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拉族最精美的篱笆楼 | 中华民族博物院

 海棠盈香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4月30日 我去了中华民族博物院(北园)
这个地方原来叫“中华民族园”
不知道什么时候改了名字
新名字很威武霸气啊


以前我没去过 这是第一次
选择这里是因为票贵(45元)而人少
帝都免费的公园、博物馆有很多
五一假期想找个人少的地方不容易
就选择了这里 然而我的选择很失误 
的确人少 但很多展馆因为疫情人少而关闭了
可看的展览并不多 就是看看景罢了


博物院中为每一个民族都建了博物馆
只是多数是一些图片、文字介绍
园子挺大的 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天
我觉得最值得记录的是一个建筑


撒拉族的篱笆楼


青海循化孟达地区的撒拉人创造了篱笆楼建筑
这一个篱笆楼是孟达村清代晚期建筑
至今一百余年历史 于2003年拆迁至北京
为撒拉族博物馆一级文物


篱笆楼建筑布局多样 因地自由搭建
有横字式 拐角式 三合院式等等
这个篱笆楼长8.7米、宽54米、高5.2米
建筑面积215平米 呈 L 型
正房为原建筑遗存,侧房损毁是按原样复建


篱笆楼为土木结构平顶式二层建筑
北侧正房一层为住房
东西两头有炕 正中作堂屋兼会客用
西炕家长住 东炕孩子住 炕上靠墙放柜子
侧房用作厨房杂间 并饲养牲畜


篱笆楼屋架由质地良好的松木构成
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
两面抹以草泥 墙体中空
这种建筑即节省材料 又可以减轻楼体重量
中空的墙体冬暖夏凉 透气性好


门窗和柱子、栏杆上
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就是不知道这么大的建筑
怎么从青海搬到北京来的
在这个建筑旁边还有一个建筑
是一个清真寺塔楼 也是原样搬来的


清真寺宣礼楼
青海循化白庄乡上白庄村清代晚期建筑
至今有一百余年历史
建筑保存良好 2003年拆迁至北京复原落建
是中华民族博物院一级文物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清真寺是撒拉族人喜庆盛大节日的活动场所
宣礼楼是伊斯兰教的形象标志
功用包括观月、唤礼、望远等
礼拜时 神职人员登临塔顶召唤穆斯林



楼高三层 为明代亭台楼阁建筑
中有木梯盘旋而上 四面均有砖雕花纹
长6.2米 宽6.2米 高18米
建筑面积192平方米





楼基一层用青砖砌成 二层为木结构
采用明式楼阁的木斗拱和木栏杆装饰
飞檐角出 宝塔形如意斗拱层层叠叠
二层以上为宝顶结构
由六根直径为1.2米的木柱从底层直通顶部
呈六角形飞檐木顶 小青瓦覆盖
无论是砖雕还是斗拱 当真是非常精美
(尤其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不知道这种建筑在当地
还能保存多少年
在北京又能保存多少年
为什么能运到北京来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