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新课标03】 │ 吴欣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宝妞 2022-05-07 发布于河南

公益直播来自: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吴欣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图片

对于这一版课标,有一些重要问题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我们先来对比一下,2011年版和2022年版两版课标的目录。对比当中,我们能够发现2022年版课标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图片

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先增加了课程内容,这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

 图片

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下面我就从这5个方面展开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图片

1.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各个国家的教材当中都会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这一次的课标修订,我们重点关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

 图片

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这些内容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都有体现,老师们在阅读课标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样的一种育人导向。

 图片

比如说在课程性质部分强调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应该说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最典型的表现。

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4个学段目标的结束部分,都有一段文字标识这一个选段在育人导向上的具体要求。比如说第一学段,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应该说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四个学段目标的结束部分,都有一段文字标识这一学段在育人导向上的具体要求。

 图片

比如说第一学段: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在这些地方,我们在研读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也要关注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

图片

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包括这样5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在这五个方面当中,其中前三个方面分别具体阐释了这些主题的内涵以及他们的载体形式。在这样的一个讨论过程当中,我们就逐渐明确了,在《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当中,我们在育人导向方面,从素养型的目标到各个部分的强化,突显了育人导向的特征。

 图片

在目标的定位上,2022年版的课标,构建了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课程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这样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八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图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第一个方面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边我们可以提炼出来这样四组动词:第一组是感受与热爱;第二组是继承与弘扬;第三组是关注与参与;第四组是了解与借鉴。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里边重点培养的是学生这些方面的行为表现。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行为表现能够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

第二个方面是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四个方面当中的核心内容。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在这里边呢,我想我们要关注这样三组名词。第一组是语感和经验,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语感丰富,语感逐渐敏感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语言经验变得丰富,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品质。第二组名词是意识和能力,发展这样的一种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有自觉的能力。那第三个方面是内涵和情感,要感受的是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的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这三组就可以视为我们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图片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最后一个方面是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这里边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审美经验,学生的审美经验是在他不断地审美活动当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语言文字的美,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都是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良好的载体。第二个方面是审美能力,他要能够感受美、发现美,还要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第三个方面是他的审美观念,学生的经验和能力都要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去发展和提升。当然,审美经验和能力也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三者也是一个循环互动,互相促进的关系。

2.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

 图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这几个方面跟普通高中提出来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所区别。同样在构建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我们把他概括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对比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我们能够看到,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期待培养的核心素养要“宽”一些,涵盖的内容要广一些,更强调学生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在普通高中阶段,我们关注的内容更为“专”一些,更强调学科内在的逻辑规律,强调学生在这样一个学科学习当中,能够为下一个阶段的深造奠定基础。所以在这样的两组素养型课程目标的对照下,我们能看到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主要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我先用这张图来呈现以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发生的变化。

图片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当中,并没有课程内容的出现,采用的是阶段目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样五个内容领域,呈现了阶段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2011年版,采用的是学段目标与内容的形式,在学段目标下面,依然按照5大内容领域呈现了学习内容,在这两版课标当中还没有具体的或者说独立的课程内容的出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

 图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用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按照这样三个层面、三个类别呈现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有内在的关系。这六个学习任务群的最终呈现能够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用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图片

用六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应该说是研究的进步,也是实践的进步。

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按照这样三个层面,三个类别呈现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有内在的关系,而且这六个学习任务群的最终呈现能够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一-个变革的历程。应该说,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对于语文学习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才能够明确的架构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

这张图整体呈现了我们语文课程内容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首先是用单篇阅读以文本为纲的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在单篇阅读的时候,很多知识是碎片化的,于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开始,就有老师开始探索单元整体阅读,采用阅读单元的形式组织语文的课程内容,我们的教科书编写也采用单元编写这样的一个形式。

 图片

不管是单篇阅读,还是单元阅读,学习的主体都放在阅读上,这是由教材的编选形式和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这种课程内容选择的行式决定的。因为依循文选型教材的特质,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核心,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的地位。而语文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思等多种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沟通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共同实现学生语言经验和语言能力的这样的一个发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如果我们单纯的以阅读为中心,其实是难以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的任务的。但是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都是这样的一种倾向,在长期以来,老师们的探索也没有曝出。用单元来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这样的一个制度,那从这样的一个单元阅读,或者叫阅读单元走向学习单元,迫切需要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应该说更好的实现语文学习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关键的一环。

