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注:“愍怨旷也。”

序:(“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

      诗名《上阳白发人》,“上阳”:即“上阳宫”,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南临洛水,北连禁苑,地处洛阳皇城西南、禁苑之东。洛阳上阳宫是皇帝东都第二大皇宫,其实际的社会功能是皇帝的“美女库”。】

白居易写的是这个上阳宫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宫女。在原诗下面有个注:

“愍怨旷也。”

字词典故   “愍min3” :同“悯”,怜悯,痛惜。“怨”:即“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古时称成年无夫之女为“怨女”。】“旷”:即“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古时称成年而无妻之男为“旷夫”。】“怨女旷夫”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赏析   白居易说,我只是怜惜那些大龄未婚女和大龄未婚男罢了。

    白居易的意思是,我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因为怜惜那些到了年龄很大,却没能够结婚的男女。可是他写的只是“上阳白发人”,和“旷夫”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全诗赏析后,再来探讨。接着来看序:

“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

字词典故   “天宝五载”:即746年。“专宠”:独占宠爱。“无复”:不再。“进幸”:为帝王侍寝。“六宫”:【《周礼》:“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郑玄注:“六宫者,前一宫,后五宫也,三者,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凡百二十人。”】“辄zhe2”:就,总是。“别所”:正宅以外的宅邸。“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

赏析   白居易说,天宝五年以后,杨贵妃独占宠爱,后宫的女子再也无法去为皇上侍寝了。六宫之内有美色的,总是被安置到其他的处所,上阳宫就是这样的处所之一。到了贞元年间,上阳宫中还有这样的宫女在。

    在是在,只是成了上阳白发人了。这里的“中”,应该是指上阳宫中,而不是贞元中期,否则和诗中的年纪不符合。好,来看原诗(这首诗,白居易以“上阳人”自述的方式):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赏析   上阳人说,上阳人啊上阳人!曾经的青春红颜,如今已经暗淡衰老,又有新的白发长出来了。当初来到上阳宫前,看到绿衣的监使守在宫门口,自从走进这上阳宫,身后的宫门一关,从此就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春天了。

       进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就如“张祜”诗中所写“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可是这“上阳白发人”可不仅仅是二十年哦: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字词典故  玄宗末岁”:就是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开始,那么就是755年年初。“采择”:选用。“零落”:指草木凋落;死亡,比喻人事衰颓。“年深”:时间久长。“残”:废了。

赏析   上阳人说,我是在玄宗末年年初被选入的,入宫的时候才十六岁,如今都已经六十了。当时同期一起被选入的有一百多人,长年下来,一个个地死去,只剩我这个残废的老身了。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字词典故   “教jiao4”:使,令,让。

赏析   上阳人说,回忆昔日,吞下悲伤告别亲人族人,他们把我扶入车中,教我不要哭,都说进入内宫后一定会受到皇上的恩宠的。当时的我,脸就像芙蓉花一样的娇艳,胸就像温玉一般的白皙。

      想来这“上阳人”当年也是年少无知,在众人的劝说下,对未来也充满了幻想。白居易不是在《长恨歌》里这样写吗:“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也就是说,这个“上阳人”能够被选入宫中是极其荣耀的一件事情,因为亲人族人都非常期盼她能够像杨贵妃那样光宗耀祖,而且那个时候她的脸就如芙蓉似的,胸就如温玉一般,大家都很有信心,进宫肯定会受到皇上的恩宠的,今后大家一起享福了。可事实呢?: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赏析   上阳人说,哪里想到进宫后,还没让君王见到面,就已经远远地被杨贵妃侧脸从眼角瞄到了。嫉妒地下令把我偷偷地配送到上阳宫来。从此,我的这一生就面对着这些空房子独自居住了。

     上阳人年轻时虽然非常漂亮,如果被皇上看到,也可能“三千宠爱在一身”。问题是,她遇到“行业大佬”了,直接被杨贵妃CANCEL了,被“潜规则”了。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字词典故   “寐mei4”:睡。“耿耿”:指心中不能宁贴。【《诗·邶bei4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萧萧”:零落凄凉的样子。

赏析   上阳人说,住在空荡的房子里,秋天的夜晚显得那么的长。夜那么长,却又睡不着,天又一直等不亮。残灯,映照出我背后,墙上那耿耿于怀的身影。黑雨,不断地敲打着我的寒窗,发出萧萧瑟瑟的秋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字词典故   “春日迟”:春天的太阳比较迟缓。【先秦 《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啭zhuan4”:鸟婉转地叫。“梁燕”:房梁上的燕子。

