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 其四~六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绝句漫兴九首》 其四 杜甫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崒。绝句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属于近体诗。】有很多关于诗歌体裁的要求与争辩,事实上,本来就是先有文字,才有体裁的。如果过于追求表面格式,就会损毁诗歌的实质精神。就像诗的题目,其实很多诗都是无题诗,也往往是那些即兴而作的诗,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诗的题目,都是作者创作完才加上去的,这就好比我们人,大都是生出来以后,才起的名字,所以我都是以“诗名”来取代以前“诗题”的说法。好,我们来继续欣赏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的其四原诗: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赏析  杜甫说,二月的黄历已被我撕破,阳春的三月已经到来。我在渐渐地老去,还能有几回与春天的重逢。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赏析  杜甫说,不要再去想那身外无穷的事,姑且把生前这有限的酒,一杯一杯地干掉。

    老杜这里并没有借酒消愁的意思,他都抛开身外事,抛开烦恼了。

《绝句漫兴九首》 其四 杜甫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绝句漫兴九首》 其五 杜甫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来看《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原诗: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字词典故  “杖”:【拄着。】“藜”:【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赏析  杜甫说,断肠啊!江边的春天就要到尽头了。拄着藜杖,我徐步走到芳草的洲渚,立在这里眺望。

    既然已经抛开了身外事,那又何来的“肠断”呢?是啊,老杜把心思都寄托在杨柳桃李的春光里,于是柳枝条断了,他伤心,桃李花没了,他难受。这回好了,春天都要到尽头了,随着那江水远去,能不肠断吗?于是他又拄着藜杖,立于芳洲远眺。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赏析  杜甫说,看着那颠狂的柳絮随风而去,看着那轻薄的桃花逐水流走。

    老杜描写的难道仅仅是柳絮和桃花吗?不是的,那是他的青春!我们说过,老杜年轻时可是纨绔子弟,曾经心比天高的颠狂,曾经不谙世事的轻薄,如今都随风逐水地逝去。谁懂老杜心啊?还是想再提一点,当年李白和杜甫相遇,两人那么好,绝不仅仅是表面诗歌创作的问题,更是某种相近的性情。只不过当年的杜甫还在迷恋仕途,而李白已经看破了当时的官场,于是两人分道扬镳了。谁曾想,多年以后,老杜离开了官场,走向了李白的故乡。

《绝句漫兴九首》 其五 杜甫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绝句漫兴九首》 其六 杜甫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来看《绝句漫兴九首》其六原诗: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字词典故  “懒慢”:【懒惰散漫。】“无堪”:【犹言无可人意处,无可取处。】“日在”:【太阳还在。】

赏析  杜甫说,我现在真的是懒惰加散漫,一无是处,索性就不走出村子了。太阳还没下山,就呼唤着孩儿们把那个柴门给我掩上。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赏析  杜甫说,望着苍苍苔藓,喝着浊酒,这林中多宁静。碧绿的潭水,拂面的春风,野外的一切欲睡昏昏。

    此时的老杜确实无所事事,日出无事,日落而息,唯有杯中浊酒相惜。

《绝句漫兴九首》 其六 杜甫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