 图片

这一次,课标修订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可能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受到读经、讲经这样一种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非常习惯于用线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是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然后是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按照这样一种线性推进的过程来推进语文学习。在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下,我们更关注的是学习单元的构建。刚才我们讨论的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这样的一个线性推进的语文学习活动就变成了刚才说的四种学习活动互动推进的过程。

学生要学习演讲并不是先学了一组演讲词,在这组演讲词当中抽取出演讲词撰写的一般标准和一般规则,然后就按照这个规则和标准去撰写演讲词,很可能是他先生发出了要写演讲词这样的一个愿望,然后意识到写演讲。需要关注演讲的目的和对象,自己的这个观点的树立和目的和对象有关。

怎样去关注目的和对象?

他就去阅读了一组演讲词,了解到观点、目的、对象之间的关联,然后他又发现他阅读的这些演讲词里边都用了一种结构化强化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观点,他可能就会去想,我的观点如何用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通过研读不同的演讲词的结构体式,去确立自己的一个结构方式。然后在诵读和复课名家的演讲词的过程当中,他逐渐意识到这些演讲词在语言运用上有共同的规律,这些共同的规律强化了观点,增强了感情,于是他又重新去朗读自己已经拟定好的演讲词的初稿,通过不断的朗读去修订自己的演讲词。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愿望是自主发生的,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愿望,他通过调派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学习任务,于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这样的4种语文实践活动,就变成了1个互动交流的关系。学生可以以任意一个实践活动为起点,他可能会以阅读与鉴赏为起点,通过阅读与鉴赏来实现自己梳理探究后达到表达交流这样一个目的。学生可以在这4种语言实践活动当中,以任意1个活动为起点,通过这个活动带动其他的3个活动。也可以以任意一个活动为中心,通过这个活动来有机地组织其他的三类活动,这4个语文实践活动之间是什么关系?

图片

通过这个活动来有机地组织其他的三类活动。这四个语文实践活动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取决于学生要达成的学习的目标。这样我们就从一个单纯的阅读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

图片

学习任务群在整体特点上,体现为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样三个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情境性。应该说情境性的提法跟这几年老师们在一线教学的实践有密切的关联,大家通过研究、实践,逐渐明确了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对于知识建构的重要的作用。

我们重点关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更加关注把人类共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静态的知识传授带着老师一厢情愿的味道,好像我们把这些知识完整地讲给了学生,他就掌握了这个知识,就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我们知道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学生在情境当中有了学习知识的愿望,当他调派原有的知识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的时候,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他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从打破原有的平衡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平衡,它就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也丰富了知识结构。

第二,情境具有动员学习的功能。学生在情境当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而且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这种真实的角色感带动真实的工作历程,以及在学习成果的真实运用情境当中,让他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学生用投入的状态进入学习进程当中。

第三,情境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天然联系。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为了生活,这些源自真实的社会生活、文学文化以及跨学科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回归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能够让他看到语言运用和生活的真实关联,从而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关系。

第四,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面对未来社会生活,要求学生能够有在复杂情境当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这样的一个能力,它能够去辨识情境的特征,根据情境特征,采用相关的或者说合宜的一些应变方法,这本身就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学习,才能够发展学生的情境学习力和应变力。所以说在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的背景下面,情境性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实践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当中表现出来的。学生要跟语言进行碰撞,要用语言,在用语言的过程中去学语言。学语言和用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学语言和用语言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更多的语言运用的妙处,发现语言运用更多的需要自己关注的地方,从而丰富他的语言运用的经验,在丰富经验的过程当中实现语言品质的提升。

第三个特点是综合性。这跟语文学习的特征,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特征密不可分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所以学习任务群追求的是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修养等各个方面的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的追求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

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当中,去梳理探究社会语言运用的一般规范,去发现作家作品个性化的语言运用风格。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修正着对自己语言运用规范的认识,逐渐探寻着自己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所以语言的积累梳理,语言的阅读鉴赏以及表达交流,都是密不可分的。从实践活动的内在关联上说,它们是一个整体,从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整体。因此要强调这种综合性。

