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弈缘五十年

 日月存心 2022-05-07 发布于山东省

观兖州 知天下

弈缘五十年

田德骥

1969年春,我的围棋启蒙老师程老先生因兖州武装部扩建被拆除旧居,搬到距我家仅有十几米的夏家大院,住夏家大厅的东屋一间。夏家在解放前是兖州有名气的官僚地主,祖辈是清末的进士,做过汶上县的伪县长,此大厅是夏家为官时鼎盛期所建,如考究历史,应是当时的最高标准,翘檐出厦,屋檐顶角列有五脊六兽装饰造型,据说建造时先成型,后垒墙,型有四樑十二柱托着,柱下刻有莲花宝座的石鼓柱础,仿若四方透风的凉亭,能让主家看到框架的建筑物造型,墙垒到房檐下,并不堵严,称为露檐,留给燕子做窩(筑巢),上顶排八砖,扎椽子,椽子由桐油长期浸泡,乌黑发亮,百年不朽。解放以后,夏家败落,房、地产业没收归公,仅留此房让夏家居住。夏家后人生活拮据,便自住一间,另一间租出赚点零用,文革期间不允许地主继续剥削,便将所租房收回归公,老师夫妇二人便被安排在这间归公的东间里。程老先生名讳;程宝徵,曾用名程宝澂,字子清,1902年生人,读过私塾,上过师范,文化造诣颇深,知识面极广,通文史、善书法,习篆刻、懂字画,精于棋。 

此时的我,正在兖州一中上学,周日的一天,我被老师邀至家中稍坐,室内简陋整洁,除床头角柜摆满了书籍,就只见到有一只暗红色的双层木质方型茶几,茶几下层有一对竹筐,竹筐里有着黑白两色的围棋,顺茶几往上看起,有一帧玻璃镜框,镜框里镶有一张1963年广州市职工围棋赛第一名的奖状。我好奇的摸着棋子把玩,老师说:喜欢吗?我教你下棋。随后老师问起了我的家世,老师异常激动,说是我父亲的故交,三十年代两人曾一起在天津银行共事,因日本入侵而被迫还乡,并说祖辈上还有些渊源,称呼上有悖常理,你就称我“程老”吧。从此,我成为了程老的关门弟子,程老教我历史、文学、围棋,以致教一些字画和篆刻多方面的知识,老师对我恩爱有加,其缘由不单单是他的学生,是把我视为朋友的遗孤以于潜在的义务。命运让我有缘结识了老师,我1952年生人,老师整整大我五十岁,有幸成为了忘年交,如单说年龄,老师年龄竟然大过吴清源大师一个旬头。

学校的学习,索然无味,备战备荒,挖防空洞,砸孔反孔,批刘批邓,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跟老师学习围棋和多方面的知识。此时,也时有人找老师下棋,当时有济宁商校的吴子才老师,白继川老师,县文化馆李宝亮老师,三中的白森老师,九一医院牙科主任吴公珞军医,赵龙三管理员,兖州豫剧团的编剧侯陶珠老师。 

1971年,山东矿业学院在我县大桥南凉衣井建校,有两位教授会下围棋,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一位教授叫冯予,一位姓赵 ,我同二人一一对战。经几番搏杀,竟各有胜负,两位教授颇为惊奇,小小县城,竟有人会下围棋,问我学棋经过,我就谈起了老师。不几日,两位教授前来拜访老师,老师让其三子,教授尚无胜绩,教授不免感叹;七十老人,思路竟如此清晰。一日,我与冯老师对弈,侥幸取胜,沾沾自喜.点评“打劫”过程。冯老师随即赋诗一首;书卷看余两鬓斑,更抛精力向枰间,对弈胜负亦常有,何须喋喋挂唇边,如非残棋惊“劫”扑,一盘好局岂能翻。感叹人生无常事,人逢“劫”数难胜天。我想;冯教授感叹的不是为棋局的胜负,而是为个人的“右派”身份而抒发的情感。

