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潭柘寺旅游攻略

 netouch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西观音洞西观音洞坐落于西观音洞院中西边的岩壁上。洞内敬奉的是观世音坐像一尊,洞外有双眼深水井,紧靠相随,全名是“神虎泉”,其水体清爽而甘洌,十分纯粹。方丈院方丈院住持院坐落于舍利塔南端,斋堂三神殿东面。方丈室座北朝南,原来是弥陀殿,之后改做方丈室主房。在方丈室东西两边,都有配房数间。院东面的帝后宮为清朝帝后的行宫,因此又称之为行宫院。猗玕亭猗玕亭行宫院的正中间的流杯亭,为正方形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房屋,亭内用汉白玉铺装,水从亭外东面的一个汉白玉石雕的龙头嘴中排出,沿引水渠石槽从东面入亭,饱经旋以后,从西边排出。大铜锅大铜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火锅,直徑1.85米、深1.一米,是僧人们烧菜常用。 潭柘寺以往有三口大铁锅,现仅剩炒菜的锅,大铜火锅的灶坑有一丈多深,灶眼上边,嵌入着一块汉白玉牌匾,刻着“潭柘寺”三个大字。东观音洞东观音洞坐落于财神爷殿南,洞内敬奉一尊汉白玉石南海观音菩萨未下山坐像。在东观音洞西边的悬崖下,也有一处人力开掘的岩洞,洞内所购是三尊汉白玉石观世音坐像,分别是送子、保子、求孕观世音。塔林塔林坐落于潭柘寺前,塔林内完好无损的保存着多种形式的各代佛殿七十余座。下塔院的塔林安葬着金、元、明三代的一部分得道高僧,塔形不一,类型较多,有石经幢式塔、正方形单面浮层屠式塔、密檐式砖塔和覆钵形藏饰石塔。毗卢阁毗卢阁坐落于三神殿后,是潭柘寺中心线上最终一座建筑,也是寺内最大大的一座建筑。阁为两层亭台楼阁式建筑,分左右双层。下一层阁内敬奉五方佛,顶层阁殿中原先敬奉“三身佛”,之后被旅游景区管理办开拓为珍贵文物展厅,展览了寺内储存和出土文物的一部分历史文物。圆通殿圆通殿坐落于舍利塔西边,正殿原先敬奉着观音菩萨的自身像,在其两面三刀侧排序着观音菩萨的32种应身像,统称“观世音三十三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地藏殿地藏殿坐落于舍利塔的东面,正殿供有地藏王菩萨的木雕刻漆金坐像。金刚延寿塔金刚延寿塔坐落于毗卢阁东面,别名舍利塔,是明朝越靖王朱瞻墉为太后祁福和延年益寿而建。塔为覆钵形藏饰塔,钻石构造,整体涂白,通高5丈多。广善戒坛广善戒坛坐落于原三神殿的西边,正殿为硬山式,正殿正中间是戒台,戒台上边正中间敬奉着一尊木制漆金的释迦牟尼坐像。 潭柘寺的戒坛始建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在这儿能够 授佛家的大戒具足戒,别称比丘戒,因此这座戒坛又称之为比丘坛。石鱼殿石鱼殿别称龙王殿,坐落于祖师爷堂的西边。正殿原供有东海龙王像,如今展览有关“石鱼”民间传说故事的连环图画。 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Kg,看起来铜,实则石,击之能发五音,传说故事是东海天宫珍宝。祖师堂祖师堂坐落于观音殿西边,是寺内最开始的方丈室,明朝万历年间改做了敬奉各代祖师爷的祖师爷堂。正殿原供有清朝潭柘寺第一代至第九代方丈的雕像和第十至十九代方丈的肖像。观音殿观音殿全寺中地形最大的一座建筑,坐落于南街的最最北端。殿前有站台,正殿正中间敬奉着观世音菩萨叫法像。药师殿药师殿坐落于毗卢阁西边,正殿敬奉有“东方三圣”,正中间为净琉璃全球掌教药师佛,其左边为阳光遍照观音菩萨,右边为月色遍照燕萨,正殿东西两侧塑有医师十二神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坐落于天王殿后边,是寺内最雄伟壮丽的建筑,殿前院里上下分列钟鼓二楼。 一般敕建寺院的正殿均用绿屋面瓦覆顶,以镶黄琉璃瓦旗盘心或用黄屋面瓦剪边来表明“敕建”,而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基础用的金黄色屋面瓦,仅在下一层檐用了绿屋面瓦剪边,以表与皇室宫殿相差别,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高。 宝殿正脊两边各有一超大翠绿的硫璃鸱吻,是元朝的遗物,上带以金光灿灿的镏金长链。鸱吻是做为镇物出现的,传说故事是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因此放置房脊以镇免火灾事故。怀远桥怀远桥潭柘寺的山门口有一道沟,深约两丈,沟上正对着庙门有一座石拱桥,名叫怀远桥,桥为双孔石拱桥,宽21尺,长28尺,桥上两边有四柱石栏,桥拱的两边各雕有一个龙头俯瞰桥底下,造型设计古色古香浑厚,幽美牢固,尽管已经历几百年,迄今仍在应用。山门山门潭柘寺的庙门坐南朝北,坐落于寺庙的中心线上,为悬山顶、券拱式钻石构造,建筑未用一根柱梁,是一座“无梁殿”。天王殿天王殿庙门内的第一重殿宇,单檐悬山顶,木结构建筑,三间开,高37尺,净宽34尺,面阔50尺。殿顶覆以翠绿色屋面瓦,淡黄色硫璃吻兽,殿的四角挂有环形贝壳风铃,额头上面有康熙皇帝亲书的“天王殿”斗子金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