 图片

从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来说,我们追求两个方向。第一是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期待能够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在这条主线当中融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一种融入、贯通、循环、互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发展义务教育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这样可以逐渐改变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能够改变这种主点的解析和逐项的训练。

未来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任务为载体的。我们在强调这个任务的时候,强调的是语文学习的典型任务,这个任务要能够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比如说从大量的语言材料当中去发现语言现象,这些重复出现的材料就是语言现象,从语言现象当中去抽取语言运用的规律,借助语言运用规律再去收集观察这些语言材料,能够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考。

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典型思想方法,我们在设计学习活动的时候,要遵循着典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最本质的那些规律和方法。

图片

在这一次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我们主张用课程内容的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变革。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边,我们把学习情境分成了社会生活、个人体验和学科认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边,我们分成了日常生活、文学文化体验和跨学科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习情境就比较宽,也比较灵活,符合这一次课标修订,我们强调学科之间融通这样的一个特点,也能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特征。

第二是要有同等的学习主题要围绕着一个单元的内容,或者说一组课程内容去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来确定同等性的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情境,围绕这个学习情境来设定一组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而匹配合宜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情境成为推动或者动员学生学习的一个内驱力和外驱力,让学习主题成为同等整个学习进程的一个核心内容。

在设计典型学习活动的时候,我们还希望老师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在学习工具的支持下了解学习的目的,梳理学习的过程,明确学习的成果标准,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能够在这种完整的学习过程当中形成完整的思想认识,形成完整的学科学习思想方法。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来说,学习任务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

 图片

我们先来看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谈到每个学习任务群都谈到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它的设置意图,也就是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的阐释。第二个方面是学习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共有四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这样六个学习任务群,所以在呈现学习内容的时候,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是分四个学段去呈现的。第三个方面是教学提示、内涵阐释、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学习情境的设置,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学习资源的调派,这五个方面对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做了细致的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里边都已经有了教学要求,在整个课标里边的课程实施部分也提到了教学建议,那个时候的教学建议就是一个宏观上的、原则上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要关注宏观的教学建议,了解理念上的要求,具体到每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要去研读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通过这些教学提示学习内容和内涵阐释的具体的指向,去分析在这张课件上呈现的五个基本要素,从而明确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实现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以及评价方案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匹配,来完成我们的教学设计。

 图片

从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习用群的关系来说,我想我们需要做一点说明。六个学习任务群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不是说某个学习任务群对着某个核心素养,应该说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整体对应核心素养的发展,它是一个整体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它的育人功能,每个学习用群都有侧重,应该说都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但是在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它的特殊功能和独特的价值有所不同。六个学习任务群是整体推进和侧重发展相结合这样的一个关系。老师们在解读这六个学习任务群的时候,也不能把它单纯的解读成并列关系,并不是说六个学习任务群要穷尽,并且把语文课程内容做成边缘清晰的这样的一个建议,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期待的是相互交叉渗透的,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我拿两个学习任务群来讨论,比如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单独的一组课程内容的时候,重点指向学生思维能力、思维经验、思维品质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是集中一段时间关注这一类素养方面的一个发展。但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当中,我们一样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提出质疑,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能够组织学生在信息的对比当中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当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贯穿在所有学习用群当中,并不是只有思辨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承担的这样一个任务,换一个角度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我们在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当中,要关注实用性文本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文本类型,但是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创意写作过程中也一样,会遇到实用类的阅读和实用性文本的写作。学生在文学创意写作过程当中可能要有一个朗诵会,他要组织朗诵会就要写一个节目单,节目单,包括朗诵会过程过程中那些节目的串词就是典型的实用类的文本。学生要在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当中,意识到这样的一些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习任务群,就是语言文字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有单独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里边单独集中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

但是在各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当中,都要为语言文字的积累梳理,积累材料,提出问题奠定基础。换句话说,语言文字的积累梳理要渗透在所有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当中,它可能是在某个学习任务群学习当中一个小小的伴随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说应用群当中有大量的成语出现,我们做了一点成语的积累和梳理,也可能是在某个学习任务群当中单独的有一个相对于时间比较长,3~4课时或4~5课时这样的一个集中的学习内容,也可能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集中一段时间来解决一个主题问题。这样我们就了解了,并不是说六个学习任务群是平列的,也不是说他们要在分类上把课程内容严格的切分为若干个板块,他们之间是交叉渗透的,体现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的特点。