此期间,也有几位邻居小伙伴跟程老学棋,前院胡德建、黄立臣,东街肖守成,南街魏道桂,更有一位长者黄继平先生也到程老师家学习围棋,黄老先生是兖州有名气的推拿大家,整骨拿环,造诣颇深,四里八乡的村民凡有伤骨脱臼者,必经黄老先生治愈,老先生现已作古,其双馨手艺传给了独子黄震,黄震现已成为了有名气的整骨大家,对弈棋友也是遍于兖州。

初中毕业,我被安排在兖州农机厂参加了工作,我的介入掀起了学习围棋的热潮,同年龄段的青年工友聚在一起,用工厂常用的黑白垫钱当棋子,工作之余捉对搏杀,杀的兴起,直至深夜。当年无书无谱,也不懂布局定式,只靠手传身教,成了一代被棋友褚延生戏称为“三不”的野路子围棋帮,即不布局、不定式、不点目。但是,我那一代棋友对于传统的对弈搏杀犹长,对于边角的棋型和变化精于计算,大局观的掌控应远远高于青少年棋手,因此,农机厂也出来了几位低段棋手,例如兖州知名书法家齐心仁,当过农机厂法人代表的窦奎章,也应相当于当前少儿的强三段弱四段。当年老师也送过我两本1958年的日本围棋杂志,好似我们现在的“围棋天地”。我中文底子尚差,自然不懂日语,虽然书中也有五分之一的汉字,但不解其意,其内也有日本的高手对局,又看不懂讲评,就我那点水平,根本看不下去,书中有一页吴清源大师因病卧床住院的照片,床头柜放有一台电视机,我潜意识的便知道中日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差距有多么的大啊。

一日傍晚,老师正在给我讲棋,我突然想起了当天在车间发生的一件趣事,不禁哑然失笑,老师凝眉停顿了一会,离桌去了书柜,翻出一本书来,并翻出一页让我看,是孟子“弈秋”文,并指出以下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我知老师在批评我,我羞愧无语。老师见我难堪,推盘说:我们不讲棋了,给你讲点围棋故事。老师从谢安下棋,到东山再起的典故,由淝水之战讲到了“折屐齿”的由来。老师问我;看过“镜花缘”吗?知道作者是谁吗?我说看过,作者李汝珍。老师说;李汝珍还有另一部作品,是汇集了前人的二百余盘围棋精选对局,名曰:“受子谱”。封建社会的皇亲国戚、高官贵族、文人雅士都热衷于围棋,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四大才艺之一。因为围棋包含着广泛的哲学和文化知识。政治家说:全国一盘棋,文以棋理安邦治国;武以棋理征伐外域。你将棋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每走一步看三步、看五步,将来在纷杂的社会中处事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又一日,老师找出一本双页老版的“桃花扇”剧本让我看,当我看到剧本标题印有第一齣、第二齣的字样,我问老师:“程老,我们看戏都是第一幕、第二幕,怎么古书剧目都是第一句第二句啊?”老师未正面回答,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翰林院一大学士陪乾隆皇帝游园,看到满园的石人,大学士献殷勤,因惶恐把石人“翁仲”说成“仲翁”,乾隆一笑,让太监取笔墨来,即席成诗;分明翁仲说仲翁,昔日窗下欠夫工,枉在皇家为林翰,贬尔通州做判通。乾隆随说;“明明是石头人,你却称为二大爷,贬你不冤吧。

老师说:“一字之差,贬官三级,那字念出,不念句。”还有一次,我把“豢养”念成“圈养”,老师说:“你把养狗念成养猪,那字念豢,不念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既严肃又幽默的老人。我把书画家赵孟頫、米芾也错念过,都是老师一一纠正。

