝完之后,一次喝完之后啊,就要改用四逆汤或者是茯苓四逆汤了为什么呢?当你把这个阳救回来之后啊,力狂澜嘛,力挽狂澜之后这个干姜附子汤就不能用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太温、太猛,它是急救的,如果继续用它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伤阴因此啊,我们就改用了,如果阳救回来啊,虚阳已经救回来了,就可以用四逆汤或者茯苓四逆汤来善后所以这个干姜附子汤是急救用的,平时用的时候基本上都加了炙甘草,就成了四逆汤。

所以我在讲课之前,有一首诗歌干姜附子汤的诗,昼日烦躁夜安详,那么这个安详其实呢,打了引号啊,他并不是有多安详,而是什么?是萎靡不振啊。弱阳无以与这个阴寒相争的一种萎靡状态昼日烦躁夜安详,脉微无表热不强。附子用干姜随,一次顿服挽残阳意思就是说白天是烦躁的,晚上是萎靡不振的。脉象呢,又这个很弱,很微很细,没有表证,而且还发热,热呢,并不是很厉害,是低热、小热,因此叫热不强。

这个干姜附子汤是急救的,所以这个附子啊。附子用干姜随另外由于他急救呢,熬完药之后就不要分多次喝了,一次性喝完叫顿服,一次顿服挽残阳,这是在挽救残阳,就是仅剩的那么一点阳气了。因此这个诗歌的全文是:昼日烦躁夜安详,脉微无表热不强,附子生用干姜随,一次顿服挽残阳。这是我今天早上刚刚写的诗。

那么关于这个干姜附子汤啊,这个有一些大学为了证明,或者说为了区别干姜附子汤和这个四逆汤它们究竟有哪些区别?是不是张仲景所说的没有了甘草之后啊,这个干姜附子汤是急救啊,有了甘草之后反倒不能急救,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啊,相关大学做了相关的实验他做了个什么实验呢?把这个青蛙的心脏做实验,把青蛙的心脏呢用什么方法呢?他用了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对离体的蛙心,它的这个心脏的搏动的频率和搏动的幅度来进行观测

结果发现什么呢?发现干姜附子汤可以迅速的使离体的蛙心的搏动的频率加快,搏动的幅度增加,但是这个药效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随后就伴有心力衰竭。而用了四逆汤之后呢?就出现了这一个效应,这个效应的时间就明显的就长一些。蛙心的波动频率增快,波动的幅度增强的强烈的程度呢,都比干姜附子汤要弱,但是它持续的时间更长、更久,而且随后并不伴有心力衰竭的现象。

那么这两个方子啊,干姜附子汤和这个四逆汤,仅仅只是因为炙甘草的区别,那么为什么出现了这个实验数据的差距呢?因此啊,这些大学的研究人员就不得不佩服张仲景,佩服到五体投地,于是乎就总结出了这个甘缓的药物,特别是这个炙甘草,它在方剂中的作用,通过我们这个大学实验室里啊,他说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这个炙甘草可以使整个方剂的作用和缓。

第二,它可以使整个方子的这个药效时间延长。

第三,可以使这个药物出现的效应时间后延。

第四,它能够不过多的消耗人体的正气,也就是说,它具有保护正气的作用。

因此,如果病情需要急救,就不能用甘缓的药物炙甘草,那么急救之后要继续治疗的话,那就必须要配甘缓的药物来巩固疗效了。

因此啊,这第61条条文,我们用了干姜附子汤顿服之后,如果残阳已经被挽回来了,这个时候呢,没有危重的现象之后就立马改用四逆汤,因为它里面有甘草嘛,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或者是茯苓四逆汤,因为这个避免伤阴太重,干姜、附子太辛热了,虽然急救了残阳,但它有可能伤阴,因此我们得加一点生津的药,所以四逆汤里面可以加茯苓、人参,称之为茯苓四逆汤,它的补益作用会更强,所以一步一步来,说明了什么?说明张仲景根本就不用做离体蛙的这一个心脏搏动的实验,早就知道了干姜附子汤、四逆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等它们的区别。