图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和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上,我用这张图来说明。普通高中必修阶段七个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对应关系。我想这种对应关系也能够体现出两个阶段素养型目标的这样的一个差异。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关注的是宽泛和灵活,尤其是跨学科学习。在普通高中阶段我们更为关注。

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我们可能要对比一下,在义务教育阶段是跨学科学习非常宽,到了普通高中阶段叫当代文化参与,希望学生能够集中一个社会现象一个问题来展开研究,做出研究成果。这是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和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的衔接。

关注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在每个学习任务群内部分为三个主要的板块,这三个主要的板块呈现了课程内容的完整要素,在学习内容部分呈现了四个学段的学习进阶的要求,这是学习任务群内部结构的一种完善。

第二个我们要关注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义务教育阶段六个学习任务群是交叉渗透的关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第三个方面,我们还要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体现出来的这种阶段性、连续性。应该说到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就已经和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也是我们国家语文课程内容发展的一个进步,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程。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图片

主要变化的第三个方面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图片

1.学业质量研制思路

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思路,大概包括这样五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前期准备我们主要梳理了国际上学业质量的一些文献资料,国际上重要考试的一些测评框架,以及前期的课程文件当中对于学业质量的一些调研和反思的资料。接下来我们按照情境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能力表现做了初步的描述,在初步描述之后,做了检验修订,印制了一批测试题目,开展了实证性的研究,根据实证性研究的数据,进一步去准确、科学地划分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而面向社会,面向更多的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去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这就是老师们现在看到的学业质量这样的一个研制思路呈现出来的结果。

2.学业质量基本框架

 图片

学业质量的基本框架从大的框架来说,要关注这样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还包括识字与写字。第二个方面是语文学习情境,是日常生活、文学文化和跨学科三个情境。第三个方面是学生在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实践活动的整合当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表现。就是我在这里边呈现的,比如阅读与鉴赏要关注整体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表达与交流要关注陈述与叙述,描述与表现,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应对与调整。

梳理与探究要关注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发现与再造。这些应该是学生学业表现的一些观察点,是他的关键行为表现,也是我们重要的观察点。

在这一次学业质量做测评,命制测试工具的时候,我们就是用这样的一个测评框架去命制工具的。应该说每一个测试工具都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若干个方面。我们采用大题组、综合性的方法去测量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也采用这种方法去描述学生的学业质量。

3.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

 图片

在阅读学业质量的时候,我希望老师们能够关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要关注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老师们看到的学业质量,在每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里边,都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学文化和跨学科学习这三大主要的情境去描述的。我们描述的是学生在这三种情境当中开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时,应该呈现出来的学业表现,他关键的学业表现。所以我们在看学业表现的时候,它是一个完整性的表现,这种完整性的表现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评价和测量的要求。在完整性的表现里边,老师们可以看到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的学习当中的表现,用来做过程性评价的标准,也可以去看他在不同学段结束时候要达到的学业水平,用来做总结性评价、命题、开发测试工具的基本依据。第三个方面,我们清晰地刻画了语文学业发展的一个进阶水平。在这个进阶过程当中,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这样的一种积极变化。

我下面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在学段当中截取出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文学文化体验当中,他能够做到的口语交际的一种水平。

在四个学段我们看一看它的进阶,看一看情感、态度、品质的变化。第一学段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用礼貌用语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第二学段,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楚的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学段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并做简要转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第四学段,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耐心专注的倾听,复述转述完整准确要点突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请大家注意,在第一学段是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有明显的对象要求。在第二学段,乐于在班级活动中展示,这个对象就比较宽泛了,但这个时候主要是展示,说清楚就行。在第三阶段,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当中的发表观点,就要求能够听清楚别人的观点。根据他人的观点来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在现场生成自己的观点。第四学段,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情感态度就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要有根据,有中心,有条理,观点要是明确的,而且还得有理有据,说的过程中要有条有理,这就是一个进阶发展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业进阶通常是围绕着一个内容领域来描述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表现,这个不同阶段的表现是扣住一个概念去描述的,那老师们在看学业质量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不同学段要求的进阶发展。

