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便先干后稀,胃胀难受!中医开方子,巧妙梳理,请你观摩

 潇湘江畔 2022-05-07 发布于广东省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消化不良的事儿。

你发现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平时动不动胃胀难受,大便也不规律,开头那一段是干的,接下来是稀薄的。就是所谓大便先干后稀。

这个事儿,怎么理解呢?

我想给你说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你一看,就都知道了。

话说有一个女子,年48岁,姓吴。

这个人,从几年前开始,就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最近这一个月,加重了。整个胃部、胸部,乃至腹部和背部,都跟着胀闷。好像有气憋在那里,怎么也排不出去。

另外,此人还频繁嗳气,大便先干后稀。排大便的感觉,粘粘糊糊,从来都不清爽。肚子里头,总是咕噜噜叫唤。

怎么办?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找的是谁呢?是徐景藩教授。徐景藩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七年前去世的。他在中医内科,尤其是胃肠病治疗方面的造诣,很精深。

图片

刻诊,见患者脉弦,舌质微微发红,舌头上有裂纹。细问得知,患者现在不爱喝水,喝下去胀的难受。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徐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桔梗10克,枳壳10克,乌药10克,佛手10克,柴胡10克,槟榔10克,莱菔子20克,橘叶10克,橘皮5克,绿萼梅10克,麦芽30克,百合10克,茯苓20克,炙甘草3克。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以后,症状很快改善。此后,原方稍作加减,后续调养,患者诸症悉平。

这是2006年,于《吉林中医药》上刊发的验案。我给你复述了一遍。

我个人认为,这个患者的问题,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实情况。虽然大家谈不上这么严重,但是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

这就是,肝脾不调。

记得我们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时候,老师整天说:“你们千万记住,大便先干后稀,是脾虚。时干时稀,是肝郁”。这话,不见得百分之百准确,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有道理。

套在上文医案里患者的身上,她之所以大便先干后稀,确实源于脾虚。

你看,此人,嗳气,饮食不下、腹中肠鸣,加上大便先干后稀,这很明显,考虑脾虚。脾虚为啥大便先干后稀呀?脾虚,不能运化,所以便稀。脾虚,大肠传导又不畅,所以患者又可能便干。这种乱套的情况,在一个脾虚患者身上,在短期内是都可以出现的。

图片

当然,除了这些,你还会发现,患者上腹部胀痛,到医院就诊的时候,胸背也胀。这说明啥呀?她肝郁气滞。气滞不行,所以患者就胀。

还有,这个患者,舌质发红,有裂纹。这说明啥?患者由于气滞,已经开始化热了。

当然,患者脉弦,说明当时的她,还是以气滞为主。

这时候怎么办?行气疏肝,健脾益气,滋阴清热。

来看看当时医家徐教授的配伍——

桔梗10克,枳壳10克,乌药10克,佛手10克,柴胡10克,槟榔10克,莱菔子20克,橘叶10克,橘皮5克,绿萼梅10克,麦芽30克,百合10克,茯苓20克,炙甘草3克。

这里头,有大队疏肝理气之品。比如柴胡、枳壳、乌药、佛手、槟榔、桔梗、橘叶。

莱菔子、橘皮、绿萼梅,用于理气和胃,茯苓重用20克,健脾益气。

麦芽,既能疏肝,又能和胃。

百合,用于滋阴,改善患者阴虚之状。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非常简单。

总体来看,这方子就是在疏肝理气、和胃健脾。其中,疏肝理气和胃,最为重要。

通过这个小医案,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图片

这就是,如果咱们在生活中,也出现了腹胀、胃胀、胸闷、胁肋胀痛这样的气滞症状,同时大便不调,先干后稀,不成型,那要考虑肝木和脾土之间不协调的关系。解决之道,在于调和肝脾。上文徐景藩教授的医案里,用理气之品颇多,目的是打开患者严重的气滞局面,普通人不宜完全照搬。但是,类似佛手、陈皮、茯苓这样的疏肝理脾和胃之品,我们是可以拿过来,简单应用的。总之,这是大致的调治方向,我们要懂得一些。

当然,脾虚者,未必一定兼有肝郁气滞。只是单纯的脾虚,运化失常,大便先干后稀,参苓白术散之类的方药即可应对。

可见,对于生活中这些常见的消化道小问题,我们要牢记“肝脾”二字。很多时候,看似棘手的局面,中医用调和肝脾之法,就可以解决。作为中医爱好者和养生爱好者,应该了解一下。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