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冶长篇》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莫远忧的图书馆 2022-05-05 发布于河北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子张:复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子的学生。

▲令尹[yǐn]: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子文:斗氏,名糓於菟[gòu wū tú],字子文,若敖族,楚国有名的令尹。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gòu],又读[gǔ],古代”“相同),意思是虎乳养育的

▲三:虚数。

▲已:止,罢了。

▲愠色:怨怒的神色。

▲崔子:崔杼[zhù],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

公元前548年,齐庄公与崔杼之妻东郭姜通奸,崔杼怒而杀庄公,立齐景公,自己为右相。

▲弑:古时臣杀君、子杀父母为

▲陈文子:陈完(田完)的后代,名须无,田文子,谥,齐庄公时大夫。

陈文子(田文子)——田无宇(田桓子)——田乞(田釐子或田僖子)——田恒(田成子,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是为齐平公。《宪问篇》14.21陈成子弑简公,陈成子既田成子,时年孔子七十一岁。)

▲十乘[shèng]:一乘车四匹马,十乘是四十匹马。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多次做楚国的令尹,没有喜悦的神色,多次被免职,也没有怨怒的神色。每次交接时,都会把自己的政务交代的清清楚楚,全部告诉接替他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做到忠了。子张问:这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他其他方面如何,仅仅做到忠,怎么能是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又到了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做到清了。子张说:这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他其他方面如何,仅仅做到清,怎么能是仁呢?

【学而思】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参读:

《述而篇》7.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阳货篇》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之岗位交接能做到此点也是不容易的。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参读:

《先进篇》11.24 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所谓大臣,要以仁道辅佐君主,如果仁道不能实行,宁肯辞职不干。)

《季氏篇》16.1 孔子曰:“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周任说过:'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施展才能就辞职不干。)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梁纪十四·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卢景裕本儒生,太师欢释之,召馆于家,使教诸子。景裕讲论精微,难者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而景裕神采俨然,风调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寻。性清静,历官屡有进退,无得失之色;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终日端严,如对宾客。

【译文】卢景裕本是一位读书人,太师高欢释放他之后,把他叫到家里,让他开设书塾,教自己的几个儿子。卢景裕的讲解议论精辟入微,和他辩论的人有的诋毁呵斥他,大声嚷嚷,表情严厉,言语很不礼貌,但是卢景裕依然神情庄严,风度不变,从容不迫地讲论,看不出一点情绪受到影响的痕迹。他生性喜欢清静,为官生涯中多次被提升或降职,可从来不表露出得意或失意的样子;平时,他穿劣质的衣服,吃粗陋的食物,恬淡安然,整天端庄严肃,好象老在面对宾客一样。

《礼记·曲礼下》:“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译文】为人臣之礼,在规劝国君过失时不要明言,要讲究方式、场合,不可有损其威严,如果多次规劝而国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离开他。

《礼记·表记》: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如果多次与君主意见不合,还不肯辞职离开,那肯定是贪图俸禄。即令有人说他没有这个念头,我也不信。”

《史记·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译文】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chú]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fán zǔ]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

【译文】齐国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害怕了起来,说:“孔子在鲁国执政下去,一定会称霸,一旦鲁国称霸,我们靠它最近,必然会首先来吞并我们。何不先送一些土地给他们呢?”黎鉏说:“我们先试着阻止他们一下,如果不成,再送给他们土地,这难道还算迟吗!”于是就从齐国挑选了八十个美貌女子,都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学会跳《康乐》的舞蹈,身上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一起送给鲁君。先把女乐和纹马彩车安置在鲁城南面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着便服前往观看再三,打算接受下来,就告诉鲁君以外出到各地周游视察为名,乘机整天到南门观齐国的美女和骏马,连国家的政事也懒得去管理了,子路看到这种情形便对孔子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孔子说:“鲁国现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那么我还可以留下不走”。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女子乐团,一连三天不过问政务;在郊外祭祀结束后,又违背常礼,没把烤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当天就在屯地住宿过夜。

注: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舍去了大司寇的职位,舍去了自己安逸的生活。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14.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