 图片

除了这四个方面之外,我还希望老师们在看学业质量的时候,要特别去关注对于学生语言经验结构化水平这样的一个描述,在这一经验的结构化水平,要评价他语言材料的整合水平,包括学生是否树立了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意识,养成了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学生是否能对学过的各类原材料进行归类,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疏理自己积累的原材料,初步发现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在4个学段里边,我们都对识字积累语言材料做了相关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喜欢识字,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进行分类,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第二学段,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第三学段有自觉识字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能根据字形推断字音、字义,并借助语境和工具书验证自己的推断。第四学段,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学生语言经验的结构化水平,不仅包括他做什么,还包括他在什么情境下做,最终做出来的成果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在这4个学段的描述当中,大家就能够关注到我们对于学生语言经验结构化水平的观察和分析,对于这种水平的一个刻画。我想在学业质量阶段,老师们能够看到这些特点,能够读懂学业质量,并且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用好学业质量,是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重要一个方面。读懂学业质量的这几个方面,能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用好学业质量,去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这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面的相关要求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四、增强了指导性

主要变化的第四个方面是增强了指导性。这个指导性呢,我想主要在课程实施部分能够有比较突出的体现。我们先来看看教学建议,这一次的修订分4条提出教学建议,相对于前边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这里的教学建议更加原则性,更加上位。

1.教学建议

 图片

在目标确定方面提出,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写文章的目的是要阐明道理,读文章的目的是要理解这个道理,那我们在语文学习当中,写和读,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梳理和探究,都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借助这个道理促进自己的发展,这是我们讨论以文化人这样的一个育人导向在目标定位上的重要作用。第2个方面是从内容选择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我想整体规划是针对碎片化、零散化、线性推进来说的,我们的这个主要指的是学习过程的整,学习内容的整。在学习上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且这个整是在情景中的这样的一种整,所以整体规划是我们落实课程理念的重要的一环。第3个方面是从活动设计的角度去说的,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刚才在解释学习任务群的时候,已经讨论了学习情境的重要作用,也讨论了学习情境的类型,学习情境和实践性紧密相关。要在学习情境当中,设定典型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凸显重要的实践内容,并且落实实践性的要求。第4个方面是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来的一个教学建议,就是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这一次的教学建议上有两点重要的突破,一点是明确了典型的学习任务是未来语文教学探索的重要方向,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的落实的载体。第二是提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2.评价建议

 图片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评价建议。这一次的评价建议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提出。在过程性评价部分明确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和作业评价建议,在这个评价里边,要求大家关注评价的内容,关注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的运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应该说学生本人更有发言权,所以在评价主体上要凸显学生主体的作用。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说学生主体,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在评价当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建议里边,凸显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求老师们关注学生的反思性知识的建构与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自我评价实现的自我调整。在学业水平考试方面提出了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和命题要求三个方面的建议。在这个方面,主要是希望考试评价能够体现学科规律,能够突出问题导向,还要强调可操作性,我想这些方面的要求,老师们要细致研读,并且在综合性的评价工具的开发,包括阶段性的评价工具的开发里边,要去尝试实践落实。

3.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图片

在学习任务群的评价里边,要求突出教学评的一体化,在教学评一体化里边呢,我想提这样一个建议,老师们首先要去阅读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里边提出的评价要求,要根据这个评价要求拟定评价的观察要点,根据评价的观察要点去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比较好的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我下面来举一个例子,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方面提出了评价要求,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白,注意实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根据这样的一个教学提示,我们可以拟定6个观察要点:1.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有对象意识和目的意识,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分析表达效果。2.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情境与目的选择不同的内容与方式。3.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书信、短信、便条,能够格式规范,完整清晰的传递信息。4.能够有目的的说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使用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准确。5.能够区分不同文体样式的使用场景,根据场景选择记叙、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够关注文本间的关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选定了这些观察要点之后,我们在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的设定上,要能够落实这些观察要点或者说落实这些基本的要求。

