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儿童质子治疗登记协会(PPCR)发布研究报告,分析了被动散射质子治疗和笔形束扫描质子治疗儿童癌症患者发生急性毒性的相关因素。原文发表于杂志Practical Radiation Oncology,小编将主要内容整理后与大家分享,联系质子中国小编(微信号:ProtonCN)获取全文。 ![]() ![]() 两种质子治疗常用的递送方式:被动散射(PS)和笔形束扫描(PBS),导致质子束在体内剂量分布不同,尽管这些剂量学差异还没有被很好的解释,但PBS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质子中心选用。理论上,PBS技术可提高剂量适形性而降低毒性,或由于生物不确定性而增加毒性。 目前针对PBS质子治疗特定疾病的个别研究提供了关于患者毒性和生活质量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涉及的患者数量有限。更好地了解急性毒性的预测因子,可能有助于个体化预防症状发生、监测和治疗。PPCR前瞻性地收集了7个质子中心儿童患者的毒性数据,分析了急性毒性与患者和治疗因素(PSPT和PBS-PT)之间的关系。 ![]() ![]() PPCR前瞻性地收集了7个质子中心儿童患者的毒性数据,包括2016年~2017年在7家中心接受质子治疗并纳入PPCR的儿童患者(该研究中儿童患者指年龄≤21岁的患者),分别在患者基线和质子治疗结束时(急性)记录是否存在全身、心脏、内分泌、眼部、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口腔、肌肉骨骼、神经学、心理、呼吸和皮肤毒性,其中全身毒性包括疲劳、疼痛、食欲变化、体重减轻和睡眠障碍。采用多变量分析模型评估患者和治疗变量与急性毒性发展的关系。 ![]() ![]() 共42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最常见的放疗部位为头颈部(n=41, 10%)、胸部(n=23, 6%)、腹部或盆腔软组织(n=18, 4%)、脊柱(n=17, 4%)和骨盆(n=15, 4%)。在基线时(放疗前,但可能在新辅助化疗或其他治疗后),355例(84%)患者至少存在13种可能的急性毒性反应中的一种,急性毒性的中位数为3(范围0~9)。 治疗后,377例(89%)患者出现急性毒性,毒性中位数为4(范围0~10)。仅基线无毒性的患者纳入毒性发展速度的分析,接受PSPT的患者急性血液毒性明显高于接受PBS-PT的患者(表2)。图1展示了同一患者PSPT计划和PBS-PT计划的剂量分布(图1)。 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CSI)的患者急性毒性发生率为:全身毒性70%,胃肠道毒性64%,神经系统毒性29%,血液毒性27%,口腔毒性15%,眼部毒性9%。 所有基线存在急性毒性的患者,在质子治疗后(从预处理至治疗后)全身毒性23%(45/200)、神经系统毒性53%(106/200)、血液毒性13%(18/134)、胃肠道毒性29%(38/129)、眼部毒性56%(60/108)、皮肤毒性14%(14/93),肌肉骨骼毒性64%(39/61),口腔毒性67%(26/39),呼吸毒性58%(19/33),内分泌毒性68%(21/31)的患者毒性出现消退。 使用等方差t检验,患者年龄的增加(作为连续变量评估)与较低的呼吸毒性(P=0.045)和胃肠道毒性(P=0.044)以及较高的内分泌毒性(P=0.032)相关。患者性别与任何急性毒性均不显著相关。 图2. 急性毒性与治疗因素相关性的多变量分析。(A)全身毒性,(B)血液毒性,(C)胃肠道毒性,(D)皮肤毒性,(E)口腔毒性。 ![]() ![]() 参考文献: Breen WG, Paulino AC, Hartsell WF,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Toxicity in Pediatr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oton Radiation Therapy: A Report From the Pediatric Proton Consortium Registry. Pract Radiat Oncol. 2022;12(2):155-1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