1973年的那个星期天,我正给老师下棋,敲门进来了两位客人,一中年一少年。

中年人中等身材,稍胖,戴一副眼镜,文文静静,客气的自我介绍,姓刘,是曲阜师范学校的老师;少年是刘老师的儿子刘九评,今闻程老师棋艺高深,特携子来拜学。我低头看去,小孩五官端正,非常内向,怯怯地依附在刘老师身边,我心想;小孩也就学个死活棋,岂用三十华里到兖州。程老和刘老师对话间,我问小孩:“能收完官吗?”小孩点点头,我又问:'能把死子都从棋盘上都拿下来吗?’小孩又点点头。程老吩咐说:“你们俩下一盘吧”,我欣然领命。就当时而言,除程老、李老师、白老师外,无人能赢我,我年轻气盛,遍访矿山、山拖、农机校,竟无人能敌,与这小孩对局,岂不手到擒来,我信心满满,正襟危坐,只待小孩放马过来,小孩够不到桌子,椅子上又加了一个小凳,小孩趴在桌上,欠着身子执黑先行,不温不火占角围空,不经意间,虚空竟然比我大了一些,此时空间尚大,我打入破空胸有成竹,小孩当仁不让,围追堵截,我一路逃窜,越逃路越窄,此时的我,血往上涌来,面红心跳,无奈间,恰逢“劫”争,勉强做了两个小眼,却被吃去一个大角。不好意思再去收官,推盘认输。我一生中曾输给两个九岁小儿,一是曲阜刘九评,二是兖州王天臣。当然,现在九岁五段小儿比比皆是,只是我未曾对弈。

1975年,听说吴家村有两位济南知青会下围棋,我寻去对弈,一位姓朱,另一位姓张,我记得好像叫张同绪,我摸着棋子感到怪怪的,黑子有一些破皮露黄,我问其原因,小朱笑着说:“不好意思,黄泥捏的,刷的黑漆。”朱的棋比我好些,我中盘已有些落后,只好在其角部寻事,几经折腾,走成“大猪嘴”,推盘认输。张的棋是跟朱学的,自然略差些,和我差不多,朱也曾来老师家下棋,老师评朱棋力为业余三段,当然不是现在的少儿业三。听说朱是省经委一位领导的孩子,不久被选拔上工农兵大学去了,而后张被分配到山东拖拉机厂南厂工作。1979年国庆节,山拖工会举行棋类比赛,邀我厂棋队参加,我带我厂棋友前去,我厂队员皆胜,我和作为主将的张对了一局,侥幸取胜,此时起兖州农机厂围棋名声鹊起。

文革结束,国家开始落实政策,对于在文革中和极左路线中所遭到迫害的干部职工进行平反落实。程老原是广州银行的的干部,在银行工作了近二十年,文革时期,因个人成分问题被辞退,遣返原籍兖州。说起程老去广州工作的原由,还真有些渊源,程老原是兖州四乡师的学生,他的同学王道正是一位地下共产党员,后奔赴延安。

在解放战争中战淮海、取南京,随部队继续南下,一直打到广州解放。第一任广州市长叶剑英委派王道正为广州市银行行长,并责令王道正迅速恢复广州的金融工作,王道正急于招兵买马,电函程老前往广州工作,程老欣然前往。程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在银行工作到退休年龄,因业务纯熟,负责着传帮带工作,迟迟未办理退休。文革初期,王道正被打倒,也是程老被辞退的其中原因之一。1977年,国家落实政策的春风吹到兖州,程老便书写材料,申述被辞退过程,分别投往广州政府,广州银行,但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百般无奈,程老便准备带着材料去北京中国人民银行申述。此时已到1978年,程老已是76岁老人,我实不放心,便跟随程老前往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投递材料,一位姓黄的中青年妇女接待了我们,让我们稍等听候消息,并给我们批了一张银行接待处的住宿信。北京等待的日子里,我们游历了北京的故宫、天坛公园、狮虎山动物园和北京的大街小巷,只因程老体力原因,未曾登上长城,颇感遗憾。第三天的中午,我们正在招待所吃午饭,服务员过来说,明早让我们去接访办公室听候消息。次日,我们如约到达,除上一次接待我们的那个小黄外,还有一位姓李的人事处长,李处长告知,已和广州有关部门联系,回去听结果吧。随即发给了我们两张北京到兖州的回程票,是从永定门发车的慢车票,上面还加盖了一个章;不准转卖、报销无效。火车慢悠悠的从北京开出来,站站停,过了济南,列车上的轻音乐变成了热烈的欢呼声,仔细一听,原来是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因此,这也成了我和老师一生永不忘却的节日旅程。

