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 《闺怨》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名《闺怨》,“闺怨”:【闺房中的怨恨。】我们前面读了王昌龄的几首关于女子的诗,首先是宫中的嫔妃,然后是大官人的妻子,到这首是一般富贵人家的少妇。那么一般富贵人家的少妇有什么可怨的呢?我们来看原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字词典故   “凝妆”:【盛装,华丽的打扮。唐 谢偃 《新曲》:“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翠楼”:【涂饰绿漆的高楼。】

赏析  王昌龄说,闺房中的少妇从来也不知道什么叫愁,在春天的日子里,浓妆艳抹地登上了自家青绿的高楼。

    所谓“凝”,就是把液体变成固体。唐朝的化妆大概有七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厣、描斜红、涂唇脂

能够住上翠楼的,应该是豪富之家了。这样豪富人家的少妇还有什么可怨什么可愁的吗?: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字词典故  “陌头”:【路上,路旁。】“教”:【使,令,让。】“觅”:【寻找,到处寻找。】

赏析  王昌龄说,她,忽然看见那路旁的杨柳,又现出了青春的颜色,心里一揪,后悔了,当初,为什么要唆使自己的夫婿,去寻求什么封侯的路呢?

    我们前面在《青楼曲二首》的其二中读到,“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确实,夫婿封侯,作为妻子的很有面子。所以当时的唐朝应该是形成了这样的攀比之风,有不少妇女会唆使自己的丈夫,奔赴边疆,建功立业,以期封侯。因为折柳相送的习俗,想来这位少妇与她的夫婿分别之时,可能也折下了杨柳枝送给了他。如今,又一个春天来了,新的杨柳枝也长出来了,可是我的夫婿呢?他却没有回来。这下,她,后悔了。

    其实王昌龄是从前线回来的,鏖战沙场是怎么回事,他最清楚。那是在拿性命在拼在搏。要想封侯?哪那么容易,往往是皇亲国戚有点功绩,就封官封侯,一般人家,基本轮不上,长期在前线,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所以现在回过去看《青楼曲二首》的赏析,我们猜那时(汉代)能住上“青楼”的恐怕是皇亲国戚,结果人家的夫婿封侯了,还是很有道理的。本诗中,住“翠楼”的,虽也是豪富之家,却也差多了。我们读过的这些个诗人,好像就“高适”一个,快死的时候,才被封了“渤海县侯”。受妻子唆使上前线的,岑参恐怕是其中一个,他在边塞的时候道出了名句“功名衹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后来被贬官到“虢州”的时候,便是“错料一生事,蹉跎今白头。纵横皆失计,妻子也堪羞。”想封侯,真心没那么容易,只是不知愁的闺中少妇先想到的却是攀比。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