 图片

比如说在小学阶段曾经有过把谁介绍给谁这样的一个教材上的写作活动设计,我们把这个活动按照观察要点去设计,恐怕可以设计出8个活动的主要环节,第一选择你要介绍的对象,这是要落实有对象意识和目的意识。第二选择你要介绍的事物,第三,列出介绍事物的特点,第四询问介绍的对象,你还想知道什么?应该说到这一条都在落实对象意识,目的意识,在关注交际对象情境和目的,这样我们就把观察点的1和2做了比较好的落实,第五,根据询问结果补充所介绍事物的特点 列出内容提纲,第六,根据介绍对象的要求和说明目的,完成有目的的说明,再去询问介绍对象,你觉得哪里没有看明白,根据询问结果,调整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或者说明语言,那第五到第八,这四项小的学习活动主要落实的是第四点:有目的的说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使用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准确。每一个学习活动可以落实若干个观察要点,不是一一对应的落实,是整体的对应落实,通过若干个学习活动可以比较全面的覆盖这些观察要点,由此体现出教学评的一体化。

4.教材编写建议

 图片

在教材编写建议这个部分呢,提出了比较多的要求,把这些要求归纳提炼一下,可以有这五个方面的思考,第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第二要积极探索教科书编写体例与组织方式,这个在现在其实是一件蛮难的事情,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组织方式,要按照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去编写,是需要创造性的。第三是努力变革语文教科书的学习活动设计。刚才我们已经谈到文选式的教科书必然带来一些教学上的局限,要突破文选是教科书这样的一个局限就要把教科书上以选文为中心,转向以活动为中心,那在活动设计上,我们还要突出把活动设计这种形式化的设计,转化成典型任务的设计,能够实现选文中心向活动中心的一个转化,能够实现活动形式向典型任务这样的一个转化,我想在教科书编写上就能比较好的去落实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第四要高度重视语文教科书的选文问题,这里边的政治导向文质兼美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第五要探索突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编写的一些难点问题,那这些难点问题恐怕就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选文的呈现方式,因为现在我们是所有的学生用一套教科书用统编版的教科书,那我们教科书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就非常重要,义务教育阶段覆盖的学段多时间长,它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排布就非常重要。在这一次课程内容里边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样新的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在教科书当中的体现就非常的重要,那在教科书编写上,我想有这么多导向的问题,也有这么多难点的问题,亟待我们的研究实践和突破。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图片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提了四条建议:首先是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资源。第二是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的类型。第三是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第四,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的活动。那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我想有这么三点或者说三个概念,我们需要特别去关注,第一个是关于资源建设共同体,我们现在说共建共享,首先得知道谁来建谁来想,资源建设是多方整合的,需要教师学校社区整个社会来做,把生活资源转化为语文课程资源这样的一个系统的工作,而且在共建的过程当中还要共享,我们国家是三级课程体系,不同级别的课程在推进过程中提供的资源要能够实现互通,第二个是动态的资源观念,我们要知道教学资源或者叫课程资源是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一切的因素条件,那这些因素和条件是在变化当中需要重组重构的,我们要有一个动态的资源观念。就学校来说,我们要关注的是有特色系统化的资源系统。有特色可能是区域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资源类型,也可能是文化特色,比如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不管是哪一种特色,都要做系统化的呈现,让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系统化的形式来促进语文课程的整体的发展。

6.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图片

最后是关于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这是这一次在实施建议上面新增的内容,可见国家对于这项工作和这项内容的重视,提出了八点建议:一、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二、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三、适应时代要求,提升信息素养;四、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五、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六、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七、依据课改理念,设计培训内容;八、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培训效果。这八条建议共同指向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突出了三个核心理念:第一个是终身学习的理念,第二个是问题导向,聚焦问题解决的理念,第三是研训一体这样的一个理念。也期待老师们能够在研读课标的过程当中树立专业素养,终生发展的意识,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一种专业支援的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规划。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图片

主要变化的第五个方面是加强了学段衔接。在课标内容的呈现上,主要在这三个方面呈现了不同学段的衔接,首先是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是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的。第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的衔接,分三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均贯串4个学段,第3个方面体现的是课程目标,在义教和高中方面的衔接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各学段合理提高要求为高中学习做好准备。我想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贯通的语文课程体系,我们也可以从完整贯通的体系当中去思考我们的教与学的行为,找到我们教学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的落点和方向。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