日子缓慢的像蜗牛爬墙,老师焦急的等待着,已近年底,终于盼来了消息,让老师前去广州办理有关退休手续。老师落实了政策,将要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广州,我送老师回广州时祝贺说:终于和儿子团聚了。老师没有一丝喜悦,幽幽的说:戏到团圆则散场。老师渊博的知识使精准的预言一言中的,1982年二月,倒风寒朔风烈烈,老师病危,住进医院,口中念我,我带着众师兄的嘱托,只身前往广州探望,我在广州住了一周,在医院服伺了老师一夜,老师尚有意识,艰难的询问我众师兄的近况,询问兖州围棋的发展,我一一着实回答,老师颇为欣慰。然而,我回兖州不到两周,接师兄信函,老师故去了,享年八十岁。

1982年夏日,一位兖州籍曲阜师范学院的学生放假回家,在校时跟同学学过围棋,听闻农机厂有人会下围棋,寻来对弈,此时我已任车间主任,工作较忙,无暇顾及,他便常和棋友齐老师对弈,周日便到我家下棋,该学生智商高,天赋好,我由取胜多,逐渐到取胜少,直至下多盘我无胜绩,这位青年学生就是在兖州围棋界称霸二十年的兖州一中的郑伯平老师。新千年伊始,兖州围棋进入了一个崭新在时代,群雄迭起,逐鹿中原,霸主更替,田齐代姜,不再一一属名。

1988年夏日,我有一次为厂出发到湖南岳阳去购买刀具,当我把刀具顺利的办完托运,我想起了六年未曾见面的师母,想起了老师和师母对我的关爱,师母1901年生人,长老师一岁,此时已是88岁老人,想当年老师家中只要做点好吃的,必然叫我去吃,或给我留下来,师母还曾送给我一枚碧绿的玉扳指。因此,我决心绕道去广州看望师母,师母见我,失声痛哭道;“当年我因病灌肠失禁,你把我背到厕所,儿子也不过如此啊”,见老人如此痛心,我也不禁流下了眼泪,我想;师母的哭述不仅是为我,而其中还应是为故去的老师。回兖后,未曾再和广州联系,两年过去了,有友人给我带来了噩耗,师母故去了。

我师兄程远1929年生人,广州银行退休,今年90岁,身体硬朗,以往时常来兖州稍居住几日,知我与老师情深,每至此必到我家叙旧。

如说起对兖州围棋发展的贡献,是程老点起了星星之火,应首推李宝亮老师使之燎原,随后的兖州高段棋手,例如郑伯平、黄林、高建国、白星等人皆受李老师的指导而成长起来,李老师一门三子棋艺皆优。在李老师的推广下,兖州围棋蓬勃发展,举行了一次次的围棋比赛,并多次和附近县市济宁、曲阜进行友谊赛、对抗赛,擂台赛、我也时有参与,成绩平平,1985年兖州工会举行了一届棋类比赛,我厂齐心仁老师参加了象棋组,拿到了象棋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围棋输给了郑、李两位老师,屈居第三。在随后的日子里,山拖厂的祖文、张殿喜、液压机厂的李建、钱云生后来居上,我自知棋艺落伍,又因厂内工作繁忙,未再参与围棋的赛事,但对于围棋的挚爱并未减弱,一些围棋爱好者也时来我家弈棋,后起之秀朱达军、曹宝森、赵文东、已故的上届围棋协会主席张福民都是兖州一线围棋手,被称为老师的我难以望其项背,也只有观棋伺候局的份了。

