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大学新科技将永远改变军事理论或终结各国陆军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5-07 发布于山东省

当地时间5月4日浙江大学高飞许超团队以《野外微型飞行机器人集群》(Swarm of micro flying robots in the wild)为题,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机器人领域的国际顶刊《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浙大控制学院在读博士生周鑫,通讯作者为高飞博士和许超教授。

浙大控制学院博导高飞表示,这一成果将为未来微型空中机器人集群以及相关算法应用在户外救灾、野外生物研究、协作运输等领域奠定基础。

目前,包括大疆等的四旋翼飞行器之类的空中机器人已经进入大众生活,这些飞行器不但具有高机动性,而且价格低廉。

但高度混乱的环境,如茂密的森林,城市密集的建筑,仍然是空中机器人难以进入且自由穿梭的,更不用说成群的空中机器人。在这些场景中,未知的复杂环境和狭窄的可行空间会对空中机器人集群协调带来极大的挑战。

据了解,在混乱的野外环境下空中机器人集群导航之所以困难,是因为野外环境对空中机器人集群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简称TEEM——轨迹最优性(trajectory optimality), 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低成本计算需求(economical computing)和小型化(miniature size)。

在现实世界中,Intel、High Great和CollMot已经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空中机器人编队表演。然而,在大规模和成功的商业用途背后,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的空中机器人编队仅仅遵循预先设定的轨迹,无法在有障碍的野外地点操作。

浙大团队的突破技术在于使得空中机器人集群不需要导航,不需要遥控,就可以凭借人工智能自主识别目标,自主飞行,并且和集群中的机器人相互协调,避免碰撞。

团队主要提了技术在民用方面的应用,然而笔者认为这项技术最具颠覆性的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各国陆军这一兵种将会被永久终结。

这些小型飞行机器人加挂小型炸弹和子弹以后,将可以穿梭在各种类型的阵地,无论是野外野战和城市巷战。人类士兵将完全不可能抵挡数量庞大的无人机器人集群的自动攻击。而且这种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像现在的无人机一样需要人类遥控,它是不需要人类遥控的,这样对无人机器人集群进行电磁干扰也将无法奏效。

所以这一技术大规模应用和普及以后,陆军这个兵种将会消失。

浙江大学获得的国家三大奖数量仅次于清华,列全国第二位。而且与清华大大领先于国内其他大学。

国之重器浙大研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