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 《赠别二首》(其二)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我们在解读其一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杜牧对这位豆蔻年华的少女究竟有多少感情?这其二杜牧就来回答了,来看原诗: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赏析    杜牧说,我心里是有很多感情的,表面上却好像,总是摆出无情的样子。只是在举起酒杯的那一刻,就觉得笑不起来了。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杜牧都是在写自己,因为他是赠给人家的,自然不会去写对方多情或无情。杜牧在向对方表白,自己对她是很有感情的,只是表面上没表现出来而已。本来把酒言欢,都是说说笑笑的,尤其杜牧本就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可是这回他却觉得自己笑不起来了,因为这是离别的酒。所以一旦举起分别的酒杯,人也就黯然神伤,面有悲戚,几欲落泪。女孩估计已经哭了,可是杜牧毕竟是男的,他不好意思哭,转移目标拿蜡烛说事: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杜牧说,蜡烛是有心(芯)的,却还是惋惜地告别。它就这样替人垂泪,一直到天明。

    杜牧其实说的是自己,说自己是有心的,却还是不得不惋惜地要告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就让蜡烛替他一直垂泪到天明。可见他们一起呆到了天亮。

     杜牧十年后还梦到扬州的事,“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可见他当时确实是付出了感情的。可是为什么没有带人家一起走呢?觉得那女子一定是愿意和他一起走的。可是杜牧自己做不到,以他的家世和身份,他不太可能带这样的女子回家的。所以他在《遣怀》里的最后一句说“赢得青楼薄幸名”,这句话看来是语带双关的:一方面是自嘲地掩饰,另一方面事实上也是觉得自己亏欠了一份感情。 

    不想给杜牧贴金,不过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是绝对写不出什么好诗的。所以应该承认杜牧确实是动了真情的,对人也是真诚的。所以他过了十年还会感到愧疚愁闷。另外,在《题扬州禅智寺》里,杜牧也写道“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那是杜牧离开扬州两年后,又来到扬州时写的。他是来看望弟弟的眼疾的,可是他还是想到扬州城里的事。很显然他应该是又想到这位豆蔻少女了,所以写了“谁知竹西路”。这个“谁”在内涵上恐怕是特指这个少女,谁会知道我又来到扬州了,就在竹西路这里。杜牧想起了曾经的歌舞声与吹箫声,理论上他应该要去看她的,只是他并没有去。所以这样的感情就永远留在心里,梦里和诗里了。

    那么,杜牧是不是属于那种到处留情的情种呢?看了这么多诗,似乎倒是没有看到其他的情诗。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