那么由于这些方子呀,都属于四逆辈啊,我刚才讲了很多四逆辈的方剂,它是少阴病里面要重点讲的,因此在这里呢,我就不展开讲了,以后一定会重点讲这个四逆辈的方剂,因为四逆的方剂是《伤寒论》里面,方剂系列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甚至后世医家因为四逆辈的这一个神效,创了所谓的火神派啊当然火神派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它是一个善用附子的流派,那么这个流派一定要辨证准确才能用哦,辨证不准确,你随便瞎用火神派的方子,那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哦,一定要辨证好再用啊。火神派也好,四逆辈也好,一定要辨证好。

那么第61条,如果我们再引申一点的话,如果说一个老年人他肾阳很虚,说白了就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免疫力、抵抗力低,不如年轻人,甚至他还伴有一些基础病,那么如果他们感受了病邪,比方说新冠,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出现重证。出现什么样的重证呢?出现少阴病的重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出现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的抢救,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什么,导致阴阳离绝而亡,阳气呢,很容易就会被消耗掉。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流感的死亡率一直都存在的原因为什么?因为普通的感冒,身强力壮的人没有引发其他的这一个严重情况,甚至有一些自愈。比方说第58条所说的阴阳自和的必自愈,那么有些人不需要用药就自愈。那么有一些人呢,即便是用了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情况,但是只要他身体足够强壮,他仍然能自愈。比方说,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这是强壮的人,是吧但是有些人呢,他身体不行,身体底子不行,就会出现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的第60条。这个时候呢,你可以认为他是第61条的轻证啊,它可以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或者茯苓四逆汤汤等等,它还可以救治。如果身体更弱一些,那么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西医一般用什么?一般都是用肾上腺素去抢救的。

大家都知道,我研究生是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读的,当时我读的这个是心血管内科,当时我所在的科室是安徽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心血管内科病房,那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在那待了段时间有一天晚上,有一个老年人,因为我们那个病房是干部心血管内科,里面全部是干部,都是一些抗美援朝啊,或者是参加过三大战役啊,解放战争啊,抗日战争的一些国家的一些功勋人才。

那么这一个科室里面呢,住了好多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其中有一天呢,就有一个老爷爷,他就出现了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种情况,但是他并不是用了下之后,复发汗,因为当时在病房里很少用这个中药。基本上都是以西药为主啊,所以当时我在那个地方待着,勉强学了一些西医但是呢,我心仍然是向往着纯中医,因此后来我直接的就没有弄西医啊,虽然说我读的研究生是中医西医来治疗心脏病的。

那么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位老爷爷就出现了昼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的危重证候。那天晚上的时候啊,那个老爷爷就因为几次出现昼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而最后呢,就出现了阴阳离决的情况。现在我想起来,那天晚上之前发生的事情就已经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的干姜附子汤证。可惜的是当时我们的科室里面除了我以外,他们都不开中药,他们把中药都交给我,他们用西药。

所以啊,在查房的时候,我是第一个用纯中医查房,第一个用纯中医来跟主任开会的第一个研究生吧,当时应该是因为每周都要查房嘛,然后他们说,啊,这里来了一个张胜兵,他中医很厉害,要不这样,我们这么多张病床,让他一个人全部写中医病历,用中医病历来查房,所以我做了一些这种事情,用纯中医的病历去查房啊,印象很深刻因为当时所有人都听我一个人在讲,我用中医把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都分析了,可惜当时我只是研究生,并没有资格去给他们开药啊,当然他们让我开,他们自己签名的话还是可以开的啊,但是这个病人由于是危重病,他们根本就没有让我开。

那么这个老爷爷呢,他在那天晚上去世了,我们的医生用的就是什么?就是肾上腺素,来给他抢救,他用了好几次肾上腺素,最后还是去世了但是我想了一下,他前几天就已经出现了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的这些情况,当时如果用干姜附子汤,再用四逆汤,再用茯苓四逆汤,是不是他就还可以活一段时间,因为他已经病重了啊,他在我们干部心血管内科待了很久,应该待了几年吧,就是我们科室相当于他在保命,因为他是干部吗,他都是国家报销的因此他住在我们那个病房,我的病房条件特别好。还有一室一厅的,电视机啊,一室一厅,啥都有,跟酒店差不多的那种,而且我每天去查房,每个星期大查房。