赏析   上阳人说,春天的太阳啊,为什么总是走得那么迟缓。太阳如此缓慢地行走,我独自一人坐着,天都很难熬到黑。(这倒奇怪了,前面秋夜盼着天亮,现在倒盼着天黑了?)因为现在是春天啊,上阳宫里的黄莺百般地叫着,我愁得都讨厌听到了。房梁上那成双栖息的燕子似乎在劝我,您都老了,就休要嫉妒我们了。黄莺归乡,燕子飞去,长年累月,就这么悄悄地发生着。春天过去了,秋天又来,都不记得是哪一年。

     可怜的上阳人,秋夜一个人孤独,春日又羡慕人家成双成对。长年单调的日子,真是有点“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感觉。也不是完全没有日历: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赏析    上阳人说,我面对着深宫四面的围墙,只有望向夜空的明月。那明月啊,从东走到西,有四五百回是圆的吧。(额,每月一次月圆,那么就是四五百个月了,那就是四十几年了。)如今我是宫中年纪最老的了,大家遥远地赐给我一个“尚书”的官号。

      为什么是遥赐呢?一来,上阳宫在洛阳,而皇上在长安,这“尚书”需要皇帝赐封。二来,我一直都被关在上阳宫里,谁能看得见?重重宫门隔住了外面的人和我,人家只知道这里有个老处女尚书,根本是见不到的。如果见到会是什么样呢?: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字词典故   “鞵xie2”:通“鞋”。“黛”:青黑色。“时世妆”:时髦的化妆。

赏析    上阳人说,我如今依然是穿着小头的鞋子,窄窄的衣裳。用青黛色画眉,眉毛画得很细长。外面的人是没有见到,见到应该会笑话我吧,可这都是天宝末年,最时髦的妆扮。

     那么现在的打扮是什么样的呢?上阳人也只是猜测自己应该会被笑话。在《后汉书》里有记载“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人家都已经穿大袖子的衣服了,而不是“窄衣裳”。而脸部化妆呢?白居易的《时世妆》写道:“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还有他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已经不是“眉细长”了。(下图对比“天宝”752年后至“贞元”末年803年)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赏析   上阳人说,唉,上阳人的苦最多啊,年少的时候也苦,年老的时候也苦。年少苦年老苦,两头都苦了,(给个尚书)也不能怎么样!

     此生就这么废了。“如何”本是疑问代词,怎样的意思。可是白居易加了感叹号,那就变成肯定句了,那就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不能怎么样!就是给我个尚书的官号,都不能怎么样了,这辈子两头都苦了。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

字词典故   “君”:君主,皇上。“吕向”:【唐代有名的学者、著名书法家。开元十年,招入翰林院,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李隆基要派人到各地挑选美人,充入后宫,他上奏《美人赋》以讽。李隆基接受他的批评,升他“左拾遗”。】所以说李隆基当时可能因为吕向的《美人赋》,接受了他的批评。事实后面还不是照样?白居易这最后一句,到底是反问,还是肯定?因为是用感叹号,恐怕也是肯定的意思。

赏析    白居易说,皇上不看昔日“吕向”的《美人赋》,又不看今日白居易我写的《上阳白发歌》!那还是没有用!

     看前面几篇白居易的诗,都是不带情绪的,不多发表意见的,不过好像在这首诗中,结尾部分,白居易有些激烈。我感觉这可能和白居易自身的经历有些关系,他恐怕很有提倡人身自由,有反封建的思想。在这首诗的注当中,白居易自己写道“愍怨旷也。”我只是怜惜那些大龄未婚的男女青年而已。而白居易曾经就是一个长期的“旷夫”,他到37岁才结的婚,而且是在他母亲以死相逼的情形下,才与从妹“杨虞卿”结婚。他从小有个青梅竹马的邻居“湘灵”,那是白居易的最爱,可是因为湘灵的家庭门户问题,他们的结合遭到白居易母亲的坚决反对。所以在本诗中,也许白居易在为“上阳白发人”抱不平的时候,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激发了对封建包办终身,包办婚姻思想的抗争,由此产生了激烈的情绪。而且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白居易因为从小刻苦,年纪轻轻,就已经头发全白了,所以他自己也是一个“白发人”。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