兖州围棋如同盛泉之水,喷薄而出,涓涓流去,随后的王传学、高居东、张志刚、徐永富、陶青做为第三梯队成为了中青年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了承上启下的接力工作,对中小学生围棋爱好者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个人退休以后,享有了更加充余的闲暇时光,并将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围棋的发展和推广,我配合围棋学校的老师走访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使得“银座”幼儿园和“东苑”幼儿园分别开办了幼儿围棋班,围棋教育并成功的进入了学校,“围棋”成为了兖州东御桥小学的校本课程。

个人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是“围棋”频道,认真观看高手的对局,仔细聆听专家的讲评,悉心体会围棋中所表现出的“中庸”、“平衡”、“舍得”,使自己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此以往,当再和同等水平棋友对局的时候,不再为孤棋逃亡而心力交瘁,不再为失去一角一地而痛心疾首,下棋不再咄咄逼人,而注重棋型,关注边角对于中心的辐射,力求简洁、明快,感到比以往下棋时轻松自如,有一种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感觉,却胜率犹长,但和少儿中高段下棋,亦有胜绩。

2014年3月,山东省第三届体育运动会隆重举行。我同济宁队友张希明、邹城队友方彤组成济宁代表队在德州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团队银牌的好成绩。

2017年3月,我同济宁队友张希明、曲阜队友张晓风组成济宁代表队在济南参加了“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的老年人围棋比赛,最终以张希明的出色表现,为我们济宁代表队赢得了团体第二名的锦旗。

以上所述个人在兖州五十年的围棋经历,仅是我和老师之间和棋友的一些琐事,不能代表兖州的围棋历史,我们设想,兖州是当年大禹钦定九州之一,是朝之重镇,必然驻守于王侯、将相、文人墨客,断然少不了文字与围棋。而后明朝建立,兖州是明鲁王朱檀的封地,从荒王陵出土的文物中有围棋便是佐证。但遍阅史书、县志,兖州围棋史竟无据可查,即无传谱'当湖’又未闻曾有“范施”,如将我所知兖州近几十年的围棋历史细述,着实汗颜,权且为以后围棋发展的过程能早一点有所记述。

围棋是启迪孩子智力的金钥匙,经专家论证,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被大多数家庭所认可,围棋普及已是水到渠成,因此,围棋学校应运而生。兖州第一所围棋学校“聂卫平围棋教室”2006年在韦园街成立,随后的“启智”“睿明”、“圣泰”、“启航”、“兖矿星光益智”、“建威”“大象”相继成立,围棋学校在兖州全面开花,硕果累累,通过这些围棋学校老师的辛勤栽培,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少年围棋爱好者,前期的五段棋手已步入了名牌大学。大隐隐于市,如细述当今兖州围棋界的高手,大都隐于各围棋学校之中,就因一个“隐”字,恕我不能一一列名,他们所在多次围棋比赛中所得到的褒奖,我亦不能一一列举,但他们对于兖州围棋普及所做出的贡献,应记入兖州围棋发展的史册,我作为老一代的围棋爱好者为此感到欣慰,特撰写此文,以记述围棋在兖州的发展,纪念我的老师在兖州围棋的一页。

现附兖州青少年围棋五段棋手名单,以姓氏笔画列下;

王天辰、王天航、王俊凯、付广宇、付东方、邓泽源、孙雪亮、冯浩洋、史兴绪、邱文斌、李光睿、刘丰瑜、刘志佳、刘志源、刘振帅、汪以航、张一驰、张文豪、张厚健、陈茂伟、赵长欣、赵宇昊、杨  硕、杨韵涵(女)、侯百度、侯欣彤、周中舵、周静雯(女)、黄隆钤、贾一凡、贾连臣、姜雨璠(女)、徐国恒、曹思硕、翟朝阳、扈宸语(女)

对于漏记名字和因多音字名字有误的围棋手致歉!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八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