那么我回想起这例病案,我在想干姜附子汤用了之后再用四逆汤,再用茯苓四逆汤,慢慢调理嘛但是如果错过了干姜附子汤证,那么很有可能他就会在晚上去世,是为什么呢?因为晚上属阴,他的阳已经没多少了,这种人死一定会死在晚上,晚上最后一点残阳被阴彻底的欺负,让他无所依,最后阴阳离绝,阳亡,亡阳而去世。这呢,大家可以,如果有在医院或者重证病房的经历,大家可以去总结一下,但凡阳虚之人呐,晚上死的多。为什么晚上死呢?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晚上属阴,根据天人相应,那么阴气本来就很盛,再加上这个自然界中的阴气,那么你那点残阳,如果不急救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什么?很容易就会出现阳脱而亡,这个时候你用多少肾上腺素都是徒劳而无功。

那么596061这三条条文我们就已经讲完了,现在我们总结翻译一下啊,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这个时候再翻译的话,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这句话是承上启下,承第58条自愈,启下第60条、61条,那么这条条文的意思是,当然它省略了一个前提条件啊。就是强壮的人感受了太阳阳明合病,医生用了大下的方法之后,又用了发汗的方法,这个时候呢,表证和里证都已解除,唯独剩下小便不利,当然这个剩下小便不利是产生了新的变证啊,新的病证以前没有小便不利啊,就是病表证、里证都去,唯见小便不利,就是出现小便短少,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下和汗流失了津液,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我们通过适当的饮热水呀,或者是喝一点稀饭啊,让阴阳自和啊,这个津液得以补充,小便自然就通利,小便通利必然会自愈啊。这是第59条。

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这一条呢,他有个前提条件,就是素体阳虚之人呐,如果误用了下法和汗法,误用了下法,再用汗法,就会导致什么呢?导致表里阴阳俱虚,出现振栗恶寒、脉微细这些临床表现。

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那么这一条是指什么呢?它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指平时肾阳很虚的这一类人,当然这样的人可能老年人居多啊,通过误用了下法,再用了汗法,而出现什么呢?出现白天烦躁,不能睡,晚上反而安静、萎靡不振,没有出现呕,也不渴,也没有表证。脉象沉微啊,身有热,但是并不大热的这种阳脱之证,用什么呢?用干姜附子汤来急救。

好,那么,如果我们这样去讲解这个59条到第61条的话,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呢?没有了吧,是不是非常的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且还能解释我们平时生活当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呢?

因此啊,学习贵在什么呢?贵在统揽全局。如果我们没有看到第59条和58条的联系,我们就不会知道它这里是为了说明了必自愈的条件啊,就是阴阳自和的条件,肯定是要身体强壮啊,是吧?你让他身体太虚了,你想自愈呢,怎么可能呢?是吧你一个阳都已经快脱了,都快亡阳的人了,你还想他阴阳自和而自愈,那是不可能的自愈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那这是第59条。第60、第61条就是指身身体不强壮的人,阳虚的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那么他们用了这些办法之后啊,下法、汗法之后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如何治疗。

好,那么,通过对这三节的三段条文的这个讲解,596061条,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给大家一点启示、启发那么我们在解读条文的时候,一定要去深刻的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条文当中是否有省略的一些条件,或者是省略的一些隐含的意思啊,需要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去诠释它,去填补它,去完善它。

正所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这个文章本来就不是这个,是天然而成啊,这个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那么这个天成呢天成并不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基于什么长期积累起来的灵感和深入的思考,而偶然被捕捉到而已。因此啊,这个灵感就是长时间的积累和瞬间的爆发。

那么我们学习也是这样的,如果说你学习没有长时间的去有这种联系上下文的这种习惯,这种思考方式,那么你在学习一条条文的时候,你仅仅只限于字面意思,没有去发现他的细节,省略的,倒装句的,插入语的,你都没有去发现。甚至你连倒装句、插入语是什么都不知道,你都没有这些知识点做书的话,你怎么可能去深刻的理解《伤寒论》的条文?你怎么可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呢?妙手偶得之是基于什么?长期积累的知识和深入的思考而产生的灵感。因此,你既要拼命的努力,又要有灵性,这样才会妙手偶得之。

好,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在手机旁的坚持守候,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我的课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我们下节课的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